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川名稱的來歷
來歷:
北宋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其間設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撫使等官職,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合並川峽四路,設「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四川省」之名自此問世。
1997年,原四川省計劃單列市重慶市與地級市涪陵市、萬縣市、黔江地區從四川省整體劃出組建重慶直轄市。至此川渝分治,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區域。
(1)龍泉驛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北連陝西、甘肅、青海,南接雲南、貴州,東鄰重慶,西銜西藏。
四川是中國重要的經濟、文化、工業、農業、軍事、旅遊大省,擁有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天府新區等經濟發展高地,是中國西部物資集散地,長江經濟帶組成部分,也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中的五糧液與劍南春原產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機關駐地。
參考資料
網路-四川
❷ 龍泉名字的來歷
龍泉原名為龍淵,為避李淵的諱,改淵為泉。
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龍泉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
東晉太寧元年(323),屬永嘉郡松陽縣,建置龍淵鄉。
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淵諱,改龍淵鄉為龍泉鄉。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龍泉縣,縣治地黃鶴鎮(今龍淵鎮)。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詔天下縣鎮凡有龍字者皆避,因改名為劍川縣。宋紹興元年(1131),復名龍泉縣。宋慶元三年(1197)年,析龍泉之松源鄉及延慶鄉部分地置慶元縣。
明洪武三年(1370),慶元縣並入,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慶元縣。
1949年5月13日龍泉解放。1958年11月,慶元縣並入。
1973年7月,復建慶元縣,至1975年8月,龍、慶二縣始分署辦公。
1990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龍泉縣設立龍泉市(縣級),仍屬麗水地區行政公署。
而如今龍泉市,是浙江省麗水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閩贛邊境,地理坐標北緯27°42'~28°20',東經118°42'~119°25',東鄰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接武夷山國家級風景旅遊區,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甌婺八閩通衢」、「譯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歷來為浙、閩、贛毗鄰地區商貿重鎮。
龍泉市東西寬70.25公里,南北長70.80公里,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28.93萬人(2013年末);下轄8鎮7鄉4個街道444個行政村12個社區。
龍泉自古人文昌盛,不僅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寶劍之邦,而且還是世界香菇栽培發源地、中華靈芝第一鄉;全市森林覆蓋率84.2%,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森林城市、浙江省生態市和浙江省園林城市,被譽為「處州十縣好龍泉」。
❸ 龍泉地名的來歷的故事
龍泉地名的由來:
因為有龍泉寶劍,龍泉寶劍創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其劍以「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和紋飾巧致」四大特色而成為劍中之魁,聞名天下.
傳說是:
龍泉寶劍的傳說:
歐冶子鑄劍圖(一)
歐冶子是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越國人,善鑄造兵器,史載他為越王鑄了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劍.是中國古代鑄劍鼻祖.
相傳歐冶子在鑄劍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鼓橐,蛟龍捧爐,天帝裝炭;太一下觀,天精下之.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型)三,小刑(型)二;一曰湛廬,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這些寶劍是歐冶子得天上神靈相助,竭其才智才製作成功的,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寶劍.其中的純鈞劍,"觀其華,如芙蓉始出;觀其抓
,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溏;觀其斷,崖崖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我們今天見到的越王劍,不正是如此嗎?而巨闕劍,能"穿銅釜,絕鐵糲
,胥中決如粢米,故曰巨闕".巨闕劍利可刺銅鍋,一個個決口就像切米糕一樣.其兩把寶劍的威力,在後世的文獻記載中,亦多有描寫.如荀子:"湛,黑色也.湛廬,言如水而黑."即湛廬劍是一把黑色的剛柔並寓的劍.又如漢《淮南子·修務訓》載:"夫純鈞,魚腸.
加以砥礪,磨其鋒鍔,則水斷龍舟,陸屬犀甲."純鈞和魚腸這兩把劍,在水上可以砍斷巨大的龍舟,在陸上可以刺穿堅固的犀甲,其不凡的威力可想而知.傳說中吳國公子光為得王位,派刺客專諸殺吳王僚,專諸一劍刺穿吳王僚的三層鎧甲,用的就是魚腸劍
龍泉寶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年.載:春秋時歐冶子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鐵英,作劍三枚,曰:『龍淵』,『泰阿』,『工布』.
南宋何澹:『近境有劍池湖,世傳歐治子於此鑄劍,其中一號龍淵.』龍泉原名龍淵,因劍而得名,唐時諱『淵』,改名龍泉.龍泉亦成為寶劍之代名,從此龍泉寶劍名揚天下.
