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安地名的由來
宋淳佑五年(1245年),鄉人殿中御史鄭采獻詩理宗:「韓陽風景世間無,堪與王維作畫圖,四顧羅山朝虎井,一條帶水繞龜湖。形如丹風飛銜印,勢似蒼龍卧吐珠,此處不堪為縣治,更於問處拜皇都」縣治因而議定。理宗御批「敷賜五福,以安一縣。」福安因而得名,正式劃出長溪縣西北二鄉、九里建福安縣。福安建縣後,直隸福建路福州。
2. 福建省為什麼叫福建福建省名字的由來
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明朝設福建省,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福建地勢呈「依山傍海」態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地跨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福建,遠古屬百越之閩越部落,《禹貢》屬揚州。在周朝為七閩地,春秋以後為閩越國。秦南平百越,置閩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認騶無諸為閩越王於此。漢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閩越地,封騶搖為東海王。
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騶無諸孫騶丑為閩繇王,復封余善為東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閩越國叛亂,漢武帝率軍平息,並以其地險阻,故遷閩越人於江淮流域,而福建隸屬於會稽南部都尉管轄。
(2)福安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福建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橫斷面略呈馬鞍形。
因受新華夏構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東向斜貫全省的閩西大山帶和閩中大山帶。兩大山帶之間為互不貫通的河谷、盆地,東部沿海為丘陵、台地和濱海平原。
福建地處泛北極植物區的邊緣地帶,是泛北極植物區向古熱帶植物區的過渡地帶。全省分布有高等植物4703種,約佔全國的14.3%,其中蕨類382種、裸子植物70種、被子植物4251種;其中蘭科植物有60屬119種6變種。
此外,有苔蘚361種、真菌486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52種,其中:國家Ⅰ級7種,國家Ⅱ級45種;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點保護珍貴樹木的有25種。全省可供開發利用的野生植物達3000多種。
3. 福安的由來四百字作文
美麗的福安,
是一塊物華天寶的熱土,
福天福地。
文明的福安,
是一片日新月異的景象,
美輪美奐。
你看,
白雲山觀日出,
官井洋捕黃魚,
穆陽的水蜜桃喲,
甜醉了百姓的心。
你瞧,
金鳳凰飛五洲,
功夫茶香四海,
4. 福建省名的由來
福建省名的由來:福州府(今福州市)和建州府(今建甌市)各取首字而來。
開元十三年(725年),閩州都督府改稱福州都督府,為福州名稱出現之始。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為加強邊防武裝力量,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
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為福建經略軍使,與福州都督府並存。這是福建名稱出現之始。
北宋時期,置福建路,行政區劃為福、建、泉、漳、汀、南劍六州及邵武、興化二軍。南宋孝宗時升建州為建寧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福建省人民政府駐福州市,直轄福州、廈門2市,分設8個專區、67縣。
1950年4月1日起,將第一至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冠以各該署駐地之縣名,即:
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建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南平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福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原林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閩侯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晉江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龍溪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永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龍岩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5. 福安為什麼叫福安
