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湖的來歷
西湖一開始並不叫「西湖」。「西湖」之名,肇始於唐朝中期,興於北宋,盛於南宋至清,漸漸取代歷史上各種其他名稱,流傳至今,並成為正式的名稱。
1、秦:西湖原本不是湖
現在的西湖,在2200多年前的秦朝時候還只是一個淺海灣,人稱「武林灣」。
2、漢:海邊有湖初長成
原來的海灣基本上形成一個潟湖(海灣經泥沙淤積而形成的湖),它隨著潮水的漲落時隱時現。湖水得源於武林山所出的溪澗泉流,常年湖水豐滿,四季清澈晶瑩,從而慢慢變為一個淡水湖。因而有了「武林湖」、「武林水」的名字。又因納龍川、錢源之源,也被叫作「龍川」、「錢源」、「錢水」等。
自古民間又有傳說有金牛卧在湖底,每當天旱季節,湖水快到乾涸時,卧在湖底的金牛就會浮出水面,剎時間金牛浮現處金光四射,金牛口中湧出清泉來,迅速將湖水填滿。人們認為這是吉祥之兆、明聖之瑞,由此人們便把這個湖叫做「明聖湖」,也稱「金牛湖」。
由於金牛湖在錢唐縣境內,且緊領錢唐縣治,故又稱「錢唐湖」,簡稱「錢湖」。
3、南齊:西陵渡口松柏下
在孤山的西端有一個渡口喚作「西陵」(也稱西林或西村),是孤山連接北山和棲霞山的唯一通道,交通地位十分重要,故一時也把西湖稱為「西陵湖」。時有錢唐名歌妓蘇小小住在西陵。《古樂府》中就有蘇小小所吟詩句:「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4、隋:上下相望叫「上湖」
當時錢唐湖的形態基本固定,時稱「上湖」,因它的北面有下湖,上湖位在其南,乃以兩湖的相對地理位置而得名。
5、唐:西湖之名頻頻現
至遲在唐代,「西湖」這個稱呼已經被頻繁使用。出現「西」湖之稱,是由於早前的錢塘縣城,隋以後從位處西湖之西,遷建到西湖之東,也就是原來在城東的錢塘湖,現在位於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
「錢唐湖」這個稱呼到唐朝時,也隨縣名更改而改作「錢塘湖」。
此時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作「石涵湖」,是因唐長慶年間白居易築石涵以蓄泄湖水而來。
6、北宋:水光瀲灧晴方好
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於是西湖又多了「西子湖」、「西子」、「瀲灧湖」的別名雅稱。
又叫「放生池」,是北宋天禧年間,杭州郡守王欽若奏請以西湖為放生池而得名。
7、南宋:沉迷湖山「銷金鍋」
南宋定都杭州以後,杭州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湖之名也迅速遠播。但是南宋統治者偏安於半壁江山,沉迷於西湖風光,不思收復失地。當時民間百姓又把西湖叫作「銷金鍋兒」(喻大量花費金錢的場所),以示不滿。
又叫「賢者湖」,系南宋文人樓鑰以西湖有賢者之風而稱。
8、元明清:西湖之稱成正名
西湖之名漸漸取代歷史上各種其他名稱,成為正名。
另外,明時又有「放生池」、「高士湖」之稱,清時又有「明月湖」和「美人湖」等稱呼。
西湖地質成因
關於西湖,歷來就有很多美好的傳說,有明珠西湖,有斷橋白蛇等等。傳說終歸是傳說,除了這些美麗的傳說故事,古代有關西湖地質成因的書籍記載都較簡略。明代《西湖游覽志》卷一載,西湖「三面環山,溪谷縷注,下有淵泉百道,瀦而為湖」。
近代學者從地形、地質、沉積及水動力學等方面進行了考證,其中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西湖是由海灣逐漸演變而生的一個潟湖。民國9年(1920),科學家竺可楨考察西湖地形後發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稱:「西湖也不過是錢塘江左邊的一個小小灣兒。
後來錢塘江沉澱,慢慢的把灣口塞住,變成一個潟湖。」竺可楨還從沉積率推斷,西湖開始形成年代距今一萬二千年前。竺氏認為西湖形成之初,面積要比現在大,後由於三面山區中的溪流注入,所挾沙逐漸填充西湖,湖面隨之逐漸縮小,倘若沒有歷代的不斷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廢。
1924年,地質學者章鴻釗發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對竺氏的觀點又進行了補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積成湖堤,其繼以海灘變遷而維持湖面,二者為形成西湖之重要條件。
Ⅱ 西湖由來的傳說
西湖的名稱最早始於唐朝,在唐朝之前西湖有武林水,名聖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西子湖等稱謂。形態為近於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子湖區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造成各湖區水質差異,大部分徑流補給先進入西側3個子湖區,再進入外西湖;湖水總面積5.593km2,總容積1.1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97米;西湖底質是一種有機質含量特別高的湖沼相沉積,屬於粉砂質粘土或粉砂質亞粘土,最上層皆為藻骸腐泥層(黑色有機質粘土),中層泥炭層或沼澤土,最下層為基底粉砂層;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澗,主要補水河流為金沙澗、龍泓澗和長橋溪,泄流
