A. 為什麼中國稱為華夏,華夏的含義又是什麼
華夏也稱「夏」、「諸夏」。是中國古代周王朝的自稱,以區別與周王朝敵對的四方部落(四夷)。
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聖潔,華夏是禮儀之邦,與外族胡人相對。
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諸侯,稱為諸夏。古籍中將「華」、「夏」作為中原,稱四方為"夷蠻戎狄",「華夏」最初僅為一文化概念,也是周王朝的自稱,至漢代以後成為漢族的別稱,始帶有民族概念。
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如《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雲:「裔不謀夏,夷不亂華。」這里的「華」亦即「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夏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約從春秋時代起,我國古籍上開始將「華」與「夏」連用,合稱「華夏」。
拓展資料: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疏曰:「夏,大也。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梅頤《偽孔傳》:「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說文》:華,榮也。夏,中國之人也,珿中原之人。《辭海》華夏條為:「中國古稱華夏。」
在這些註解中可見,古人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廣闊的疆界與和雅的禮儀為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服飾紋章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疆域廣闊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實際上,「美」字本義就有「疆域廣闊」的意思。
「美」從羊從大。「大」指國土遼闊,「羊」指生活在這片遼闊國土上的人民,稱贊他們馴順如羊。「美」的字典義為「味甘」,這是轉義,因為古代帝王視治大國為烹小鮮,故有此轉義。
文獻有「諸夏」之稱,乃「諸多夏國」、「華夏列國」之義,因為先秦時期華夏是由九州諸國組成,「諸夏」之稱如同女真諸部之稱。
「華夏」所指即為周朝於西周時期的諸侯國民,也是有漢朝以前對漢民族先民的稱謂。現也可代指漢民族,如:《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明朝葉盛《水東日記·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則有當事者而弔祭之禮不知,則是其自異於華夏矣。」郁達夫《滿江紅·閩於山戚繼光祠題壁》詞:「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欠歇。」
參考資料:網路-華夏
B. 華夏集團名字由來
推薦回答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古時候,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
C. 「華夏」這個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華夏也稱「夏」、「諸夏」。是中國古代周王朝的自稱。
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諸侯,稱為諸夏。古籍中將「華」、「夏」作為中原,稱四方為"夷蠻戎狄",「華夏」最初僅為一文化概念,也是周王朝的自稱,至漢代以後成為漢族的別稱,始帶有民族概念。
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中華」又稱「中夏」。如《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雲:「裔不謀夏,夷不亂華。」這里的「華」亦即「夏」。孔子視「夏」與「華」為同義詞。在甲骨文中,夏這個字的地位非常崇高。
到現代,將中國以及中華民族統稱為華夏。
根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華夏先民是黃河流域的最早居民(現代分子人類學也有證明),華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黃河流域建立了大地灣文化(甘肅天水一帶)和裴李崗文化(河南新鄭一帶)。
又於7000年—5000年前在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一帶,西到甘、青接壤地帶建立了仰韶文化。再於距今約4600-4000年在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地區建立龍山文化。而龍山文化則源自大汶口文化。
華夏部落於商周時期遷往江漢平原,往後南遷至南部更深遠的區域。華夏文明源自大地灣文化、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仰韶文化,這幾個文明為華夏文明圈的代表。
夏朝(今夏邑,夏邑也是華夏祖地中國的發源地)(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是中國奠基性的,以宗法制為根本制度的封建王朝。夏朝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D. 華夏一詞的由來
華夏兩字使用之初,是指河南中原一帶,或有中原地區生活方式的地方。
公元前2100年~前770年黃河中下游黃帝的後裔先後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群雄割據的局面。漢族於先秦時自稱華夏、華夏族。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楚失華夏。」古人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漢族由漢王朝而得名,此前稱華夏族,所以漢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體是華夏族,這就是中國之所以稱為「華夏」的原因。
由炎黃部落聯盟形成的部族後來分兩大支派。其中一支生活在華山附近,也就是現今陝西、河南交界處,稱為華族。
另一支生活在夏水流域一帶,在現在山西省南部,稱為夏族。陝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界處,我們說的黃河大轉彎的地方,就是華、夏兩大部族的核心區域。兩個部族土地交錯相連,雞犬相聞,難分彼此。所以總被一起稱為「華夏」。