福安市:
福安市位於福建省東北沿海。地理坐標為北緯26°41′-27°24′,東經119°23′-119°51′。總面積1794.5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60.7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32萬人。通行閩東方言福安話。
福安市轄3個街道、11個鎮、4個鄉、3個民族鄉:陽頭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賽岐鎮、穆陽鎮、甘棠鎮、下白石鎮、溪柄鎮、上白石鎮、社口鎮、潭頭鎮、曉陽鎮、溪尾鎮、溪潭鎮、城陽鄉、范坑鄉、灣塢鄉、松羅鄉、坂中畲族鄉、穆雲畲族鄉、康厝畲族鄉。
歷史沿革:
宋淳佑五年(1245)析長溪縣西部置福安縣,歷屬福州、福寧州、福寧府、閩海道。1943年後為第八行政督察區駐地,1949年7月19日解放,為福安專區駐地。1971年屬寧德地區。1989年撤縣設縣級福安市。
2000年,福安市轄3街道11鎮4鄉3民族鄉:陽頭街道辦事處、城北街道辦事處、城南街道辦事處、賽岐鎮、穆陽鎮、甘棠鎮、下白石鎮、溪柄鎮、上白石鎮、社口鎮、潭頭鎮、曉陽鎮、溪尾鎮、溪潭鎮、城陽鄉、范坑鄉、灣塢鄉、松羅鄉、坂中畲族鄉、穆雲畲族鄉、康厝畲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55405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南街道 23591 城北街道 44503 陽頭街道 18770 賽岐鎮 45820 穆陽鎮 13981 上白石鎮 22817 潭頭鎮 30434 社口鎮 22842 曉陽鎮 11659 溪潭鎮 31468 甘棠鎮 39135 下白石鎮 43032 溪尾鎮 14575 溪柄鎮 29987 城陽鄉 25976 坂中畲族鄉 21980 范坑鄉 18132 穆雲畲族鄉 21673 康厝畲族鄉 21521 灣塢鄉 24056 松羅鄉 14458 賽岐開發區虛擬鎮 13647
2003年,福安市轄3個街道、11個鎮、4個鄉、3個民族鄉:陽頭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賽岐鎮、穆陽鎮、甘棠鎮、下白石鎮、溪柄鎮、上白石鎮、社口鎮、潭頭鎮、曉陽鎮、溪尾鎮、溪潭鎮、城陽鄉、范坑鄉、灣塢鄉、松羅鄉、坂中畲族鄉、穆雲畲族鄉、康厝畲族鄉。
福安歷史由來:
福安市境位於福建省東北部,東鄰柘榮縣、霞浦縣;西連周寧縣;北毗壽寧縣和浙江省泰順縣;南臨三沙灣並和寧德市按壤:四至:最東端為松羅鄉的十八宅村,最西端為曉陽鄉首筧村.最南端為下白石鎮的大樓村,最北端為范坑鄉的古嶺宅襯、梨頭丘村。東西端相距37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總面積1880.1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150.9平方公里。1990年,全市共轄有8個鎮、8個鄉、3個畲族鄉、22個居民委員會、449個村民委員會,2162個自然村。
先秦時期福安市為閩越族居住地,(禹貢)稱為揚州地,周為七閩地域,秦屬閩中郡,漢初隸屬閩越國,東漢為會稽南郡,漢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屬冶縣,三國屬吳建安郡東安縣,晉、宋、齊、梁、陳屬溫麻縣,隋開皇九年(589年)屬原豐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屬閩縣,唐武德六年(623年)起屬長溪縣。
宋嘉定十年(1217年),鄉人鄭子化以長溪西北鄉地偏難治,上書請析縣。寶慶元年(1225年),長溪令范夔也建議設縣,以韓陽坂為治所。幾經公文往返,懸而未決。宋淳佑四年(1244年),大學生張過請在建縣前先將長溪縣西尉移駐西北鄉。5月,福建路令代理福州知府項寅孫派員勘查,9月復派簽廳鄧采親往踏勘縣治,里人(進士)許子大願意獻地建治所。淳佑五年(1245年),鄉人殿中御史鄭采獻詩理宗:「韓陽風景世間無,堪與王維作畫圖,四顧羅山朝虎井,一條帶水繞龜湖。形如丹風飛銜印,勢似蒼龍卧吐珠,此處不堪為縣治,更於問處拜皇都」縣治因而議定。理宗御批「敷賜五福,以安一縣。」福安因而得名,正式劃出長溪縣西北二鄉、九里建福安縣。福安建縣後,直隸福建路福州。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福安縣改屬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福寧州。!o
明洪武二年(1;69年),福安縣劃歸福建行中書省福州府管轄。景泰六年(1455年),劃出縣埂平溪里十一至十四都歸新置的壽寧縣。`
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縣屆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寧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寧州升為福寧府,福安縣隸屆福建省福寧府。?
