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孩名字 > 姓權的女孩名字韓國

姓權的女孩名字韓國

發布時間:2021-04-17 00:22:56

1. 韓國女孩名字

유리-Yuri侑利

조이-Zoe佐伊

쓰리-Suli雪莉

윤아-Yoona允兒

지연-Jiyeon智妍
보람-Bo Ram寶藍
큐리-QRi居麗
소연-Seoyeong素妍

은정-Eunjung恩靜

효민- HyoMin孝敏

아름-AhReum雅凜
아정-Ahjung雅靜

지민-JiMin智敏

쓰아-Suna雪兒

신연-Shinyeon-欣妍

姓的話
park-朴
lim-林
lee-李
kim-金
kong-孔
yu-宇

2. 姓權的韓國女孩名字

權智秀 權美妍 權晶慧 權道美 權琳

3. 姓權的女孩古風名字

權浮盈
權琪清
權鳶
權韻畫
權依依

4. "好聽的女孩名字 姓權"

權寧怡 權嵐冰 權婧新 權蔓嫣 權奴奕 權婻妍 權彥珂 權琰潞 權明玫 權詠凡 權童韶 權米鶯 權珣芩 權瓊翎 權科睿 權智梅 權雯亦 權聰泛 權佳容 權俐瑋 權釣靖 權雅若 權雨縵 權煊西 權嫻智 權禾宸 權焉銘 權姬育 權藍柔 權彩千 權媛婓 權芷靜 權紅羽 權芸朝 權嬡曦 權依彥

5. 韓國和朝鮮姓權的是怎麼來的

韓國

(大韓民國)
編輯
聲明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網路地理組一起交流。
大韓民國(韓語:대한민국),簡稱韓國,別稱南韓或南朝鮮。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5%),主體民族為朝鮮族,通用韓語,總人口約5041.85萬(2014年)。首都為首爾(舊稱:漢城;諺文:서울)。[1]
韓國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與膠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朝鮮半島歷史上長期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清末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敗給日本,正式脫離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系。1910年朝鮮半島正式並入日本國領土,二戰後光復取得獨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南北分裂,北方國家稱朝鮮,南方國家稱韓國。[1]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均居世界低位,同時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是OECD國家中青壯年勞動力人口下降最快的國家。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跡」。是擁有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經合組織發達國家。也是未來11國中唯一一個發達國家。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之牛耳,製造業與科技產業發達,除高速互聯網服務聞名世界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行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2]
中文名稱
大韓民國
英文名稱
Republic of Korea
簡 稱
韓國,南韓,南朝鮮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首爾[3]
主要城市
釜山,仁川,大邱,光州,大田,蔚山,濟州市等
國慶日
1948年8月15日
國 歌
《愛國歌》
國家代碼
KOR
官方語言
韓語
貨 幣
韓元(KRW,₩)
時 區
UTC+9
政治體制
總統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總統:朴槿惠、總理:黃教安
人口數量
5041.85萬(2014年年中)
人口密度
503.13人/平方公里(2014年)
主要民族
朝鮮族
主要宗教
佛教、基督新教、天主教[4]
國土面積
100210平方公里
水域率
0.3%
GDP總計
1.378萬億美元(2015年,國際匯率)[5]
人均GDP
27964美元(2014年,國際匯率)
國際電話區號
82
國際域名縮寫
.kr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法律體系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
國 旗
太極旗
國 花
木槿花
國 鳥
喜鵲
人類發展指數
0.891(極高,2014年)
中央銀行
韓國銀行
大型企業
三星、LG、現代、起亞、大宇
高等學府
首爾大 浦項工大 延世大 高麗大
著名景點
南山塔 樂天世界 雪岳山 濟州島
民族象徵
檀君 阿里郎 木槿 太極虎
氣 候
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地理最高點
漢拿山
目錄
1 歷史
▪ 檀君神話
▪ 箕子朝鮮
▪ 燕屬時期
▪ 衛滿朝鮮
▪ 漢四郡
▪ 高句麗
▪ 百濟
▪ 三韓時期
▪ 新羅
▪ 「後三國時代」
▪ 王氏高麗
▪ 李氏朝鮮
▪ 日治時期
▪ 朝韓對峙
2 地理
▪ 地形
▪ 水文
▪ 氣候
▪ 自然資源
▪ 人口民族
3 政治
▪ 國家象徵
▪ 憲法
▪ 歷任總統
▪ 總統官邸
▪ 行政區劃
4 軍事
5 經濟
▪ 農業
▪ 能源
▪ 製造業
▪ 金融
6 文化
▪ 語言
▪ 服飾
▪ 飲食
▪ 節日
7 社會
▪ 交通運輸
▪ 科技發展
▪ 教育
▪ 社會保障
▪ 體育
8 旅遊