這把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卧.是名「龍淵」.此劍鑄造的技藝固然精湛,但它的聞名還在於無法知道其真實姓名的普通漁翁:魚丈人.話說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一天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盪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盪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托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故事見於《吳越春秋》.七星龍淵是一把誠信高潔之劍.
青瓷的傳說:
「越泥似玉之甌」
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浙江慈溪,這是越窯青瓷的中心產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點之一,上林湖及其周圍的古銀錠湖、杜湖、白洋湖地區規模巨大的青瓷窯場鑄造了唐宋時期越窯的輝煌,堪稱唐宋瓷都,所燒造的秘色瓷備受推仰,代代傳頌,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東漢是越窯青瓷的初創時期,漢代的工匠盡種種努力美化青瓷,在許多產品上有動物形象和幾何紋樣裝飾,在1800年後的我們看來,卻是滿眼的古拙與朴實.到了唐朝,各類手工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瓷業生產出現遍地開花、相互爭艷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業格局.慈溪上林湖地區是越窯中心產區,成為當時南方青瓷中心的傑出代表.迄今發現唐宋窯址170
余處.唐代有許多詠越甌的名句,如顧況《茶賦》:「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
2001年,越窯青瓷在沉睡了千年後的今天,在慈溪這塊充滿生機活力的土地上,在美麗的上林湖畔,在慈溪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繼承了傳統制瓷工藝的龍泉制瓷工匠又重新回到了青瓷的發源地——慈溪上林湖,並在這里恢復了越窯青瓷的生產,使越窯青瓷再現輝煌.
「九秋風露越窯開」
唐代陸羽的《茶經》中,把全國各地所產的瓷器作了評比:「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唐代邢窯白瓷的質量在當時是最好的,特別精細,是向朝廷進貢的瓷器.那什麼樣的瓷能夠勝過邢窯白瓷呢?陸羽在《茶經》里把越瓷拿來做了比較,其結果是越瓷勝出邢瓷.或者以行內人的話來說,青瓷中的「秘色瓷」是勝過邢瓷的最佳瓷器.據孫邁平師傅說,「秘色瓷」至今在業內還有爭議,一說「秘」的意思是宮廷用物,平常人無以得見.相傳唐五代吳越國王錢氏朝廷命令,越窯燒造供奉之器,庶民不得使用,故稱「秘色瓷」;一說是「秘」是指某種特定燒制方式的青瓷.有人認為,其秘密就在詩篇里:「九秋風露越窯開」,越泥在做成越器之前要經過9年的秋天風露.研磨錘煉,越泥在人工和天氣的作用下,使泥土煥發出它本身的一切泥土特性,淘煉它的精髓,使它成為所需要的精細、溫潤,做成器皿,再澆上用同樣方法研製成的釉,然後開窯燒制,經過9年秋天風露的泥和釉才能燒出「奪得千峰翠色來」的效果.這種效果把「九秋風露越窯開」所指的越器的胎質也就是泥稱「秘」;「奪得千峰翠色來」所指的越器的釉稱「色」;缺一不可.胎質是骨,類玉;釉色是衣,類冰.用這樣的胎骨和釉衣燒成的瓷就叫秘色越器.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❹ 麗水的「龍泉」這個地名的由來。
龍泉
龍泉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浙閩贛邊境,東臨溫州經濟開發區,西接福建武夷山風景旅遊區,素有「甌婺八閩通衢」、「譯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
龍泉於唐乾元二年(759)置縣,歷史悠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人文薈萃,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寶劍之邦、世界香菇生產發源地和「中華靈芝第一鄉」,被譽為「處州十縣好龍泉」。全市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27.4萬,轄三個辦事處八鎮八鄉442個行政村,為浙江省面積第二大縣級市。1990年12月,國務院批准龍泉市撤縣設市。
瓷韻繞九州,一劍傳千古。
龍泉青瓷始於10世紀前期的五代,盛於宋,以其清澈猶如秋氣爽的天空,寧靜似深海的「哥、弟」窯瓷器享譽海內外。
龍泉寶劍創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其劍以「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和紋飾巧致」四大特色而成為劍中之魁,聞名天下。
全市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茂密,林木蓄積量達101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8.4%,居浙江省首位,素有「浙江林海」之稱。