黃帝和炎帝在古代為爭奪部落聯盟首領而爆發了阪泉之戰,炎帝部落戰敗,並入黃帝部落,炎黃聯盟初具雛形。後來他們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九黎族首領蚩尤。後又以黃帝部和炎帝部為主體,與山東境內的部分東夷部落組成了更龐大的華夏聯盟,華夏部落的來源基本固定。
E. 華夏二字的來源是哪裡
最初是代指周王朝及屬於周「王母弟甥舅」的諸侯國,後來擴大至將九州地區全部包括在內,遂成為神州(即漢地,漢族的民族共同地域)及漢族的別稱,又稱為「漢地九州」。
先秦的華夏僅僅用來代指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再加上行周禮與臣服於周朝的宋、陳等異姓諸侯。不守周禮又稱王的吳國雖是「周之胄裔」,也被視為蠻夷。
(5)華夏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公元前3707年,軒轅黃帝的地域東至東海、西接崆峒山、南包洞庭湖益陽一帶、北達釜山,到了黃帝之孫顓頊時,華夏氏族集團的區域得到了擴大,西極騰格里沙漠、南抵南海。
西周時把九州中的徐州並入青州、梁州並入雍州,同時又從冀州中分出並州、幽州,所以周代的九州分別為揚州、荊州、豫州、青州、兗州、雍州、幽州、並州。
東周時期,秦 、楚、趙、魏、韓、齊、越、燕、衛、魯等諸侯國及周王畿都被視為九州的組成部分 ,楚簡《容成氏》也有涉及禹貢九州的記載。
東漢十三州: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並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一州所轄郡、國多少不等。東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後,州逐漸變成行政區。
F. 華夏的由來
華夏」名稱由來之謎...「華夏」中中華民族的稱號。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56個民族,統稱為「華夏民族」。...後來華夏不斷壯大,凡是接受華夏文化的各個民族,大都納入了傳統華夏族的范疇,華夏成為中華民族的稱號了。...
G. 華夏的由來是怎樣的關於華夏的由來有哪些觀點
眾所周知,“華夏”是中華民族的代稱,人們常稱中華民族為“華夏民族”,在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華夏民族經過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與困難,在不斷磨礪中前行。華夏民族精神深深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並且不斷走向了世界之路,而為何人們要將我們中華兒女稱為是“華夏”呢?這個名字又是由何而來?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而第三種說法就是“華夏”指的是和我們現在的華北、東北、東南等各個地區劃分相同的一個地域文化概念。而這一說法又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比較出名的一種說法是這樣解釋的:中華民族的遠祖們曾經分為三個主要的集團,分別是華夏、東夷和苗蠻。 在黃帝取得戰爭的勝利後以皇帝為首的華夏集團部落便取得了先機,從此就被稱為了華夏。
H. 華夏這個名字的由來
華夏由來 Hsia亦作Xia。 anancientnameforChina 中國和漢族的古稱,較多見的是分稱「華」和「夏」,「華」意為「榮」,「夏」意為「中國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後,又稱諸夏。古人將華夏與蠻夷或裔對稱,以文化和族類作為區分的標准。遠古時期中國境內分布許多氏族部落。距今四、五千年時西北部的黃帝打敗九黎和炎帝,進入中原。黃帝及其後代堯、舜、禹統一融合了苗、黎、夷、蠻等許多氏族部落,與炎帝、夷族組成了聯盟,在黃河中游兩岸繁衍。 公元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游的夏族、商族、周族和其他部落長期相處,逐漸形成華夏族。華夏族何時形成,說者不一,從原始社會、商朝中期、西周中期、東周初期、春秋時期、直至戰國中後期,前後相距達一、二千年。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不斷相互兼並,地區之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加強了華夏族與其他各族的密切聯系。氐、羌、巴、蜀、滇、僰、濮、苗、越等族有的融合於華夏,有的在相互同化中逐步發展成為新的族體。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了以華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漢朝華夏族不斷吸收其他民族成分,人口繁衍,逐漸以漢族代替了諸夏、華夏等舊稱。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左傳·定公十年》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 《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可見,古人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 「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國民,也是有漢朝以前對漢族先民的稱謂。也可代指漢族,如:明朝葉盛《水東日記·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則有當事者而弔祭之禮不知,則是其自異於華夏矣。」郁達夫《滿江紅·閩於山戚繼光祠題壁》詞:「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欠歇。 「華夏」也指華夏族所居住的我國中原地區,後復包舉我國全部領土而言,遂又為我國的古稱。《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中上游的黃帝族和炎帝族,後來這兩部落的聯盟在戰勝蚩尤後進入中原。華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統治。隨後有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簡稱「夏」。
I. 華夏這名稱的來由是什麼中國大地在古代叫華夏大地
相傳,最早的朝代是夏朝,黃河一帶先祖即稱華夏,有美麗盛大的意思。華夏一詞最早出現於《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