歷史
編輯

檀君神話
傳說是檀君是朝鮮的開國國君。
檀君
據《三國遺事》編造,嚻悝乃太陽神之子桓雄與熊女結合而生。相傳檀君於公元前2333年建立「古朝鮮國」—檀君朝鮮,意思是「寧靜晨曦之國」。定都平壤,所以平壤有王儉城的別稱。檀君在位1500年,後隱居阿斯達為山神,活到1908歲。
朝鮮民族的祖先崇拜檀君為神的存在,把他建立國家的10月3日定為開天節,祭檀君。尤其在江東的檀君陵,政府專派官員或以國王名義,舉行盛大的開天節活動。檀君是朝鮮民族的始祖,據說是建立了「東方的第二十七個國家古朝鮮」的建國始祖。
檀君在神話傳說中成為山神。但到了現代,為提高民族意識和愛國心,檀君建朝鮮的傳說同時被寫進南北韓的歷史教科書中。《三國遺事》說,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半島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形成沖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箕子朝鮮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被認為是韓國歷史上最早的國家,現代韓國人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但是無論如何,箕子朝鮮是中國歷史范疇,既非韓國人的祖先,也不是韓國的歷史政權。

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
箕子像
商代最後一個王紂王的庶兄箕子(子姓箕氏)在周武王伐紂後,被武王分封於朝鮮,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此後箕子朝鮮一直以周朝的諸侯國存在。後來燕國佔領朝鮮,使之成為自己的屬地,設置官吏,修築鄣塞。秦滅燕後,又復國了。武王伐紂成功後,曾經去尋找箕子,後來在武王勸說下,箕子同意歸附周王室。諸侯分封時,箕子被封為諸侯,其封國位於朝鮮半島北部,向西與燕國接壤,此後的八百年裡,箕子朝鮮一直以周朝的諸侯國存在。王氏高麗和李氏朝鮮時期,由於儒學興盛的關系,箕子朝鮮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贊賞。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半島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形成沖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箕子朝鮮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被認為是韓國歷史上最早的國家。

燕屬時期
燕文侯(燕後文公)時,燕國東有朝鮮和遼東,國土縱橫二千多里。燕昭王時,秦開為其攻取真番、朝鮮,讓它們歸屬燕國,並為它們設置官吏,在邊塞修築防禦城堡,取地二千餘里。燕國東有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以浿水,即大同江與樂浪郡為界),北有新城、故安、涿縣、良鄉、新昌,以及勃海的安次、樂浪、玄菟也是屬於燕國,直到秦滅燕國,箕子朝鮮才重新復國,即公元前222年。

衛滿朝鮮
漢初,燕國人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博士。衛滿於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合朝鮮、真番、臨屯而有之,史稱「衛氏朝鮮」,建都王險城。其國土包括遼東、朝鮮、高麗、貊、東沃沮五國之地,國土東西一千三百里,南北二千里,東至大海四百里,西至營州界(遼寧朝陽)九百二十里,南至新羅國(韓國大田)六百里,北至靺鞨國(黑龍江哈爾濱)一千四百里。公元前107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