改革開放以來,龍泉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龍泉市實施「二次創業」和「12510」工程以來,竹木加工、醫葯化工、五金汽配、青瓷寶劍、綠色食品、小水電等支柱產業已經形成;木製玩具、太陽傘、人造板、大輸液、網球等區域特色產品有相當的市場競爭力;第三產業穩步增長。龍泉城鄉呈現市場繁榮,消費品供應豐富,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人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
四川佳景紅焰拂天碧波相映
說到龍泉,不能不提桃花節。陽春三月,桃花似火,紅焰拂天,而成四川佳景。以桃花節為主打,龍泉的生態觀光旅遊名聲在外。清波瀲灧龍泉湖、四季飄香百工堰、萬畝觀光果園,龍泉有太多的地方值得一去。
三月旅遊看桃花
漫山遍野,桃花盛放,這已經是成都每年春天的盛事。每到陽春三月,龍泉桃花競相開放,姿態各異,散布近40平方公里,擁有書房村、桃花溝、桃花故里、天鵝嶺、萬畝觀光果園等300多處成片景點。
1987年,龍泉舉辦首屆桃花節,開幕當天,10萬遊人爭睹桃花芳容。隨後,一年一度的桃花盛會,越來越多的中外遊人紛至沓來,融入龍泉這個花的海洋。
落英繽紛過後,花蕊結成果實。
從5月開始,鮮亮可人的桃子,便登上枝頭成為主角。咬一口桃子結實的果肉,甘甜的果汁入口,濃郁的甜香帶著龍泉山的清新撲面而來,美妙的滋味久久難忘。
被國內外譽為「天下第一桃」的龍泉驛水蜜桃,已經獲得了相關部門授予的原產地保護商標,享有出口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特殊優惠待遇。從每年5月下旬至10月,從綿延翡翠的龍泉山中,100多個品種的水蜜桃陸續上市,通過汽車、火車、飛機等現代交通工具,運往全國各地和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賞萬畝觀光果園
萬畝觀光果園素有「水果之鄉」的美稱,也是龍泉看花的主要景區,「四季花不斷,八節佳果香」是果園的真實寫照。境內生產水蜜桃、巨峰葡萄、豐水梨、枇杷、柑橘等170多個水果品系,面積達2萬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近14公里的成都近郊最大的萬畝觀光果園農業生態觀光區。
萬畝觀光果園由梨園觀光區、枇杷觀光區、無公害觀光區、怡然風景區組成,100餘家農家樂點綴其間。賞田野風光、品農家樂飯菜、釣塘中美魚、烤全羊是成都龍泉萬畝觀光果園的主題活動,讓人回味無窮,野趣橫生。
湖光清波映龍泉
龍泉花果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內有多個湖泊、水系,與群山相依,碧水繞山,山高水低,和諧而自然。這些湖泊如明珠點綴於青山之中,而在這串串明珠里,龍泉湖因其湖面開闊,島嶼眾多而更為璀璨奪目。
龍泉湖距成都僅13公里,是成都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泊,水面達8273畝,水域內有孤島14個,半島14個。乘舟覽景,但見山巒環抱,湖水清澈明凈,野鴨成群,游魚歡躍。湖區內種植樹木已達50餘萬株,島嶼上種植各種果樹1300餘株。每當春夏來臨,湖水更見清澈,鳥語花香,令人樂而忘返。
2006年,四川省正式啟動新五大旅遊景區建設,一個以龍泉湖、山岔湖、龍泉山為主體的「兩湖一山」休閑度假旅遊區躍然紙上,把「兩湖一山」建設成為成都後花園,已日益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位於龍泉近郊的百工堰則是成都市一座大型自然山水公園,享有「蓉城第一湖」的美稱。春天,這里桃紅柳綠,萬卉競芳;夏季,野草幽香,佳木秀麗而繁蔭密布,可品枇杷、蜜桃;秋高雲淡時,秋菊展姿、芙蓉映水;冬來臘梅吐芒,暗香四溢。
金龍湖則位於櫻桃之鄉,是省級花果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區,佔地面積2000畝,被人們譽為天然氧吧。景區內春華秋實,鳥語花香,晨鍾墓鼓,碧波盪漾。現在,眾多相關文化項目的開發,已經使金龍湖景區成為人們回歸自然,捕捉綠色生機和享受透紅櫻桃之怡然詩情的最佳去處。
❺ 龍泉驛桃花山名字的由來
桃花帶動旅遊,由此得名。
❻ 五龍泉名稱的由來減寫
龍泉市,是浙江省麗水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閩贛邊境,地理坐標北緯27°42'~28°20',東經118°42'~119°25',東鄰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接武夷山國家級風景旅遊區,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甌婺八閩通衢」、「譯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歷來為浙、閩、贛毗鄰地區商貿重鎮。
龍泉市東西寬70.25公里,南北長70.80公里,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28.93萬人(2013年末);下轄8鎮7鄉4個街道444個行政村12個社區。