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於山。環繞西湖,西南有龍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煙霞嶺,大慈山、臨石山、南屏山、鳳凰山、吳山等,總稱南山。北面有靈隱山、北高峰、仙姑山、棲霞嶺、寶石山等,總稱北山。它們像眾心拱月一樣,捧出西湖這顆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過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遙相對峙,高插雲霄。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2007年10月20日西博會開幕式晚會上,宣布了「三評西湖十景」的結果。靈隱禪宗、六合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這些景點成為新一代西湖十景 .
其它景點還有保俶挺秀、長橋舊月、古塔多情、湖濱綠廊、花圃爛漫、金沙風情、九里雲松、梅塢茶景、西山薈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國、中山遺址、靈隱佛國、岳王墓廟。
西湖不但獨擅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而且還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西湖古跡遍布,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 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還有39處文物保護點和各類專題博物館點綴其中,為之增色,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心醉神馳。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旅遊線路:
線路一:斷橋殘雪—白堤—蘇堤—雷鋒塔—柳浪聞鶯—斷橋殘雪(自行車遊玩)
線路二:遊船(三潭印月-西里湖-茅家埠)—楊公堤景區(郭庄、趙公堤、杭州花圃)—麴院風荷
線路三:花港觀魚—茅家埠—靈隱寺
線路四:六和塔—購物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西湖,是一首詩,一幅畫,感動著許許多多人。
潁州西湖
[編輯本段]
潁州西湖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為唐、明、清歷代名勝。
明代《正德潁州志》載:西湖「長十里,廣三里,水深莫測,廣袤相齊」。《大清一統志》雲:「潁州西湖聞名天下,亭台之勝,觴詠之繁,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潁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時俱佳,招徠不少文人志士出守潁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旅遊勝地。從寧代起有北宋詞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蘇軾、宋代中書侍郎呂公著等七大名人知潁州,為古潁州西湖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並留下了113首著名詩篇,加之71名古代和近代詩人的詩篇共259首。其中唐宋八大家佔四人,還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蘇軾曾在詩中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可見,潁州西湖在古代確為天下西湖之冠。但後來由於黃河泛濫,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復存在。現僅存「會老堂」等建築。