漢四郡
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征服衛滿朝鮮後在朝鮮半島中部和北部設置了四個郡,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其中,玄菟郡設於公元前107年,其他三郡設於公元前108年。公元前82年,真番郡、臨屯郡以及玄菟郡的東部被並入樂浪郡,分別設東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所西遷至高句驪縣。東漢末期割據遼東的公孫氏析出樂浪郡南部都尉設置帶方郡,並為曹魏、西晉所承繼。
313年,興起於今中國東北地區的高句麗侵略樂浪郡,據有樂浪、帶方二郡的張統因不堪長期孤軍與高句麗、百濟作戰而率千餘家遷到遼西投靠慕容廆,樂浪郡在遼西僑置,管轄朝鮮半島的漢四郡滅亡。而帶方郡由於成為了中原王朝的飛地,受到了孤立,4世紀時和樂浪郡故地一起成為了高句麗與百濟爭霸的場所。

高句麗
高句麗是由逃亡中國東北地區的中國人(扶餘人)於土著穢貊之地建立的政權,又稱高麗(高句麗之「句」和吳國的別稱「句吳」的句一樣,是夷人說華夏語的讀法),韓國的英文名稱「Korea」便是由高麗轉音而來。由與其他王子不和的夫余國(扶餘人,即逃亡中國東北地區的中國人,於土著穢貊之地建立的政權)王和河伯(即《穆天子傳》中給周穆王當導游引薦西王母(今哈薩克阿拉木圖)的內蒙古鄂爾多斯一帶的酋長)的後代的女兒之子高朱蒙(姬姓高氏,吳國夫概後代)於西漢初年建國,建都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新賓縣東南),國祚900年。後遷都至國內城與丸都城(均位於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內),後又遷都至長安城(即平壤城,南臨浿水),此外國內城與漢城(首爾)也都是別都,稱做三京。國土東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高句麗這一時期居霸主地位,5世紀好太王和長壽王統治期間,高句麗進入鼎盛時期,其疆域南至北漢江以北,北到今吉林省琿春市一帶,東到日本海,西到遼河。據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的記載,高句麗好太王迫使百濟和新羅臣服於高句麗,並且擊退了入侵新羅的倭國(日本)軍隊。
朝鮮半島學者單方面稱沒有共同歷史繼承與文化認同最終也沒有統一成一個國家的高句麗、新羅、百濟並存時期為朝鮮「三國時代」。但高句麗與百濟、新羅屬不同民族(百濟底層、新羅屬古韓族,不在中華民族范疇之內)、不同政權性質,高句麗並不因遷都平壤或因金富軾的《三國史記》就改變民族屬性,就改變政權性質———高句麗仍屬中華民族范疇。《三國史記》著於1145年距離668年高句麗滅亡已經有近五百年的時間差距。在金富軾的《三國史記》中,無論是在該書的體例編排,還是內容的詳略程度上都可以了解到王氏高麗人是以新羅為正統的。

百濟
百濟是由尉仇台(姬姓余氏或夫余氏,扶余國王子,夫概後代)帶領一群人從夫余國南下朝鮮半島中部的帶方故地(開城)於東漢末年建立,漢遼東太守公孫度把女兒嫁給之,於是成為東夷強國。最初因百來戶渡海而來,因此國號百濟。建都居拔城,也叫固麻城。此外還有五個別都,中間的叫古沙城,東面的叫得安城,南面的叫久知下城,西面的叫刀先城,北面的叫熊津城。國土東西四百五十里,南北九百餘里。百濟統一了土著馬韓部落,使新羅、洛東河以西的伽倻和海南的耽羅臣屬自己,並在公元4世紀時達到鼎盛時期,統治了朝鮮半島西部的大部分地區以及中國的遼西郡、晉平郡(治所晉平郡晉平縣,今膠東)和在日本大阪(攝津國百濟郡)設置的百濟郡。