龍泉自古人文昌盛,不僅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寶劍之邦,而且還是世界香菇栽培發源地、中華靈芝第一鄉;全市森林覆蓋率84.2%,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森林城市、浙江省生態市和浙江省園林城市,被譽為「處州十縣好龍泉」。
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龍泉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
東晉太寧元年(323),屬永嘉郡松陽縣,建置龍淵鄉。
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淵諱,改龍淵鄉為龍泉鄉。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龍泉縣,縣治地黃鶴鎮(今龍淵鎮)。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詔天下縣鎮凡有龍字者皆避,因改名為劍川縣。宋紹興元年(1131),復名龍泉縣。宋慶元三年(1197)年,析龍泉之松源鄉及延慶鄉部分地置慶元縣。
明洪武三年(1370),慶元縣並入,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慶元縣。
1949年5月13日龍泉解放。1958年11月,慶元縣並入。
1973年7月,復建慶元縣,至1975年8月,龍、慶二縣始分署辦公。
1990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龍泉縣設立龍泉市(縣級),仍屬麗水地區行政公署。
❼ 龍泉地名的來歷
龍泉地名的由來源自於唐朝初年,龍泉原名為龍淵,為避李淵的諱,改淵為泉。龍泉市是中國浙江省麗水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地處浙江西南部、甌江上游,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28.85萬,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龍泉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屬永嘉郡松陽縣,建置龍淵鄉。
唐武德三年(620年),因避高祖李淵諱,改龍淵鄉為龍泉鄉。唐乾元二年(759年),建立龍泉縣,縣治地黃鶴鎮(今龍淵鎮)。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詔天下縣鎮凡有龍字者皆避,因改名為劍川縣。宋紹興元年(1131年),復名龍泉縣。宋慶元三年(1197年),析龍泉之松源鄉及延慶鄉部分地置慶元縣。
1949年5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進駐龍泉。1958年11月,慶元縣並入龍泉。1973年7月,復建慶元縣,至1975年8月,龍、慶二縣始分署辦公。
1990年12月26日,經中共國務院批准,撤銷龍泉縣設立龍泉市(縣級),仍屬麗水地區行政公署。
(7)龍泉驛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龍泉的地理位置
龍泉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閩贛邊境,地理坐標北緯27°42'~28°20',東經118°42'~119°25',東西寬70.25公里,南北長70.80公里,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
東鄰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接武夷山國家級風景旅遊區,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甌婺八閩通衢」、「譯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歷來為浙、閩、贛毗鄰地區商貿重鎮。
由於受到地質構造和新構造運動的抬升影響,龍泉市是省內海拔最高的山地地貌區域之一,東南和西北部山脈綿亘,龍泉溪從西南向東北貫穿中部,群山平行於河谷對稱分布。
西北部為仙霞嶺山脈,其主峰為龍泉與遂昌之間的九龍山,海拔1724米,東南部為洞宮山脈,其主峰為龍泉境內的鳳陽山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江浙第一峰。
中部為龍泉溪大小不一的河谷小盆地,如安仁、龍淵、查田、小梅、八都等,最大的龍淵河谷盆地面積約14平方公里。此外,山地中仍殘留著成片的緩坡地,境內地形中,低中山占總面積的69.17%,丘陵盆地佔27.92%,河谷平原佔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
龍泉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由於山嶺起伏,氣候垂直變化較大,海拔800米以下區域屬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區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
龍泉市春季回暖早,春末夏初多梅雨和暴雨,盛夏晴熱乾旱,秋季降溫遲,冬季霜期短,全年作物生長期長。
❽ 龍泉的來歷
龍泉原名為龍淵,為避李淵的諱,改淵為泉。
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龍泉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
