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百家姓 肖字的來歷
蕭」與「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並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後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蕭」姓的趨勢。
工具書注釋中的問題,是「蕭」、「肖」二姓使用混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辭源》、《辭海》等工具書,在注「蕭」時有「姓」這一義項,而注「肖」時並無「姓」的義項。這是沿襲了一些老工具書的注法。《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在「肖(xiāo)」的字頭下,均注作「姓,』蕭』俗作』肖』」。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當作「蕭」姓之「蕭」的俗體字了。《漢語大字典》注「肖」時說,「姓,也作』蕭』」,1962年版的《新華字典》注「肖(xiāo)」時說,「姓,同』蕭』」。這都是把「肖」、「蕭」看作異體的關系了。無論是把「肖」看作俗體,還是把「肖」、「蕭」看作異體,實際上都是把「蕭」和「肖」當成一個姓,注音均為陰平的xiāo。《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獨樹一幟,它把「肖」注成只讀xiào的單音字,字頭下的第二個義項就是「姓」。這樣處理,「肖」與「蕭」就完全脫鉤,「肖」已成為獨立於「蕭」姓之處的另一個姓,如果這樣,它的讀音將變成了去聲的xiào,從而成了另外的姓氏了。從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語言文字的規定看,「蕭」與「肖」既非異體關系,又非繁簡關系。而民間認為「』肖』也作』蕭』」、「』肖』同』蕭』」等說法,是不是不可取呢?「』蕭』俗作』肖』」的說法如何呢?因為「肖」實質上不是「蕭」的簡化字,二者又非異體關系,所以一些工具書的編者就把「肖」看作「蕭」的俗體字——即引為通用 。實際上「某俗作某」是一種很模糊的說法。
但未受到建國後的一場文字改革沖擊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灣,東南亞等,所有的蕭家人都是姓「蕭」的,沒有一個人寫姓「肖」。
一個人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一個人的姓氏卻是祖宗傳下來的,中國人最講究傳統了。古人雲「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畢竟,「肖」姓畢竟是不規范的姓,不是所有蕭家人的姓啊,蕭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會瞑目的。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後,全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蕭」。也算是氏族上的統一。
由於時間已過數十年了,有些年輕的姓「肖」者可能並不知自已原系蕭家人(從身份證看,其爺其父等,均也已寫姓「肖」),以輕易否認自已是蕭姓人,其實, 這些人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考證:
1,如宗祠,不管建國後蕭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蕭姓聚集地的蕭家宗祠上的「蕭」字是不會改的。
2,問長輩,特別是一些上了60歲以上年紀的長輩,他們在小時候,在年輕時一定用過姓蕭。
3,祖墳,祖上的墳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蕭字。等等。
但不管考證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現在的全中國,寫姓肖者中,有99.99999999都是原來的姓蕭者,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在此,建議所有「肖」姓家人都盡可能的改正錯誤,改回祖宗留下的姓「蕭」。
大陸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宗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蕭氏宗親的同情。另據可靠消息,現茲有世界蕭氏宗親會等全球數十個宗親會已聯合向國家語委、公安部建議,利用在明年全國換發二代身份證的機會,為所有姓「肖」者改回姓「蕭」提供方便參考,讓千千萬萬族人能認祖歸宗!!這也希望眾多族人也珍惜這個機會!!
❷ 姓氏「肖」的來歷
1、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子姓,以國為氏,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
2、 據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便以蕭為姓,其後代延襲姓蕭。
3、 據《續通志·氏族略》、《姓氏詞典》、《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
4、 金文中「趙」大部分寫作「肖」,所以古肖(讀趙音)姓基本上都是趙姓,如「相邦趙戈」寫作「相邦肖戈」。現肖姓則大部分是「蕭」訛寫而來。
(2)肖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蕭」和「肖」是兩個古已有之的姓氏。蕭姓出現很早,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廣韻》《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書記載,殷商貴族微子啟本為子姓。周滅商後,封微子於宋(今河南商丘南),是為宋國。
春秋前期,其支系裔孫大心平叛有功,被封於蕭(今安徽蕭縣西北),因以蕭為氏,蕭叔大心之名,見於《左傳•庄公十二年》。後世蕭姓名人,有西漢開國丞相蕭何、御史大夫蕭望之,南朝梁武帝蕭衍、昭明太子蕭統,唐初做過宰相並被圖形於凌煙閣的蕭瑀,等等。
蕭姓分布甚廣,人口眾多,現為中國人數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此「蕭」《廣韻》音蘇雕切,今讀xiāo。
