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古代皇子封號 *王 一個是很溫柔的 另一個是非常冷酷的
皇長子:繕王、玠、字修齊,吏部尚書
皇二子:釋王、珣、字棄之,閑散
皇三子:戢王、瑄、字顯峰,工部尚書
皇四子:恪王、珩、字季常,刑部尚書
皇五子:晰王、瑒、字忘塵,閑散
皇六子:掠王、瓔、字三思,兵部侍郎,鎮守北疆
皇七子:靳王、珞、字惜甚,戶部侍郎
皇八子:授王、琛、字俱榮,吏部侍郎
皇後的兒子:
正一品:帝尊皇太子
從一品:鎮國尊皇子
正二品:興國尊皇子
從二品:傾國尊皇子
正三品:建國尊皇子
從三品:安國尊皇子
正四品:寧國尊皇子
側皇後的兒子:
從一品:攝政聖皇子
正二品:摻政聖皇子
從二品:扶政聖皇子
正三品:掌權聖皇子
從三品:掌國聖皇子
正四品:掌政聖皇子
三宮娘娘的兒子:
正二品:聖尊御皇子
從二品:尊貴御皇子
正三品:尊皇御皇子
從三品:固倫御皇子
正四品:和孝御皇子
從四品:和碩御皇子
其他妃子的兒子:
正五品:封號+{幾}皇子
2. 古代王爵封號
晉至明的國王(親王)爵的名號一般來源於春秋時期的國名,傳統上以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接下來是「魯、趙、魏、梁、燕、代、陳、韓、宋、吳、越」等一檔次。
此外後來設立的省、州名也有用來作為國王、親王封號的,例如肅王,得名於肅州:相王,得名於相州。此外也有把兩個國名合二為一的二字國王,例如「吳越國王」,此屬特例。
宋景佑三年正月,翰林學士承旨章得象等評定三等國名。
歷經兩宋,但凡親王即位為帝後,該封國不予封,大國:趙、晉(太宗)、韓(真宗、欽宗)、梁、宋、升(仁宗)、益、蜀(高宗);次國:曹、慶(仁宗)、壽(真宗)、潞、定(欽宗)、延;
小國:舒、英(寧宗)、觀、滑、康(高宗)、潁(神宗)、光(神宗)、寧、襄(真宗)、均(哲宗)、嘉(寧宗)、端(徽宗)、恭(光宗)、建(孝宗);以上不封。
秦、齊、魏、燕、楚、魯、陳、吳、越、夏、商、周、漢、唐、徐、冀、雍、揚、益、鎮、鄧、邠、兗、荊、鄆、涼以上為大國;衛、鄭、蔡、許、代、瀛、岐、隨、邢、涇、廣、福、華、宿、密、蘇、相、婺以上為次國;江、滕、向、黃、紀、譙、原、弦、祁、鄶、耿、介、道、酆、蔣、
簫、郕、譚、霍、夔、萊、郇、鄅、郯、笍、薛、鄖、莒、鄣、羅、郜、鄎、戴、桐、遂、管、沈、虞、應、息、任、崇、滎、扈、濮、巢、觀、安、申、虢、邾、杞、賈、鄶、䢵、巴、夷、谷、頓、麋、黎、葛、蓼、項、聃、茅、胙、庸、鄀、牟、權、甘、祭、尹、溫、毛、樊、成、
單、劉、鞏、鄘、韋、鬲、杜、呂、皖、留、邰、鄠、郿、焦、宛、酇、穰、葉、郢、鄢、湣、劇、費、繒、郚、隴、范、程、鄱、鄃、潘、涪、遼、贏、絳、汲、梧、軹、營、翕、秺、藺、易、鄗、洮、昌、翟、陸、淄、卞、綸、盧、翼、鄒、房、褒、沛、邳、彭、竇、鄂、鄴、薊、
汧、沔、沂、肅、岷、郳、鄯、莘、順、渝、郫、蒲、酅、豐、棣、儀、懷、永、盛、濟、信、義、睦、丹、恩、簡、忻、韶、循、願、雅、通、虔、資、昭、欽、珍、漵、集、和、衡、會、撫、岳、袁、桂、蘄、灃、深、洋、鄜、瓊、茂、衢、澶、德、吉、景、郴、博、賀、惠、潤、
秀、邗、頜、郃、潛、廬、澤以上為小國。
漢至明較低的郡王爵封號一般為兩字,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此外,在唐、元、明等朝都有用非地名作為王爵封號的特例,例如「恩王」、「義王」等。
清朝王爵封號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美好的形容詞,加在「和碩親王」或「多羅郡王」稱號中間,例如「和碩睿親王」、「和碩寶親王」、「多羅克勤郡王」等。一般親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二字王一般用於地位比「國王」「親王」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定陶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定陶、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
明清時王爵常被世人尊稱為王爺。
(2)古代皇子的名字和封號擴展閱讀
一字王,指封號為一字的王爵。一字王為國王及親王,國名基本上來源於春秋時期的國名,一般以「晉、秦、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
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其中晉王最為尊貴,稱帝數量最多,如晉王李克用,晉王楊廣等。接下來是「周、魯、趙、魏、梁、燕、代、韓、宋、吳、越」等一檔次,後世王朝的國號也大多來源於這些封號。著名的一字王有魏王曹操、秦王李世民等。
