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玉佩的名字
http://www.zgguyu.com/
http://www.chojade.com/_d268891223.htm
以上 去看吧
㈡ 古代玉佩的名稱
玉佩是由玉雕成的常戴在身上的裝飾物,在玉佩中,往往運用了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國傳統圖案造型。繁欽詩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或寫作「佩」。古人對玉佩的熱愛不是因為玉的貴重,而是源於玉的品格,所以古語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周禮·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子佩白玉而玄組授,諸侯佩山玄玉而朱組授,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授,世子佩瑜玉而綦組授,士佩瓀玫玉而縕組授。」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禮法。
㈢ 有什麼好聽的古代女子名字帶玉
慕容唯玉、上官玉、歐陽玉、耶律玉
玉茹
玉燕
玉玉
玉琴
玉婷
玉潔
玉玉
玉潔
玉文
玉娥
玉霞
玉麗
玉紅
玉潔
玉梅
玉瑩
玉文
玉英
玉萍
玉蓉
玉紅
玉艷
玉娥
玉燕
玉芳
玉穎
玉英
玉瑛
玉英
玉紅
玉潔
玉玲
玉娟
玉婷
玉瑩
玉嬋
玉玲
玉燕
玉婷
玉悅
玉潔
玉倩
玉艷
玉琴
玉婷
玉芳
玉潔
玉莉
玉萍
玉英
玉梅
玉娜
玉艷
玉花
玉娟
玉霞
玉玲
玉瑤
玉艷
玉婷
玉文
玉雪
玉霞
玉萍
玉瑤
玉花
玉妹
玉蓉
玉婷
玉悅
玉紅
玉紅
玉玉
玉玲
玉悅
玉美
玉琴
玉霞
玉紅
玉潔
玉蓉
玉玲
玉蓉
玉瑤
玉婷
玉倩
玉茹
玉瓊
玉婷
玉玲
玉潔
玉婷
玉潔
玉婷
玉潔
玉萍
玉嬋
玉紅
玉萍
玉蓉
玉梅
玉文
玉美
玉婷
玉瑩
玉梅
玉花
玉芬
玉琳
玉花
玉琳
玉芬
玉文
玉梅
玉燕
玉潔
玉美
玉燕
玉潔
玉梅
玉芳
玉芳
玉花
玉文
玉穎
玉芬
玉婷
玉瓊
玉娥
玉琦
玉穎
玉婷
玉芬
玉娟
玉潔
玉梅
玉萍
玉瑤
玉媛
玉梅
玉紅
玉琴
玉潔
玉娟
玉芬
玉萍
玉英
玉紅
玉蓉
玉娟
玉怡
玉琴
玉娟
玉梅
玉麗
玉芬
玉梅
玉梅
玉紅
玉婧
玉蓉
玉紅
玉倩
玉玉
玉婷
玉瑩
玉梅
玉萍
玉燕
玉霞
玉琴
玉文
玉潔
玉娥
玉潔
玉美
玉霞
玉英
玉琴
玉雪
玉琳
玉倩
玉琴
玉萍
玉倩
玉燕
㈣ 古代玉佩名稱
五玉:古代祭祀時所用的五種玉石。《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這里是六種玉石,除其中蒼璧外,其餘為五玉,用來祭祀五人帝及五人神,配以五方之色。
六瑞: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用於朝聘,計六種,故名"六瑞"。《周禮·春官》載:周制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六瑞形制大小各異,以示爵位等級之差別。
五瑞:①古代五種圭璧,形制不同,等級各異,諸侯執之。《周禮·春官·典瑞》:"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榖璧,男執蒲璧。是圭璧為五等之瑞,諸侯執之,以為王者瑞信,故稱瑞也。"
②指古代五種瑞玉。即玉珪、玉璧、玉琮、玉璜和玉璋。古時多為朝聘、祭祀之禮玉。
瑞玉:古代五等諸侯所執之五種圭璧。古代作瑞信之物,用於朝聘,故名。《儀禮·覲禮》:"以瑞玉有繅。"註:"瑞玉:"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周禮·春官·典瑞》有大圭、鎮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別。周代墓中常有發現。
大圭:古代玉圭之一種。天子所服,長三尺,作用如笏,插於衣帶之間,記事備忘。
玠:古玉器名。大圭。一種玉器。《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
鎮圭: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執鎮圭,為六瑞之一。也作"填圭"。《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執鎮圭。"註:"鎮,安也,所以安四方。鎮圭者,蓋為四鎮之山為瑑飾,寺長尺有二寸。"
桓圭:古玉器名。帝王授給大臣的玉圭。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雙植,謂之桓楹以架屋之義,猶言棟樑柱石也。見"命圭"。
命圭帝王授給大臣的玉圭。《左傳》僖十一年"賜晉侯命"註:"諸侯即位,天子賜之命圭為瑞。" 《周禮·考工記·玉人》:"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謂之躬圭,伯守之。"
信圭:古代玉圭一種。為"六瑞"之一。周制信圭為侯所執,長七寸。《周禮·春官》載:侯爵執信圭。
躬圭:古玉器名。帝王授給大臣的玉圭。命圭七寸,謂之躬圭,伯守之。頂圓左右兩肩亦圓,琢像人躬之屈,其形小而俯,其文粗而略,取鞠躬不亢之義。參見"命圭"。
穀圭:古代禮玉之一種。天子、諸侯作為媾和或聘女之禮器。《周禮·考工記》:"穀圭七寸,天子以聘女。" 《周禮·春官》:"穀圭以和難。"
介圭:古玉器名。大玉。《詩·大雅·嵩高》:"錫爾介圭,以作爾寶。"《箋》:"圭長尺二寸謂之介。"
日圭:古代玉圭之一種。長五寸。用於祭日,故名。《宋史·禮志》:"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