三韓時期
漢朝建立後,在朝鮮半島南部出現馬韓、辰韓、弁韓三個小部落,合稱「三韓」。馬韓是三韓中最大的一個,後被百濟統一。弁韓發展為後來的伽倻。辰韓發展為後來的新羅,其國王是從百濟跨海逃入辰韓的馬韓人,也就是說新羅是在百濟建國之後才出現的,原先是百濟的附庸國,因百濟征高麗,一些高麗人投奔新羅,新羅因此強盛而把百濟的附庸國伽倻以及任那(日本殖民地)等國滅了。
另外今日日韓爭議的島嶼獨島(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國家稱的獨島)就是日本所說的竹島,《北史》中記載:「明年,上遣文林郎裴世清使倭國,度百濟,行至竹島,南望耽羅國(濟州島),經都斯麻國,迥在大海中。」,《隋書》中記載:「明年,上遣文林郎裴清使於倭國。度百濟,行至竹島,南望聃羅國(濟州島),經都斯麻國,乃在大海」。
馬韓弁韓即詩經大雅篇中《韓奕》「王錫韓侯,其追其貊」中的穢貊,此句詩的意思是周宣王對韓侯賞賜統治穢貊人的權利,西周武王之子所封的韓國在春秋初年被晉國所滅後,其所統轄的穢貊人逃到中國東北以及朝鮮半島,馬韓之「馬」指代的就是「貊」(音轉)。辰韓人是秦朝時逃避秦役的黔首(同穢貊)。弁韓人和辰韓人雜居。
被衛滿驅逐的箕准南逃馬韓自立為韓王,跟著他來的的子女和親戚冒充韓姓。這之後滅絕,馬韓人又自立為辰王,而殷商人祭祀辰星,也就是箕准等殷商後代所祭祀的。
三韓因為靠近倭國,所以有紋身的人。韓半島學者單方面稱高句麗、百濟、新羅並存時期為朝鮮「三國時代」。

新羅
新羅開始與唐朝結盟對付百濟和高句麗。公元660年,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其國都不下而返。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終於當年9月攻克其國都(今平壤),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在其首都故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轄境東起日本海,西至遼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鮮半島的漢江流域;在朝鮮半島西南部設立了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護府,後合並為熊津都護府(今公州)。高句麗、百濟滅亡後,其人民融入突厥、靺鞨之中。[6] 其所轄疆域起初完全由唐朝接收。
670至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復為唐朝附屬國。685年,新羅佔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大同江以南小部分領土,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7]
統一新羅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個統一民族國家,是現代韓國,朝鮮的祖先,文化根基。
735年,新羅將北部疆界擴展到清川江沿岸。新羅時期,韓國農業、手工業都有較大的發展,對外貿易繁榮,和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異常頻繁。新羅僧人慧超曾泛海前往印度和東南亞諸國。
新羅於935年被高麗所滅,新羅時代結束。

「後三國時代」
9世紀新羅國力衰弱,各地農民起義不斷。
900年,農民出身的起義軍將領甄萱稱王,建立後百濟,定都光州。
901年,新羅貴族弓裔稱王,建立後高句麗,定都開城。904年改國號為「摩震」,905年遷都鐵圓,911年又改國號為「泰封」。
至此,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被韓半島國家單方面稱為朝鮮「後三國時代」。

王氏高麗
918年,後高句麗建立者弓裔的部將王建(祖籍中國長淮一帶的大族)被下屬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今開城,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王建曾稱「賴三韓山川陰佑以成大業」。
高麗青瓷
993年被契丹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的關系,向契丹稱臣。遼代,高麗已將領土北界由新羅時的大同江向北擴張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鴨綠江下游一帶,疆域遠超新羅。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
在抵禦契丹和金國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國王投降,元朝建立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內屬國,後被改為元朝的一個行省,即征東行省。直到元末1356年,高麗恭愍王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為了將其與中國歷史上的地方政權高句麗區分開來,此高麗特指王氏的高麗,史稱其為王氏高麗,以正清史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而不是一體相續的朝代,因為王氏高麗與高句麗領土95%以上不重合,語言不同,歷史年代跨度過大(超過250年的差距)。