新的西湖在阜陽城西15公里處,周長11.5公里,湖面約5.74平方公里,水深 1-2米,是在原三十里河的基礎上興修而成的。湖中有島、島中有潭,綠柳盈岸,芳菲夾道,花木扶疏。主要景點有:碑林公園,建有碑林長廊、碑林八卦陣,薈萃了當代名書畫家真跡五百餘幅。百龍亭、八仙、十二生肖等石雕,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絕。紫竹院,建有假山、游泳室等。隱閑堂,是拜祭歐陽修、蘇軾之處。清漣閣,系仿古建築,五層樓閣。九曲橋,由潁州西湖第一個漢語拼音字母組成,非常巧妙。魚宮,為兩個鯉魚伏,內有現代化的電動聲像裝置,如入仙境。另有遊艇、遊船、老虎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
按照總體規劃,潁州西湖將建設成為既有古人文景觀的風景名勝,又有現代化游樂設施的重要景區,也是皖西北最有游覽價值,最有吸引力的旅遊勝地之一。
Ⅲ 西湖的名字的由來
西湖之名的由來
杭州西湖,最早據東漢班固《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記載:「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處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一般認為,武林山即今靈隱、天竺一帶群山的總稱,而發源於這一帶的南澗,北澗等山澗匯合為金沙澗,東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見於記載的西湖的名字。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縣南江側,有明聖湖,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此時衍生出西湖較早的另外兩個古稱:明聖湖和金牛湖。
約東漢時,一名叫華信的地方官,在西湖以東地帶築塘抵捍錢塘江咸潮而得名錢塘湖。這是唐唐以前西湖通用的名稱。白居易詩文中每每提及錢塘湖,如《答客問杭州》中「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塘瀉綠油」。詩人張祜也有詩作題為《早春錢塘湖晚》。
出現「西」湖之稱,是由於早前的錢塘縣城,隋以後從位處西湖之西,遷建到西湖之東,也就是原來在城東的錢塘湖,現在位於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這和全國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樣的。至遲在唐代,「西湖」這個稱呼已經被頻繁使用,同樣是白居易詩文,就經常用「西湖」一詞,如其詩題有《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西湖別》等等。
北宋詩人蘇軾(東坡)在他的名篇《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中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絕唱後,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西子即春秋時越國的絕代佳人西施。比較天下數十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也惟有杭州西湖當得起如此盛譽。南宋時,西湖出現了畸型的繁華艷麗,偏安江南的統治集團不思恢復故土,卻沉湎於湖光山色,奢靡享樂之中,一擲萬金,花天酒地,西湖於是又被人稱為「銷金鍋」,非常恰當,也非常辛辣。
除上文提及的名稱外,西湖尚有眾多別名,如:龍川、錢源、石函湖、放生池、上湖、高士湖、明月湖、美人湖等等。每個別名,各有來歷。石函湖是因唐長慶年間白居易築石函以蓄泄湖水而來;上湖是相對於其北地勢較低的下湖而言;放生池是由於北宋天禧年間杭州郡守王欽若奏請以西湖為放生池而得;賢者湖系南宋文人樓鑰以西湖有賢者之風而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西湖擁有這么多的芳名雅號,正好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她悠久的歷史,秀麗的風貌,豐富的文化意蘊和迷人的魅力。
Ⅳ 杭州西湖的由來
杭州西湖,最早據東漢班固《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記載:「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處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一般認為,武林山即今靈隱、天竺一帶群山的總稱,而發源於這一帶的南澗,北澗等山澗匯合為金沙澗,東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見於記載的西湖的名字。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縣南江側,有明聖湖,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此時衍生出西湖較早的另外兩個古稱:明聖湖和金牛湖。 約東漢時,一名叫華信的地方官,在西湖以東地帶築塘抵捍錢塘江咸潮而得名錢塘湖。這是唐唐以前西湖通用的名稱。白居易詩文中每每提及錢塘湖,如《答客問杭州》中「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塘瀉綠油」。詩人張祜也有詩作題為《早春錢塘湖晚》。