玄圭:黑色的玉,古代帝王舉行典禮所用的一種玉器。同"玄圭"。
琬圭:古代玉圭之一種。上部渾圓,長九寸,古為瑞信之物。《周禮·考工記》:"琬圭九寸而繅,以象德。"
琰圭:玉圭名。上端銳。《周禮·考工記·玉人》:"琰圭九寸,判規,以除慝,以易行。"《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引鄭司農(眾):"琰圭有鋒芒。"
圭璋:亦稱"圭璋"。古代禮玉之一種。為一種貴重玉器。上尖下方曰"圭",半圭曰"璋"。古禮制:諸侯朝王執圭,朝後執璋。古為瑞信之器。
圭璧:古代祭祀、朝會用玉器。古為瑞信之物。於六寸璧上,琢出一圭,長五寸。《周禮·考工記》:"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後漢書·明帝紀》:"親執圭璧,恭祀天地。"
土圭古代玉圭之一種。用以測定土地和四時日月。《周禮·春官·典瑞》:"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影。"
璧:古玉器名。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圓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三者統稱為"拱璧",因皆須兩手拱執。另有一種系璧,形較小,為佩於紳帶之物。玉璧是古代貴族所用的禮器。不同時代和不同情況下,也有起信物和裝飾物作用的。玉璧用途很復雜。大致可分以下幾類:一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為禮器,用作禮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標志;三作佩系,四作砝碼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屍腐用。
瑗:古玉器名。大孔的璧。《爾雅·釋器》:"好倍肉謂之瑗。"郭璞註:"瑗,孔大而邊小。"《荀子·大略》:"問士以璧,召人以瑗。"夏鼐:《商代玉器的分類、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提出:"好"是指當中的孔,'肉'是指周圍的邊。而出土玉璧,與《爾雅》所說不符。認為"'瑗'字在古玉名稱中今後似可放棄不用。大孔的璧環類玉石器在新石器時代墓中便已出現,有的套在死者的臂上,當是作為手鐲之用"。因此不妨把"瑗"作為古"玉鐲"來解釋。 周南泉《試論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考古與文物》1985年5期)一文認為"瑗"玉"古籍中有明文規定,且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玉環、瑗上,墨書文字寫名,也與《爾雅·釋器》一致。今就不心更改定名為宜。"同意《爾雅·釋器》一書的解釋。
拱璧:古代一種大型玉璧。用於祭祀。因其須雙手拱執,故名。大璧徑長尺二,天子禮天之器。
谷璧:古代瑞信玉器之一種。為"六瑞"之一,用於朝聘。周制,谷璧為子爵所執。《周禮·春官》載:子執谷璧。
蒲璧:古玉器名。刻有蒲紋的玉璧。
尺璧:古玉器名。直徑一尺的大璧,言其珍貴。《淮南子·原道訓》:"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左思《魏都賦》:"明珠兼寸,尺璧有盈。"
瑄:古代一種祭玉。古為瑞信為物。圓形,直徑六寸。用於祭祀上天。《爾雅·釋器》:"璧大六寸謂之宣(瑄)。"《郊祀志》:"有司奉瑄玉。"
璧羨:古代一種長圓形玉璧。
戚璧:古玉器名。又稱"璧戚"。一種異形的璧,它的兩側各有一段弧線切削平直,並有牙齒形突起各一排,刃部磨薄鋒利。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有戚璧出土,作為武器類儀仗用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中也有兩件出土,刃部分四段。
玉玦:古玉器名。玉飾的一種。玦通"決"。形如環而有缺口。新石器時代、西周晚期和春秋戰國墓葬中,常有發現,多放置於死者的耳旁。作耳飾玉器。到漢代,主要作佩玉用。玉玦用途,古今說法甚多,概括起來有五種:一作佩飾;二作信器,見玦時表示有關者與之斷絕關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決斷,有君子或大丈夫氣質;四刑罰的標志;犯法者待於境或一定地方,見玦則不許還;五用於射箭,使用時將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鉤弦。
璜:古玉器名。是一種弧形的玉器。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徵召的玉制禮器。也作佩飾。玉璜最早之器,見於浙江姚河姆渡文化。殷代玉璜,一般是玉璧的三分之一,只有少數接近二分之一。為此,"璧曰璜"的說法,與"殷制"、"周制"不吻合。璜穿孔為佩飾物,故有"佩璜"之稱。新石器時代的佩璜,一般兩端各有一小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環類改制而成。佩璜成型後,一般都進行再次雕琢,形成龍形、魚形,有的又在表面再雕刻鱗紋和三角形紋等。
玉琮:古玉器名。一種外方內圓的管形玉器。玉琮用途,古今說法很多。綜其說,有禮地、發兵、享後和夫人、斂屍、飾輅輦竿頭、古織機上持琮翻交等用。出土的玉琮,始見於江蘇南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墓地。到殷代,玉琮常有出現,但器形比較短矮。漢代,玉琮可能已經不再製造,迄今為止僅在漢墓中發現幾件,這幾件都是由舊玉改制而成,改制後已不再作為儀禮用的玉器,而成為一種裝飾或陳設玉器。漢以後玉琮不多見。明清兩朝時有仿古製品,但已脫離先秦風格。