較一字王地位僅次的為二字王,一般用於地位比「國王」、「親王」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
一、二字王的區別從晉朝延續到明朝,清朝的規則與前代有所不同,因為其用美字封王,故出現了二字親王、一字郡王。
3. 想寫小說,求古代皇子好聽的封號!例如:晉王,高陽王……
瑞王
祁王
順王
4. 古代皇子所封的親王不同的封號(例如,漢王、魏王、晉王等)有什麼區別嗎
我國歷史上從魏晉開始設王爵,晉朝又細分為親王和郡王。較高的、一般封予宗室的親王(或國王,即「一字王」,一般以歷史上的國名為號),和較低的郡王(即「二字王」,一般以郡縣名為號,亦有為一字的特例)。
這些封號以其管理的封地為號,在一定時期藩王可以管理封地政事或者軍事,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藩王甚至演變成過類似戰國時代的自治或獨立王國。
(4)古代皇子的名字和封號擴展閱讀
晉至明的國王(親王)爵的名號一般來源於春秋時期的國名,傳統上以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接下來是「魯、趙、魏、梁、燕、代、陳、韓、宋、吳、越」等一檔次。
此外後來設立的省、州名也有用來作為國王、親王封號的,例如肅王,得名於肅州:相王,得名於相州。此外也有把兩個國名合二為一的二字國王,例如「吳越國王」,此屬特例。
5. 康熙全部皇子的名字和生率、母妃、封號的資料
康熙一共有35個皇子,20個皇女,其中序齒的有24位皇子,10位皇女。
康熙諸子
次序 序齒 名字 生卒 封爵 生母
1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09年05月 榮妃馬佳氏
2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11年02月 孝誠仁皇後
3承慶 康熙09年02月01日--10年04日 惠妃納喇氏
4賽音察渾 康熙10年12月25日--13年正月榮妃馬佳氏
5長子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雍正12年 多羅直郡王 惠妃納喇氏
6長華 康熙13年04月06日--出生日即殤 榮妃馬佳氏
7次子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雍正02年12月 理密親王 孝誠仁皇後
8長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康熙16年3月 榮妃馬佳氏
9 萬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康熙18年正月 通嬪納喇氏
10三子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雍正10年 誠隱親王 榮妃馬佳氏
11四子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雍正13年8月 雍正帝 孝恭仁皇後
12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康熙19年02月 通嬪納喇氏
13五子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雍正10年5月 恆溫親王 宜妃郭絡羅氏
14六子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後
15七子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雍正08年 淳度親王 成妃戴佳氏
16八子 胤(示異) 康熙20年02月10日--雍正04年9月 廉親王 良妃衛氏
17九子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雍正4年8月 貝子 宜妃郭絡羅氏
18十子 胤(示我)康熙22年10月11日--乾隆6年9月 敦郡王 溫禧貴妃鈕祜祿氏
19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康熙23年06月 貴人郭絡羅氏
20十一子 胤(示茲) 康熙24年05月07日--康熙35年7月 宜妃郭絡羅氏
21 十二子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乾隆28年07月 履懿親王 定嬪萬流哈氏
22 十三子 胤祥 康熙25年10月1日--雍正8年5月 怡賢親王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23 十四子 胤(示題) 康熙27年正月09日--乾隆20年正月 恂勤郡王 孝恭仁皇後
24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康熙30年3月 平妃赫舍里氏