東晉太寧元年(323),屬永嘉郡松陽縣,建置龍淵鄉。
唐武德三年(620),因避高祖李淵諱,改龍淵鄉為龍泉鄉。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龍泉縣,縣治地黃鶴鎮(今龍淵鎮)。
明洪武三年(1370),慶元縣並入,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慶元縣。
1949年5月13日龍泉解放。1958年11月,慶元縣並入。
1973年7月,復建慶元縣,至1975年8月,龍、慶二縣始分署辦公。
1990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龍泉縣設立龍泉市(縣級),仍屬麗水地區行政公署。
龍泉市,是浙江省麗水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閩贛邊境,地理坐標北緯27°42'~28°20',東經118°42'~119°25',東鄰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接武夷山國家級風景旅遊區。
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甌婺八閩通衢」、「譯馬要道,商旅咽喉」之稱,歷來為浙、閩、贛毗鄰地區商貿重鎮。
龍泉市東西寬70.25公里,南北長70.80公里,總面積3059平方公里,人口28.93萬人(2013年末);下轄8鎮7鄉4個街道444個行政村12個社區。
(8)龍泉驛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龍泉地形地貌
龍泉市全境地層,下伏前泥盆系基底,上覆侏羅系火山岩蓋層,其中夾持大小不一的燕山期侵入體。出露的地層有前泥盆系陳蔡群,下侏羅統楓坪組,中侏羅統毛弄組,上株羅統火山岩系。燕山運動期間,堆積了原厚火山岩並形成一系列北東、北北東和北西向斷裂。
由於受到地質構造和新構造運動的抬升影響,龍泉市是省內海拔最高的山地地貌區域之一,東南和西北部山脈綿亘,龍泉溪從西南向東北貫穿中部,群山平行於河谷對稱分布,西北部為仙霞嶺山脈。
其主峰為龍泉與遂昌之間的九龍山,海拔1724米,東南部為洞宮山脈,其主峰為龍泉境內的鳳陽山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江浙第一峰。中部為龍泉溪大小不一的河谷小盆地,如安仁、龍淵、查田、小梅、八都等,最大的龍淵河谷盆地面積約14平方公里。
此外,山地中仍殘留著成片的緩坡地,境內地形中,低中山占總面積的69.17%,丘陵盆地佔27.92%,河谷平原佔2.91%,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
❾ 龍泉驛的由來與龍有什麼關系
龍泉驛馬河的由來
龍泉驛的由來與龍有什麼關系
我來答有獎勵共2條回答
景德鎮市唐龍陶瓷有限公司您的夢想,我來成就!2016-12-30
龍泉驛由來:出成都東第二個陸路驛站,因坐落於龍泉山山麓,故名。今成都有龍泉驛區,由於「驛」為「驛站」之意,故一般簡稱為龍泉。不是特別的與龍有什麼關系
龍泉驛區歷史悠久,古為蜀國轄地。龍泉驛區位於成都市三環路以東,為成都市11個市轄區之一,成都市東部副中心,是國務院批準的成都市城市向東發展主體區域、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和天府新區龍泉片區所在區域。素有「四時花不斷,八節佳果香」之美譽,是國務院正式命名的「中國水蜜桃之鄉」。
龍泉驛,漢置郵亭,唐設驛傳,元改站赤,明曰「驛站」,始稱「龍泉驛」。唐代為東陽縣、靈池縣治地(《四川郡縣志》《元豐九域志》《中國歷史地圖集》)。靈池縣,以其縣南分棟山邊有一泉池曰「靈池」,故名。宋代叫「王店」,並改靈池縣為靈泉縣;王店為靈泉縣治地(《太平寰宇記》)。分棟山亦隨縣名的改變而改稱「靈泉山」,直至元代。明代改稱「龍泉」,於此設驛站,始稱「龍泉驛」。1959年,劃歸成都市籌建新區時仍以區人民委員會駐地龍泉驛為區名,稱「成都市龍泉驛區」。
❿ 四川成都龍泉的來歷
龍泉驛,漢置郵亭,唐設驛傳,元改站赤,明曰「驛站」,始稱「龍泉驛」。唐代為東陽縣、靈池縣治地(《四川郡縣志》《元豐九域志》《中國歷史地圖集》)。靈池縣,以其縣南分棟山邊有一泉池曰「靈池」,故名。宋代叫「王店」,並改靈池縣為靈泉縣;王店為靈泉縣治地(《太平寰宇記》)。分棟山亦隨縣名的改變而改稱「靈泉山」,直至元代。明代改稱「龍泉」,於此設驛站,始稱「龍泉驛」。洪武六年(1373年),省靈泉縣入簡縣,後置龍泉鎮(《中國歷史地圖集》)。正德八年(1513年),置龍泉鎮巡檢司(《簡陽縣志》《四川郡縣志》)。同期,靈泉山亦隨之改稱「龍泉山」,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1667年),繼續在四川大規模設置驛站,分為北、南、東、西4路,「東路起自簡州之龍泉驛,至奉節之小橋驛」(《四川通史》)。此期的「龍泉驛」既是驛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稱的含義。清末郵電業興起後,驛站廢置,「龍泉驛」則隨之成為歷史地名,並沿用至今。1956年1月,原簡陽縣為所屬各區命名時,以區公所駐地名稱為區名,稱「簡陽縣龍泉驛區」。1959年,劃歸成都市籌建新區時仍以區人民委員會駐地龍泉驛為區名,稱「成都市龍泉驛區」。
額外20分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