璋:古玉器名。古代朝聘、祭祀、喪葬、發兵用以表示瑞信。其形猶如圭之上端斜削去一角,而形制大小、厚薄、長短,因所事不同而異。有大璋、中璋、邊璋、牙璋等。瑞信用大璋,通身施紋。祭大山川用中璋,十分之七施紋。祭中山川用邊璋(即小璋),施一半紋。發兵用牙璋,首似刀,而旁無刃。
瑁:古玉器名。天子所執之玉,用以合諸侯之圭者。因冒於其上,故名"瑁"。通作"冒",又名"冒圭"。
佩玉:古玉器名。也叫"雜佩"。古人以玉比德。佩玉的形制,包括"珩、璜、琚、瑀、沖牙"之類。
瓏:古玉器名。古人在大旱求雨時所用的玉製品,其文皆作蟠龍之狀,其形如璧。有缺口者,也有無缺口者。
珩:古玉器名。玉飾品,雜佩上部的橫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於璧環之上。
環:古玉器名。一種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
玉環:玉制的環。古時用作佩飾。
玉佩:古代一種佩飾。古人認為佩玉祥瑞,君子必佩玉,故佩玉之風盛行。玉佩多作成扁平狀,多圓形,亦有腰圓、菱形等。用透空、線刻、浮雕等手法雕琢。多為貴族佩戴。
環玦:古玉器名。兩種佩玉,圓形的玉環和環形而有缺口的玉玦。《漢書o雋不疑傳》:"不疑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
水蒼玉:玉名。古時用為佩玉。唐代官二品以下,五品以上,佩水蒼玉。也叫作"水蒼"。
玉帶鉤:古玉器名。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的發明,用以鉤連腰帶。帶鉤有銅、玉兩種。流行於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銅帶鉤上有的鑲嵌綠松石。
玉鉤:古代用玉製作的帶鉤、賬鉤。通常多鏤刻有紋飾,有的鑲以金銀。玉帶鉤,春秋戰國已有,漢代玉帶鉤,時有發現。
玉鹿盧:古代一種玉劍飾。雕琢精緻。鹿盧,亦作"轆轤"。
玉劍飾:指用於劍上的裝飾玉件。常見有劍首、劍格、劍鞘上帶扣和鞘末玉飾(珌)四種。
玉珥:玉飾的劍鼻,即劍柄與劍身相連處,兩旁突出的部分。一說玉制的耳飾。
玉衣:古玉器名。玉制的葬服。又稱"玉匣"。把玉石琢成各種形狀的小薄片,角上穿孔,按等級不同採用金縷或銀縷、銅縷聯綴而成。關於玉衣的起源,從考古資料考察,早在東周時就有"綴玉面幕"和"綴玉衣服",可能是玉衣的雛形。
金縷玉衣:即"玉柙"、"玉匣"。漢時帝、王的殮服。按等級分金縷、銀縷、銅縷。這三種玉衣,在考古工作皆有發現。1968年,河北滿城發掘出漢中山靖王劉勝(武帝異母兄)夫婦墓,皆裹玉衣,各由兩千餘玉片,四角鑽有小孔,穿以金絲,連綴而成,故名"金縷玉衣"。每塊玉片的形狀、大小,都經過嚴密的設計和精細加工。玉衣按部位,可分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子六部分。
玉豚:古玉器名。古代死人手握的豚形玉器。在東漢、魏晉南北朝墓中,常有玉琢出土。造型和紋飾較簡單,因其隨葬,主要為了起巫術作用。
含玉:古玉器名。"含"亦作"唅"、"琀",有的書上還稱"押舌"。古時入殮時用來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含玉,多為蟬形。故又稱"玉蟬"。
玉塞:古玉器名。已知在漢代有九竅塞,即填塞或遮蓋死者身上九竅的九件玉器。這九件玉器在河北滿城兩座漢墓中都有出土。
玉冊:亦稱"玉策"。古代用玉版製作之冊書。古制,帝王以玉冊用以祭祀告天和作皇帝即位冊文,亦用於冊命太子及後妃。
玉牒:①玉牒書。古代帝王進行封禪郊祀典禮,所用文牒以玉雕鏤,故名。②古代皇族族譜,用玉片鏤刻,名"玉牒"。
玉函:玉制書套。舊題晉王嘉《拾遺記o周靈王》:"浮提之國獻神通善書二人,……佐老子撰《道德經》,垂十萬言,寫以玉牒,編以金繩,貯以玉函。
玉節:古代符節之一種。玉制,作重要憑信之用,故名。
瑞:玉制的信物。若後世的符璽。端玉,古代用為信物。
剛卯:古玉器名。是用玉、金或核桃為料,製成的長方柱狀物玉護符,中有貫孔。因制於正月卯日,故稱"剛卯"。掛在革帶上佩用,是護符的一種。剛卯的四面各有八個字,作兩行書寫。剛卯大約開始出現於西漢後期,王莽時曾一度廢止,東漢時又恢復使用,漢以後又廢除不用。
玉璽:帝王之玉印。秦以後,為皇帝專用。
玉螭:玉雕為螭的印鼻。
璧角:古代禘祭用的飾玉的爵。又名璧散。
瓚:古代一種玉制酒器。即"玉瓚"。形如勺,以圭為柄,以玉為之。天子圭柄尺一,諸侯九寸以下。用作祭器。
玉幾:古代一種用玉裝飾之小案幾,為宮廷之用具,可供扶倚。
珂傘:玉飾的傘蓋。唐制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備珂傘。
玉箸:玉做的筷子。
冠玉:古冠玉飾之一種。用玉製作,飾於冠帽之上,故名。
玉笄:古玉器名。是古人用來"卷發"及"連冠於發"的玉器。
玉帶:唐、宋官員所用的玉飾的腰帶,以之分別官階之高低。
玉藻:古代王冠垂掛的玉飾。
鎏:古代冕上作裝飾的垂玉。
繁露:王冕前後所懸的玉串。
瑱:古玉器名。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以塞耳的玉。其形如牌,二寸許,廣七八分,以紞懸當耳。天子以玉瑱,諸侯以石紞,用采織之。
㈤ 好聽的玉佩名字
玉玉沛
㈥ 古代有什麼有名的玉佩
1、和氏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唐代李白《古風》三十六便有「抱唐代李白的《古風》中提到「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意思是雖然三度獻給楚王,但寶玉被棄置不採用。