出現「西」湖之稱,是由於早前的錢塘縣城,隋以後從位處西湖之西,遷建到西湖之東,也就是原來在城東的錢塘湖,現在位於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這和全國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樣的。至遲在唐代,「西湖」這個稱呼已經被頻繁使用,同樣是白居易詩文,就經常用「西湖」一詞,如其詩題有《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西湖別》等等。
Ⅳ 西湖名字最早來自於那個朝代
西子湖(西湖)名字的由來
杭州西湖是我國三十一處(一說「天下西湖三十六」)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引人入勝的一處。地質學家竺可楨認為,西湖是在一萬二千年以前形成的「瀉湖」。古老的神話中有「西湖明珠自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唐」的說話,西湖才有了「明珠」這雅號。關於「西湖」的名稱最早始於唐朝。漢時稱武林水、時聖湖;唐時稱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等。到了北宋,詩人蘇東坡當杭州太守時,他在《飲湖上初晴後雨》七絕中贊美西湖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於是,西湖又多了個「西子湖」的美稱。
從山洪過沖積的瀉湖到波光漪漣的西湖,歷史上有過不少賢人治理西湖的記載,其中數唐白居易、北宋蘇東坡、明楊孟瑛、清李衛、阮元的功績最為顯著,並在西湖上留下白堤、蘇堤和湖中三島等勝景。如今的西湖,東西寬二點八公里,南北長三點三公里,周長十五公里,面積六點零三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為五點六六平方公里。西湖平均水深一點八米,最深處為二點八米。西湖中的蘇堤和白堤,將整個西湖劃為外湖、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等五個湖面。外湖的三潮印月(即小瀛洲)、湖心亭及阮公墩三個人工島嶼,又恰似神話中的蓬萊三島,鼎足而立,各顯風姿。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杭州是浙江省會,已全面實施「大杭州,大旅遊、大產業」的發展戰略。如今,杭州成為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實施了「碧水、藍天、綠色、清凈」四大工程。西湖浚深,並引錢塘水灌溉,環湖山林綠化,四季花團錦簇。原有「斷橋殘雪」、「平湖秋月」、「三潭印月」、「花港觀魚」「麴院風荷」、「蘇堤春曉」、「柳浪聞鶯」、「雙峰插雲」等「西湖十景」都進行了擴建;「南屏晚鍾」新建鍾樓和巨鍾,洪亮鍾聲,重播山谷;倒坍七十多年的雷峰塔正在興建,「一湖映雙塔」,「雷峰夕照」的景觀也將重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西湖又評選出「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和「寶石流霞」等
「新西湖十景」。西湖這顆東方明珠更加絢奪目,成為世界的文化遺產,國際友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Ⅵ 杭州西湖,西湖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杭州西湖名稱由來:
《漢書·地理志》:「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後又有錢水、錢唐湖、明聖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瀲灧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龍川、銷金鍋、美人湖、賢者湖、明月湖諸般名稱。
但是只有兩個名稱為歷代普遍公認,並見諸於文獻記載:一是因杭州古名錢塘,湖稱錢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現的「西湖」名稱,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這兩首詩中。
北宋以後,名家詩文大都以西湖為名,錢塘湖之名逐漸鮮為人知。而蘇軾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