❸ 姓氏肖的來源
來源:
原出於子姓,春秋時,宋國有一員猛將叫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被俘,魯庄公把他囚禁在後宮中,幾個月後才把他放回宋國。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閔公同南宮長萬在後宮博戲(古代的一種賭局),閔公的寵姬也在旁邊觀看。
長萬看著她們說:"還是魯宮的美女漂亮,天下諸侯沒有比做魯君更快活的了!"閔公一向以這幾個姬妾的姿色自矜,聽了這話很不高興,就嘲笑長萬說:"像你這種當俘虜的人怎麼懂得美不美呢?"這一下觸到了南宮長萬的痛處,他頓時惱羞成怒,一拳就把閔公打死了。
接著他又殺死大夫仇牧和太宰華督,另立公子游為君。宋國公子紛紛逃往肖邑(今安徽蕭縣)。肖邑大夫是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後裔,名叫大心,他把這些公族子弟及他們的隨從聚合起來組成一支軍隊,又到曹國請來援軍,逐殺了南宮長萬及其同黨,平息了這次內亂。
閔公的弟弟宋桓公即位後,把大心封在肖為附屬國,稱為肖叔。肖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大心的後世子孫遂以封地命姓,稱肖姓。
分布:
南北朝時期,肖整後人肖道成和肖衍分別建立了南齊和南梁兩朝。並且蕭姓在劉宋、南陳,以及北齊、北魏和北周也十分顯貴,肖氏族人因任官而散居各地,南到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北至河南、河北、陝西,都有肖氏族人活動的蹤跡。
隋唐兩代,肖氏族人依然顯赫,既為皇親,又歷代為顯宦。除長安外,主要聚居地還有河南和山東等地。唐高宗、武則天時期,陳征、陳元光父子率河南固始府兵征閩,後在當地屯墾,軍士便在福建落籍,其中有將佐蕭潤爾,從此開始了肖氏移居福建的歷史。
「安史之亂」和唐末的農民起義,兩次引發由北向南的大規模遷徙潮,更多肖氏族人在這兩個時期,遷移到了江西、安徽、湖南、廣東和福建等地。
從晚唐五代到宋、元的460多年間,肖氏的主要遷徙地是江西、福建和湖南。隨著「湖廣填四川」的開始,肖姓開始大規模進入四川,成為四川的大姓之一。
自清康熙末年,肖姓族人開始入遷台灣。
❹ 肖氏姓氏的由來
蕭」與「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並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後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可以說,現在全中國內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99均系原來姓「蕭」者。)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蕭」姓的趨勢。
工具書注釋中的問題,是「蕭」、「肖」二姓使用混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辭源》、《辭海》等工具書,在注「蕭」時有「姓」這一義項,而注「肖」時並無「姓」的義項。這是沿襲了一些老工具書的注法。《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在「肖(xiāo)」的字頭下,均注作「姓,』蕭』俗作』肖』」。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當作「蕭」姓之「蕭」的俗體字了。《漢語大字典》注「肖」時說,「姓,也作』蕭』」,1962年版的《新華字典》注「肖(xiāo)」時說,「姓,同』蕭』」。這都是把「肖」、「蕭」看作異體的關系了。無論是把「肖」看作俗體,還是把「肖」、「蕭」看作異體,實際上都是把「蕭」和「肖」當成一個姓,注音均為陰平的xiāo。《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獨樹一幟,它把「肖」注成只讀xiào的單音字,字頭下的第二個義項就是「姓」。這樣處理,「肖」與「蕭」就完全脫鉤,「肖」已成為獨立於「蕭」姓之處的另一個姓,如果這樣,它的讀音將變成了去聲的xiào,從而成了另外的姓氏了。從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語言文字的規定看,「蕭」與「肖」既非異體關系,又非繁簡關系。而民間認為「』肖』也作』蕭』」、「』肖』同』蕭』」等說法,是不是不可取呢?「』蕭』俗作』肖』」的說法如何呢?因為「肖」實質上不是「蕭」的簡化字,二者又非異體關系,所以一些工具書的編者就把「肖」看作「蕭」的俗體字——即引為通用 。實際上「某俗作某」是一種很模糊的說法。
但未受到建國後的一場文字改革沖擊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灣,東南亞等,所有的蕭家人都是姓「蕭」的,沒有一個人寫姓「肖」。
一個人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一個人的姓氏卻是祖宗傳下來的,中國人最講究傳統了。古人雲「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畢竟,「肖」姓畢竟是不規范的姓,不是所有蕭家人的姓啊,蕭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會瞑目的。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後,全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蕭」。也算是氏族上的統一。
由於時間已過數十年了,有些年輕的姓「肖」者可能並不知自已原系蕭家人(從身份證看,其爺其父等,均也已寫姓「肖」),以輕易否認自已是蕭姓人,其實, 這些人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考證:
1,如宗祠,不管建國後蕭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蕭姓聚集地的蕭家宗祠上的「蕭」字是不會改的。
2,問長輩,特別是一些上了60歲以上年紀的長輩,他們在小時候,在年輕時一定用過姓蕭。
3,祖墳,祖上的墳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蕭字。等等。
❺ 姓肖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