據戰國時期,劉向考訂的《戰國策》載:「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梁有懸愁,楚有和璞。」周國有砥厄,宋有結綠,梁國有懸愁,楚國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
2、藍田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至明萬曆年間,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稱:「所謂藍田,即蔥嶺(昆侖山)出玉之別名,而後也誤以為西安之藍田也。」藍田是蔥嶺玉的別名,也被誤以為是西安的藍田玉。
(6)古代好聽的玉佩名字擴展閱讀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由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繁欽詩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或寫作「佩」。古人對玉佩的熱愛不是因為玉的貴重,而是源於玉的品格,所以古語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明清是另一個玉文化繁榮的時代,這時民間盛行佩帶各種玉佩飾。有錢的人上到帽檐前飾,中至玉腰牌,玉掛件,下至玉鞋扣,幾乎全身上下都是玉。一般平民百姓也常會帶個玉手鐲、玉耳環,玉扳指等。所用玉料大多為青玉、白玉、青白玉等。其中特別以產於新疆和田的羊脂白玉最為名貴,黃玉也同樣價值不菲。
翡翠也是在清早期流入中國的。但由於翡翠石料一般較為細小,所以多用來做介面,耳環等小件器。我們現今看到的大部分玉佩飾都是明清兩代的產物。
㈦ 誰能為我提供一些著名古代玉器的名稱
中國文化學上的玉,內涵較寬,並不止其在礦物學上的意義。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謂五德,即指玉的五個特性。凡具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緻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按此標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僅包括真玉(角閃石)還包括蛇紋石、綠松石、孔雀石、瑪瑙、水晶、琥珀、紅綠寶石等彩石玉。
欣賞玉器須領會十個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山川之精英,講的是材質美,每件玉器先要弄清它是角閃石還是翠玉,或是綠松石、瑪瑙、蛇紋石、水晶等彩石玉,進一步還要探討它的產地。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響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藝、社會諸因素。由於歷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審美情趣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題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態,競相爭艷。
一、史前時代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種類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鉞、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項飾等。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尤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特別線刻技藝達到了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樣,數量眾多,又使人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
與良渚玉器相比,紅山文化少見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動物形玉器和圓形玉器為特色。典型器有玉龍、玉獸形飾、玉箍形器等。紅山文化琢玉技藝最大的特點是,玉匠能巧妙地運用玉材,把握住物體的造型特點,寥寥數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十分傳神。"神似"是紅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紅山古玉,不以大取勝,而以精巧見長。
從良渚、紅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時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殮屍等幾種用途外,還有辟邪,象徵著權力、財富、貴賤等。中國玉器一開始,就帶有諸多神秘的色彩。
二、先秦時代
傳說中的夏代,是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夏代玉器的風格,應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可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窺其一斑。二里頭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紋又帶有商代玉器雙線勾勒的濫觴,應是夏代玉器。