(6)西湖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是浙江省境內的首例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繼江山江郎山(中國丹霞的一部分)後,省內的第二處世界遺產。
關於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關書籍記載都較簡略。明朝《西湖游覽志》卷一載:「西湖三面環山,溪谷縷注,下有淵泉百道,瀦而為湖。」
近代學者從地形、地質、沉積及水動力學等方面進行了考證,其中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西湖是由海灣逐漸演變而生的一個潟湖。民國九年(1920年),科學家竺可楨考察西湖地形後發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稱:「西湖原是錢塘江左邊的一個小小灣兒,後來由於錢塘江泥沙沉澱下來,慢慢地把灣口塞住,變成一個潟湖。」
竺可楨還從沉積率推斷,西湖開始形成年代距今一萬二千年前。竺氏認為西湖形成之初,後由於三面山區中的溪流注入,所挾沙逐漸填充西湖,湖面隨之逐漸縮小,倘若沒有歷代的不斷疏浚,西湖早已湮廢。
1924年,地質學者章鴻釗發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對竺氏的觀點又進行了補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積成湖堤,其繼以海灘變遷而維持湖面,二者為形成西湖之重要條件。
Ⅶ 杭州西湖名稱由來,有什麼典故
名稱的由來:
1、湖泊位於杭州城的西部,和西施沒有任何關系。
2、其實,在唐朝之前,西湖還曾有過很多名字,如武林水、明聖湖、瀲灧湖、金牛湖、龍川、西陵湖、錢塘湖、上湖等十幾個名稱,西子湖的雅稱是從蘇軾的那首詩廣為流傳之後才出現的。
西湖由來的典故:
傳說天上金童玉女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撿到了一塊玉石,經過了好多年的打磨,成了一顆具有神奇魔力的明珠,明珠的光澤照耀能形成綠洲和讓鮮花綻放。
天庭的王母娘娘知道後派天兵天將去搶這顆明珠,爭搶的過程中明珠落到了人間,就變成了美麗的西湖。這個神奇的傳說,讓西湖之美更顯神秘。
(7)西湖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關於西湖的故事
1、白娘子與許仙
我國四大古典傳奇之的《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娘娘相識在此,同舟回城;後又在這里邂逅重逢,言歸於好,演繹成《斷橋相會》這出許多劇種作為保留劇目的摺子戲。
白蛇傳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許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節。
2、蝦龍圩
三墩有一個地方,叫蝦龍圩。這「龍」 有的人認為寫錯,應該是「籠」,說是只有龍蝦,沒有蝦龍。那「蝦籠」是捕捉河蝦的竹籠,這一帶以前家家戶戶都編織蝦籠。其實兩種叫法都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傳說當年朱元璋下江南,一天,行至三墩蝦龍圩村。謀臣劉伯溫極目四望,不由得失聲贊嘆:「好一處風水寶地!」但得知此村名為「蝦龍圩」後,他擔心百姓尚待安撫卻要亂賊作祟,朱元璋下令要在村中開鑿河道,名義上消除水患,意為砍斷「王龍」背脊。
又下令在距村二里的河墩東西兩側,分別建造兩座石橋,西邊一座叫文星橋,東邊一座叫武星橋,以徹底破掉風水。
橋造好了,劉伯溫一看又不好,蝦龍就是蝦之龍,也就是「龍蝦」。「龍蝦」要順河水遊走跑掉,這么說皇帝的「龍位」要保不住。於是他讓村民砍下竹子,劈成竹絲,編成葫蘆樣的籠子,在籠子里放入一些麥麩作為誘餌,將它放入河裡一試,果然蝦兒都乖乖地束手就檎。
3、金蓮寺
明朝年間的一天清晨,在杭城運河邊的船埠碼頭,有一個道人模樣的人在等候轎夫,准備坐轎趕路。正好這時有兩個轎夫抬著一頂空轎迎面過來,那道人模樣的人便揮手叫轎夫停下,說服兩轎夫先上路後講價說不會虧待他們後便離開了船埠碼頭。
他們一路經松木場,過西溪花塢,再過西、東兩穆塢,一直抬到十里橫山的大嶺上。坐轎人休息片刻後繼續上路,並指著右邊的山間小徑要轎夫往上抬。轎夫花了近兩個時辰在高山險道上卻抬著非常輕松,如履平地一般。就這樣一直抬到山頂,在一廟宇前停下,道人就進了廟宇。
他們久久不見道人出來便進屋去找人要工錢,奇怪的是廟宇內空無—人,卻見堂前坐著一尊神像,手握寶劍,氣勢威武,兩轎夫只好自認晦氣便出了廟宇准備下山。正當他們走到轎前,卻看到轎椅上放著兩個紅包,發現裡面裝的錢數竟比他們預想的多了10倍。
再說這廟宇就是真武廟,廟內這神像就是真武聖帝,這次是聖帝菩薩化作凡人,從武當山回老家。民間盛傳這聖帝菩薩很靈驗,有求必應,因此上老焦山進香朝拜者眾多。後來,一批信徒怕山髙路遠不方便朝拜,因此有意要將聖帝菩薩請到龍門坎村附近來供奉。