民國元年(1911年)廢府、州,福建劃分為4個道,福安縣隸屆東路道(道治在含閩侯)。民國3年,東路道改稱閩海道,福安縣屬之。民國14年,國民政府廢道,福安縣直屬於福建省。民國22年11月.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12月福建劃分為4個省2個市,福安縣屬閩海省。次年 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敗,福安縣復為福建省直轄。民國23年7月,福建省劃分為10個行政督察區、福安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民國14 年10月,全省改為7個行政督察區,福安縣屆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長樂縣、後移駐閩侯)。民國31年5月,福安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次年9月移駐閩侯)。民國32年9月,全省劃分為8個行政督察區、2市,福安縣屬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民國36年4月,全省調整為7 行政督察區,福安縣隸屬第—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
1949年7月19日,福安縣解放。9月30日成立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福安縣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福安縣),1950年3月,行政督察區改以專員公署駐地縣命名。福安縣屬福安專區。1970年2月,福安專員公署遷駐寧德。1971年6月,福安專區改稱寧德地區。福安縣屬寧德地區。
1989年11月13日福安撤縣建市,福安市屬寧德地區
6. 寧德市名字的由來
寧德取寧川之「寧」、戴德之「德」為之定名。早在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里勞動生息。夏、商、周時閩東屬古揚州。三國時屬吳國,是吳國造船基地。
晉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設立縣治溫麻縣(治所在今霞浦縣沙江鎮古縣村),唐(623年)改長溪縣,唐(836~840年)將長溪縣的寧川和古田縣東北劃為戴德場,933年(五代後唐)升場置縣(寧德取寧川之「寧」、戴德之「德」為之定名)。
寧德,界閩浙之交,俗稱閩東,地處福建省東北部,2000年撤地設市。下轄蕉城區、福安市、福鼎市、古田縣、霞浦縣、周寧縣、壽寧縣、屏南縣、柘榮縣(4個沿海縣區,5個山區縣),以及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東僑。
寧德位居長三角、珠三角、台灣三大經濟區中心位置,是連接中國內陸地區的重要出海口。天然良港三都澳,位扼太平洋西岸國際諸航線的中心位置和中國沿海南北海岸線中心點。
7. 福安名字的由來
公元1245年(南宋淳佑五年)鄉人殿中御史鄭采獻詩理宗:「韓陽風景世間無,堪與王維作畫圖,四顧羅山朝虎井,一條帶水繞龜湖。形如丹鳳飛銜印,勢似蒼龍卧吐珠,此處不堪為縣治,更於何處拜皇都」縣治因而議定。理宗御批「敷賜五福,以安一縣。」析長溪縣西北二鄉、九里建福安縣,福安因而得名,直隸福建路福州。
8. 福安名字的由來是什麼呢
福安原屬長溪縣[公元623年起]
9. 福安地名的由來
淳祐五年(1245年),理宗御批「敷錫五福,以安一縣。」福安因而得名,正式劃出長溪縣西北二鄉、九里建福安縣。福安建縣後,直隸福建路福州。
原屬長溪縣。宋析長溪縣西北部韓陽坂等地,設置福安縣。據《今縣釋名》,縣西有福源山。
宋淳佑五年(1245)析長溪縣西部置福安縣,歷屬福州、福寧州、福寧府、閩海道。
10. 福安路名的由來
此路位在福安宮附近,故名.傳說有一位名叫蔡天慶的商人,時常往來閩台之間做生意,有一次載貨途中,海上傳來一陣清香,眾人觀看後發現一段長五尺余長的香木,船夫將之撈起後,這段香木的香氣更濃,引起眾人敬畏。船靠港後船夫無意提及香木之事,引來遠近居民登船參觀,一日這段香木突然自動搖擺起來,蔡天慶大驚,認為這段香木是不祥之物,就將香木拋入海中,不料這一夜時,蔡天慶卻夢見湄洲媽姐大加斥責,他驚醒後立即將香木撈起,安奉在原處。
蔡天慶在當地有柯天祿、柯錫勛、黃天保等幾位莫逆之交,一次閑談柯天祿要求將香木留一尺八寸,雕刻一尊天上聖母像,在新港(即伸港)供奉受萬民朝拜,永鎮新港。由於當台灣沒有雕刻名師,便與鄉人合資至湄洲聘名師雕刻,一月余香木共雕成金身三尊,柯天祿邀集眾人,在神前擲筶為憑,結果三媽連擲十二聖筶允許來台。是日,奉回新港並築廟安奉,賜名為福安宮。
按福安宮本身記載,福安宮曾經過搬遷,最初的廟址位於附近街道內的剃頭店,與現址相隔不遠。日據初期,日本人將舊廟拆遷改為派出所,鄉民另建一小廟在派出所邊。數年後,三媽顯靈指示要改建,並親自擇地,選中派出所後面林投林內的一泓清泉處,即為現址。此時應為民國六年(大正六年),從此奠定今日規模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