商代文明不僅以莊重的青銅器聞名,也以眾多的玉器著稱。商代早期玉器發現不多,琢制也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六大類。商代玉匠開始使用和田玉,並且數量較多。商代出現了仿青銅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實用器皿。動物、人物玉器大大超過幾何形玉器,玉龍、玉鳳、玉鸚鵡,神態各異,形神畢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態多樣;是主人,還是奴僕、俘虜,難以辨明。商代已出現我國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鱉。最令人嘆服的是,商代已開始有了大量的圓雕作品。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進,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藝,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潑多樣,而顯得有點呆板,過於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系。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復雜化,所以當時佩玉特別發達。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是大量龍、鳳、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動態美的S形,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飾紋出現了隱起的谷紋,附以鏤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單陰線勾連紋或雙勾陰線葉紋,顯得飽和而又和諧。人首蛇身玉飾、鸚鵡首拱形玉飾,反映了春秋諸侯國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節玉佩,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節玉片組成一完整玉佩,是戰國玉佩中工藝難度最大的。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具劍),是這時新出現的玉器。春秋、戰國迄秦、漢時期的玉器、禮玉漸少,而佩玉增多。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玉器發展的高峰時期,鏤空、浮雕等手法普遍應用。當時,帶有政治、道德與迷信色彩的成組配列玉器盛行,稱為組玉,玉璧、玉環、玉龍、玉璜、玉管等皆成為組玉的一部分。根據近年的考古發掘,關於各類組玉的組合形式與《三禮》所記的玉器制度,多有不符,因此,尚需從古代社會禮儀制度、習俗規范等方面,探索有關組玉的種種問題。漢代玉器引人重視的,是不斷有金縷、銀縷玉衣出土,生活用玉大量製作。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三、秦漢時代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數。秦玉藝術面貌還有賴於地下考古的新發現。
漢代玉器繼承戰國玉雕的精華,繼續有所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漢代玉器可分為禮玉、葬玉、飾玉、陳設玉四大類,最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藝水平的,是葬玉和陳設玉。
漢代葬玉很多,但工藝不平不高。反映漢代玉器工藝水平的是陳設玉。這些寫實主義的陳設玉有玉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等,多為圓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著漢代渾厚豪放的藝術風格。漢皇室裝飾玉有衰落的趨勢,多見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剛卯、玉觿等。近年,偏居嶺南的漢代南越王國出土大批裝飾玉,以龍虎並體玉帶鉤、鏤空龍鳳紋玉套環最為精美,堪稱稀世珍寶。東漢時,陰線刻紋又復甦盛行,繪畫趣味有所加強。
四、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
在中國玉器工藝史上,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高度發達的漢唐玉雕間的低潮,出土玉器極少,而且都具漢代遺韻,有所創新者,唯有玉環和玉盞。究其原委,當時不愛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煉丹術的影響下,覓玉、吃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術價值的禮儀觀念,這時消失殆盡。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靜訓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盞,琢磨精細,質地溫潤,光澤柔和,金玉互為襯托,富麗高雅。