結果到了老焦山下小山上歇腳後就再也背不起來。就這樣百姓們於是就地建起廟宇。從此,老焦山上的真武廟就移至龍門坎附近的山上。
Ⅷ 西湖名字的由來(為什麼西湖會被稱為「西湖」是否有什麼傳說)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水面面積約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處在2.8米左右,最淺處不到1米。湖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蘇堤和白提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1985年被選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個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杭州西湖是我國十大名勝之一,面積5.6平方公里。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站在西湖岸邊,胸中頓覺朗然:滿眼一片煙波浩渺的湖水,環繞著綿延起伏的山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周圍,繁花似錦,芳草如碧,曲徑風荷,樹影斑駁。經過歷代裝點,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華秋實、夏荷冬雪等自然之勝與左剎、叢林及園林藝術家的雕鑿融為一體。
早在南宋年間,西湖即有「十景」著名天下,它們是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南屏晚鍾、雙峰插雲、三潭印月。
蘇堤春曉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遍種桃柳。每當春天的黎明時刻,月落星稀,晨鍾初響,悠揚悅耳。此刻堤上垂柳低拂,曉靄迷茫;放眼曉霧中的湖光山色,耳聞百鳥和鳴的啾啾之聲,使人飄飄欲仙。
斷橋殘雪,是神話《白蛇傳》中許仙與白娘子相會定情的地方。斷橋是白堤與陸地相接的一座石拱橋,由於神話傳說,使它家喻戶曉。斷橋兩旁,桃披紅雲,柳籠綠霧,香風送爽,波光搖翠。待到冬末積雪末化時,這里又是觀賞雪景的好地方。
三潭印月是在蘇東坡治理西湖後,作為湖界而在水中立的三座小塔。塔狀如花瓶,浮漾水中。塔面有五個距離相等的圓洞。月明之夜,塔內點起燈火,水面上就會映出很多月亮。其景撲朔迷離,忽兮晃兮,勝似仙境。
杭州為吳越古都,又是絲綢之府,魚米之鄉,人物輩出,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史實和傳誦千古的詩篇,與西子湖畔大量名勝古跡如在西子湖畔的岳王墓、秋謹墓等,互為印證。另外,還有遊客必往的靈隱寺、虎跑泉、六和塔等,構成以西湖為主體的30平方公里的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如今的西湖正以其更加嫵媚的美姿,吸引著五洲四海的賓朋遊人。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站在西湖岸邊,胸中頓覺朗然:滿眼一片煙波浩渺的湖水,環繞著綿延起伏的山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周圍,繁花似錦,芳草如碧,曲徑風荷,樹影斑駁。經過歷代裝點,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華秋實、夏荷冬雪等自然之勝與左剎、叢林及園林藝術家的雕鑿融為一體。
早在南宋年間,西湖即有「十景」著名天下,它們是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南屏晚鍾、雙峰插雲、三潭印月。
蘇堤春曉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遍種桃柳。每當春天的黎明時刻,月落星稀,晨鍾初響,悠揚悅耳。此刻堤上垂柳低拂,曉靄迷茫;放眼曉霧中的湖光山色,耳聞百鳥和鳴的啾啾之聲,使人飄飄欲仙。
斷橋殘雪,是神話《白蛇傳》中許仙與白娘子相會定情的地方。斷橋是白堤與陸地相接的一座石拱橋,由於神話傳說,使它家喻戶曉。斷橋兩旁,桃披紅雲,柳籠綠霧,香風送爽,波光搖翠。待到冬末積雪末化時,這里又是觀賞雪景的好地方。
三潭印月是在蘇東坡治理西湖後,作為湖界而在水中立的三座小塔。塔狀如花瓶,浮漾水中。塔面有五個距離相等的圓洞。月明之夜,塔內點起燈火,水面上就會映出很多月亮。其景撲朔迷離,忽兮晃兮,勝似仙境。
杭州為吳越古都,又是絲綢之府,魚米之鄉,人物輩出,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史實和傳誦千古的詩篇,與西子湖畔大量名勝古跡如在西子湖畔的岳王墓、秋謹墓等,互為印證。另外,還有遊客必往的靈隱寺、虎跑泉、六和塔等,構成以西湖為主體的30平方公里的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如今的西湖正以其更加嫵媚的美姿,吸引著五洲四海的賓朋遊人。