李氏朝鮮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發動政變。他從鴨綠江邊威化島回兵佔領首都開城並發動政變(威化島回軍)。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今韓國首爾),史稱李氏朝鮮。後來的李氏朝鮮繼續長期是中國各王朝的附屬國。
李氏朝鮮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主義。從1416年至1449年,朝鮮在鴨綠江東岸地區設置「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設置「東北
李成桂
六鎮」,將一部分建州女真驅趕到了中國境內(其中包括努爾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耳)。
1592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16萬第一次侵入朝鮮,一個月內佔領漢陽(今首爾)和平壤。朝鮮國王李昖倉皇逃亡中朝邊境今朝鮮新義州。李昖屢次遣使向宗主國明朝求援,明朝派軍對日作戰。1593年,明日開始議和。1597年,日本的豐臣秀吉再派水陸兩軍約17萬人第二次侵入朝鮮,經朝鮮求援,明朝再援朝鮮。1598年,日軍被擊退。朝鮮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萬曆朝鮮戰爭」。
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兵協助明朝。1623年,朝鮮內部政變,擅自廢黜國王李琿。大明登萊巡撫袁可立嚴辭主張「待中國更立」。1636年,後金攻佔朝鮮全境,朝鮮國王李倧投降,改向後金朝貢,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1863年,朝鮮哲宗死後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李熙即位,史稱朝鮮高宗,李昰應以「大院君」攝政,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封建勢力,對外閉關鎖國,放火燒毀進入朝鮮搶劫的美國軍艦,並多次擊退美國軍艦的進攻,擊毀三艘美國軍艦。
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1876年,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的《江華條約》,叩開了朝鮮國門。1882年,由於閔妃外戚閔謙鎬剋扣軍餉,朝鮮改革派在日本政黨協助下,策動了壬午兵變。兵變中起義士兵殺死日本公使館官員,攻入王宮。閔妃化裝成宮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閔妃請求下,清朝派吳長慶率三千兵入朝鮮鎮壓兵變,囚禁大院君,閔妃外戚集團重新掌權。從此日本亦在朝鮮駐軍。
朝鮮貴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以閔妃為首的「守舊派」。1884年12月4日,開化派和日
大韓帝國第一位皇帝李熙
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系,即為「甲申政變」。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於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之亂,朝鮮朝廷無力鎮壓,於是請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清軍在牙山登陸,日本軍隊也以此為借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濟物浦條約》,並且組織親日政府平息內亂。隨後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政府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宗藩關系。
1896年,朝鮮高宗在俄國的支持下,「升級」為大韓帝國,從此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
1904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簽訂《乙巳保護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日本的勢力控制整個半島。1906年,日本在朝鮮設立日本派出的「統監」政權。1907年,日本強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繼位,即朝鮮純宗。1909年,日本第一任駐朝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

日治時期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韓帝國簽定《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大韓帝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逼迫李熙退位,擁立李拓。
1919年3月1日,因日本禁止在學校內使用朝鮮語
日朝合並條約
,朝鮮半島展開大規模反抗活動。柳寬順等青年學生在漢城(今首爾)鍾路區的塔洞公園發表「三一獨立宣言」,並把獨立宣言傳遍全國。這些獨立活動喚起人民的反抗意識,民眾沖擊各地的日本警察機關,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鎮壓。史稱「三一運動」。同年,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後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後,三處臨時政府合並於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獲得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政府以及法國、波蘭等國的承認。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臨時政府幾次遷移,最終於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華民國的戰時首都重慶。此時,中國重慶成為兩個國家的首都,分別為中華民國戰時首都和大韓民國臨時首都。
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於12月9日向日本宣戰。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並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光復軍也於次年返國。