唐代玉器數量雖不多,但所見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藝極佳。唐代玉匠從繪畫、雕塑及西域藝術中汲取藝術營養;琢磨出具有盛唐風格的玉器。八瓣花紋玉杯,獸首形瑪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藝術的真實寫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五、宋元時代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代承五代大亂之餘,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宋、遼、金玉器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南宋的玉荷葉杯,北宋的花形鏤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這一時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時期的藝術風格,採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瀆山大玉海,隨形施藝,海神獸暢游於驚濤駭浪之中,頗具元人雄健豪邁之氣魄。
六、明清時代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是不遺餘力地加以提倡,並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璽、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時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態,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層出不窮。
明清玉器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的表現手法,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隱起、起突、鏤空、立體、俏色、燒古等多種琢玉工藝,融合貫通,綜合應用,使其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玉器風格基本繼承兩漢傳統,但實物流傳甚少,墓葬出土數亦不多。宋、明時期,玉器製作以生活使用器皿為多,其中仿古之作十分發達。清代為玉器製作的振興時期,當時,經濟繁榮,宮廷手工藝與民間手工藝都已經有較大的發展。
七、結語
中國玉器經過七千年的持續發展,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經過歷代統治者和鑒賞家的使用賞玩,經過禮學家的詮釋美化,最後成為一種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託。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自新石器時代綿七千年經久不衰者,是玉器;與人們生活關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不能替代的作用,並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價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層使人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
東漢袁康撰《越絕書》,書中記風鬍子語,將人類使用的工具分為石、玉、銅、鐵4個階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實際發展的程序。當前,已有人根據考古中的玉器遺存,認為距今約四千至五千年的"銅石並用時代",玉器已徹底脫離石器,不僅是當時人們財富與權力的象徵,而且還是人們製造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乃至宗教禮器的主要材料品種之一,因而提出了"玉器時代"的命題。當時的玉簪、玉環、玉璜、玉塊一類是裝飾用玉,為人所共知;而玉龍、玉鳥等可能為圖騰神物,玉琮、玉璧等為宗廟禮器,具有宗教或權力的象徵意義。在良渚文化遺址中,隨葬玉璧、玉琮等禮器的墓主,應是有特殊地位的人物。紅山文化的動物群玉雕,有龍、鳥、虎、龜、蟬、狗、蠶、魚等,與商代玉器的主要題材相同,而與良渚文化的玉器群如玉琮、玉璧、玉璜、玉塊等,顯系兩個系統。但良渚文化的玉器群,同樣在商、周得到繼承和發展。如前面提到的玉璧、玉琮等,亦屬商、周宗廟的禮器。
㈧ 古代皇帝戴的玉佩都叫玉佩還有別的名字嗎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繁欽詩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或寫作「佩」。古人對玉佩的熱愛不是因為玉的貴重,而是源於玉的品格,所以古語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周禮·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子佩白玉而玄組授,諸侯佩山玄玉而朱組授,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授,世子佩瑜玉而綦組授,士佩瓀玫玉而縕組授。」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禮法。也叫玉器
㈨ 起一個好聽又有寓意的玉佩名字,寫小說用,謝謝啦!