Ⅸ 西子湖(西湖)名字的由來
杭州西湖是我國三十一處(一說「天下西湖三十六」)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引人入勝的一處。地質學家竺可楨認為,西湖是在一萬二千年以前形成的「瀉湖」。古老的神話中有「西湖明珠自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唐」的說話,西湖才有了「明珠」這雅號。關於「西湖」的名稱最早始於唐朝。漢時稱武林水、時聖湖;唐時稱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等。到了北宋,詩人蘇東坡當杭州太守時,他在《飲湖上初晴後雨》七絕中贊美西湖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於是,西湖又多了個「西子湖」的美稱。
從山洪過沖積的瀉湖到波光漪漣的西湖,歷史上有過不少賢人治理西湖的記載,其中數唐白居易、北宋蘇東坡、明楊孟瑛、清李衛、阮元的功績最為顯著,並在西湖上留下白堤、蘇堤和湖中三島等勝景。如今的西湖,東西寬二點八公里,南北長三點三公里,周長十五公里,面積六點零三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為五點六六平方公里。西湖平均水深一點八米,最深處為二點八米。西湖中的蘇堤和白堤,將整個西湖劃為外湖、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等五個湖面。外湖的三潮印月(即小瀛洲)、湖心亭及阮公墩三個人工島嶼,又恰似神話中的蓬萊三島,鼎足而立,各顯風姿。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杭州是浙江省會,已全面實施「大杭州,大旅遊、大產業」的發展戰略。如今,杭州成為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實施了「碧水、藍天、綠色、清凈」四大工程。西湖浚深,並引錢塘水灌溉,環湖山林綠化,四季花團錦簇。原有「斷橋殘雪」、「平湖秋月」、「三潭印月」、「花港觀魚」「麴院風荷」、「蘇堤春曉」、「柳浪聞鶯」、「雙峰插雲」等「西湖十景」都進行了擴建;「南屏晚鍾」新建鍾樓和巨鍾,洪亮鍾聲,重播山谷;倒坍七十多年的雷峰塔正在興建,「一湖映雙塔」,「雷峰夕照」的景觀也將重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西湖又評選出「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和「寶石流霞」等
「新西湖十景」。西湖這顆東方明珠更加絢奪目,成為世界的文化遺產,國際友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這便是西子湖(西湖)名字的由來了!
Ⅹ 西湖名字來歷
說起西湖的來歷,有著許多優美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裡,哪裡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但是後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於是就發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
其實,西湖是一個瀉湖。根據史書記載:遠在秦朝時,西湖還是一個和錢塘江相連的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當時環抱著這個小海灣的兩個岬角。後來由於潮汐的沖擊,泥沙在兩個岬角淤積起來,逐漸變成沙洲。此後日積月累,沙洲不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展,終於把吳山和寶石山的沙洲連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沖積平原,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了開來,原來的海灣變成了一個內湖,西湖就由此而誕生了。
關於「西湖」這個名稱,最早開始於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聖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等名稱。到了宋朝,蘇東坡守杭時,他詠詩贊美西湖說:「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別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美人西施,於是,西湖又多了一個「西子湖」的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