朝韓對峙
1945年9月2日,根據盟國協議,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在第一號指令中,以北緯38度線為界作為美蘇兩國軍隊分別受理駐朝日軍
朝鮮戰爭形勢
的投降事宜和對日開展軍事活動的臨時分界線,以北為駐朝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美、蘇軍隊分別進駐三八線南北地區。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半島南北地區先後成立韓國政府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0月,蘇聯把三八線以北的行政權移交朝鮮人民,到12月蘇軍全部撤離。半年以後,美軍也宣布從南部撤軍,但留下了文官和「軍事顧問團」。當時朝鮮半島總人口為3000萬人,三八線以南人口約2100萬,三八線以北為900萬人口,北南雙方各占面積為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6%和44%。1950年6月25日歷時3年的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正式參戰。至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美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9月15日,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西海岸仁川港登陸,開始大舉北犯。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0月25日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把敵軍從鴨綠江邊逐回三八線附近,1951年7月10日美國政府被迫同意在開城舉行停戰談判,並於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8]
1960年4月19日,李承晚政權被人民推翻,成立以張勉為首的民主黨政府,旋於1961年5月被朴正熙集團的軍事政變推翻。朴正熙上台後,以軍人政權為基礎,實行軍事獨裁。朴正熙自1963年12月以後,連任第5~9屆總統,把持韓國政權達16年之久。他無情鎮壓在野黨和工人、學生運動,經濟上採取依賴外資、外援
韓國民俗村
、外債,進口原材料和技術、出口產品的方針,同時發起「新村運動」,使韓國經濟全面騰飛,被稱為「漢江奇跡」,因而躋身「亞洲四小龍」。[9]
1979年,朴正熙被韓國情報部部長金載圭開槍刺殺後,全斗煥奪權,1980年5月,他下令鎮壓光州的民主運動,打死207個學生和市民,釀成了震驚世界的「光州慘案」。全斗煥建議舉行南北首腦會談,均遭金日成拒絕,不但如此,全斗煥差點還被朝鮮暗殺身亡(仰光事件),雙方就1988年漢城奧運會之協商破裂,尤其是大韓航空858號班機空難,使舉行南北首腦會談的秘密協議,成為一紙空文。1987年全斗煥在人民的反抗和美國的壓力下被迫辭職,並遭到審判。同年12月17日,韓國開始第一次總統直選,盧泰愚在大選中獲勝,當選為總統。
2015年02月17日,韓國小規模內閣改組。[10]
2015年3月27日,韓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1]
2015年10月28日,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12]

6. 韓國有哪些藝人姓權

權基勇
權珉中,
權善國,
權徐英
,權勇旭,
權仁河,權智侯,
權真元,
權熙安,
權智勇,
權相宇<就是權相宇啦>
權志龍
權柄,權證,權金城,權智龍,權重,

7. 想取一個韓國式一點姓權的霸氣的女生名字

權 志 龍!

8. 需要一個姓權的韓文名字,女生的,給我羅馬音和韓文,最好有中文翻譯,

中文:權裕娜
韓文:권유나
諧音:guen you na
中文:權羨美
韓文:권현미
諧音:guen hen mi

9. "好聽的女孩名字。姓權"

權欣妤(吉祥安好,欣欣向榮)
權初語(若於初見,語笑嫣然)
權玥依(氣質不凡,伊人傾城)

10. 姓權的女孩求名字

權玉秦

閱讀全文

與姓權的女孩名字韓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岩名字寓意 瀏覽:278
製作名字的軟體叫什麼 瀏覽:460
好聽的游戲情侶名字大全 瀏覽:856
姓名帶薇的女孩名字 瀏覽:861
冬櫻開頭名字 瀏覽:168
晞彤這個名字寓意 瀏覽:446
貓咪名字大全phpwind 瀏覽:958
李性四個字的名字 瀏覽:956
lol好聽的名字 瀏覽:909
善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295
張翊澤名字打分 瀏覽:389
帶瑾的女孩高雅名字 瀏覽:886
2016女孩名字大全及寓意 瀏覽:170
三個字酒店名字 瀏覽:658
1999年12月18男孩名字 瀏覽:807
自己名字的含義作文 瀏覽:267
貸款公司小組名字大全 瀏覽:13
古代宮賦名字 瀏覽:934
四個人的微信群名字 瀏覽:300
怎麼看名字五行缺啥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