你好!
歿殤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㈩ 古代玉名有哪些
古代玉名:
1.福至心靈:蝙蝠、壽桃、靈芝。桃為壽而其形似心,借靈芝之「靈」字,表示幸福的到來會使人變得更加聰明。明清圓雕件及玉牌子常用此圖案。
2.鶴鹿回春:鶴鹿與松樹。古人稱鹿為「仙獸』,神話故事中有壽星騎梅花鹿;鹿與祿、陸同音,鶴與合諧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東西南北),亦有富貴長壽之說。多見於玉插屏及玉牌子。
3.二龍戲珠:兩條雲龍、一顆火珠。《通雅》中有「龍珠在頜」的說法,龍珠被認為是一種寶珠,可避水火。有二龍戲珠也有群龍戲珠,還有雲龍捧壽,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頌平安與長壽之意。宋代至清代均有出現,圓雕、玉牌均有。
4.流雲百福:雲紋、蝙蝠。見於玉牌子上,清代晚期鼻煙壺上亦見。雲紋形似如意,表示綿延不斷。流雲百福,即百福不斷之意。
5.魚龍變化:天上有一雲龍,水中有一鯉魚;一龍首魚身,一鯉魚翻越於龍門之上。古代傳說有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凡是鯉魚能跳過龍門的,就可變化成龍;不能跳過龍門的,點額而歸,故黃河之鯉魚多有紅色的額頭,都是沒跳過龍門之魚。魚躍龍門表示青雲得路,變化飛騰之意。有圓雕動物,有玉牌子,明清常見。
6.福壽齊眉:蝙蝠、壽桃、荸薺和梅花。多見於玉牌子上。
7.松鶴延年:鶴和松樹。《字說》:「松百木之長。」《札記?禮器》:「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松,象徵長壽之外,還作為有志、有節的象徵。故松鶴延年既有延年益壽、也有志節高尚之意。多見於玉插屏及玉牌子。
8.喜上眉梢:梅花枝頭站立兩只喜鵲。古人以為鵲能報喜,故稱喜鵲,兩只喜鵲即雙喜之意。梅與眉同音,借喜鵲登在梅花枝頭,寓意「喜上眉梢」、「雙喜臨門」、「喜報春先」。見於清代花插及玉牌子上。又,圖案為一喜鵲一豹者,稱之為「報喜圖」。有清代圓雕件及玉牌子。圖案為一蜘蛛網上吊著一個蜘蛛者,稱之為「喜從天降」,因我國民間習俗稱蜘蛛為「蛛」。多用於玉牌子上。圖案為一獾一喜鵲者,稱之為「歡天喜地」,見於明清圓雕。兩獾相嬉,叫「歡喜圖」,明清圓雕;兩童子笑顏相對者,稱之為「喜相逢」;四個童子手足相連者,叫「四喜人」,圓雕玉人多用。
9.馬上封侯:一馬上有一蜂一猴。以馬上封(蜂)侯(猴)寓比立即升騰的願望、圖案為一大猴背小猴者,稱「輩輩侯」;一楓樹一印一猴或一峰一猴抱印者,稱封侯桂印、掛印封侯。多見於圓雕玉馬及帶鉤,明清常見。
10.喜報三元:喜鵲三、桂元三或元寶三。古代科舉制度的鄉試、會試、殿試之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明代科舉以廷試之前三名為「三元」,即狀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夢寐以求、升騰仕取之階梯,喜鵲是報喜之吉鳥,以三桂元或三元寶寓意「三元」,是表示一種希望和嚮往升騰的圖案。此外還有 「三元及第」、「狀元及第」、「連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圖案。見於明清玉嵌飾及玉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