25 十五子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雍正9年2月 愉恪郡王 順懿密妃王氏
26十六子 胤祿 康熙34年6月18日--乾隆32年2月 庄恪親王 順懿密妃王氏
27十七子 胤禮 康熙36年3月2日--乾隆3年2月 果毅親王 純裕勤妃陳氏
28十八子 胤祄 康熙40年8月8日--康熙47年9月 順懿密妃王氏
29 十九子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康熙43年02月 襄嬪高氏
30 二十子 胤禕 康熙45年07月25日--乾隆20年正月 簡靖貝勒 襄嬪高氏
31 二十一子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乾隆23年05月 慎靖郡王 熙嬪陳氏
32二十二子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乾隆08年12月 恭勤貝勒 謹嬪色赫圖氏
33 胤禐 康熙52年02月--出生日即殤 貴人陳氏 34 二十三子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乾隆50年07月 貝勒 靜嬪石氏
35 二十四子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乾隆38年10月 (言咸)親王 穆嬪陳氏
以下的中其中一些皇子封號的詳情
胤禔:26歲多羅直郡王-36歲革爵
胤礽:1歲皇太子-34歲廢太子-35歲復立皇太子-38歲再廢太子-50歲死追贈和碩理親王
胤祉:21歲多羅誠郡王-22歲多羅貝勒-32歲和碩誠親王-53歲革爵
胤禛:20歲多羅貝勒-31歲和碩雍親王-44歲即位
胤祺:19歲多羅貝勒-30歲和碩恆親王
胤祚:無封
胤佑:18歲多羅貝勒-29歲多羅淳郡王-43歲和碩淳親王
胤禩:17歲多羅貝勒-41歲和碩廉親王-45歲革爵,黜宗室
胤禟:26歲固山貝子-42歲革爵,黜宗室
胤礻我:26歲多羅敦郡王-41歲革爵-54歲奉恩輔國公
胤禌:無封
胤祹:24歲固山貝子-37歲多羅履郡王-38歲固山貝子-39歲鎮國公-45歲復多羅履郡王-50歲和碩履親王
胤祥:36歲和碩怡親王
胤禎:21歲固山貝子-35歲多羅郡王-37歲固山貝子-60歲多羅恂郡王
胤礻禺:33歲多羅貝勒-37歲多羅愉郡王
胤祿:28歲襲博果鐸封和碩庄親王
胤禮:26歲多羅果郡王-32歲和碩果親王
胤衸:無封
胤禝:無封
胤禕:20歲固山貝子-24歲多羅貝勒-28歲輔國公(28歲)-29歲復多羅貝勒
胤禧:19歲固山貝子-19歲多羅貝勒-24歲多羅慎郡王
胤祜:13歲固山貝子-23歲多羅貝勒
胤祁:17歲奉恩輔國公-22歲多羅貝勒-45歲固山貝子-64歲奉恩輔國公69歲多羅貝勒-71歲郡王品級
胤 礻必:17歲和碩訁咸親王
以下的中其中一些皇的旗籍
允褆:鑲藍旗,
允礽:鑲藍旗,
允祉:鑲藍旗,
胤禛:鑲白旗,
允祺:鑲白旗,
允佑:鑲白旗,
允禩:正藍旗,
允禟:正藍旗,
允礻我:正紅旗,
允祹:鑲白旗,
允祥:正藍旗,
允禵:鑲藍旗,
允禑:正紅旗,
允祿:正紅旗,
允禮:正紅旗
允褘:正藍旗,
允禧:鑲藍旗,
允祜:正藍旗,
允祁:鑲白旗,
允袐:正藍旗
你也可以看看下面的網頁http://www.historychina.net/cns/DZQK/WSWZK/epaper-content-inc.jsp?infoid=12167&tempChannelid=930
6. 古代公主皇子封號,要自編的
陌染公主,鳳簫公主,慕蝶公主,沐月公主,暮蓼公主,墨襄公主,沫夷公主,青荷郡主, 屏襄郡主,瑾屏郡主,嬈光郡主,汐雨郡主,惜霞郡主,席音郡主,寶縈郡主
穆親王,修親王,正疊王,圖克王,克政王,長波王,雷臨王,明親王,彭都王,皇子扶鵬,皇子亥洛,黃子蘇霖
——望採納^_^
7. 求古代皇子等級
皇後的兒子:正一品:帝尊皇太子從一品:鎮國尊皇子
正二品:興國尊皇子
從二品:傾國尊皇子
正三品:建國尊皇子
從三品:安國尊皇子
正四品:寧國尊皇子
側皇後的兒子:
從一品:攝政聖皇子
正二品:摻政聖皇子
從二品:扶政聖皇子
正三品:掌權聖皇子
從三品:掌國聖皇子
正四品:掌政聖皇子
三宮娘娘的兒子:
正二品:聖尊御皇子
從二品:尊貴御皇子
正三品:尊皇御皇子
從三品:固倫御皇子
正四品:和孝御皇子
從四品:和碩御皇子
其他妃子的兒子:
正五品:封號+{幾}皇子
8. 古代妃子封號和皇子封號可以同音嗎
公主:瑛夢、諾熙、幽冉、茹雅、凌悠、芊芊、茜語、嫣然、永琳、語嫣、萱潼、漪蘭、晗月、熒碧、悠翎、紫諾、琉璃、清漾、曦月
皇子:少軒、浩辰、宸睿、宇翔、清揚、寒風、寒夜、墨謙、逸飛、楚陵、尊昶、瑾染、流席、蕭桐、晨華、楚齊、夜檀
妃子封號:德、華、瑩、熙、熹、容、婉、琇、虞、羽、璃、謙、瑛、欣、悅、宸、昭、婧、珍、貞、令、寧、苒、端、麗、賢、淑、閔、敏、韻、昀、祺、妍、嘉、惠、洛、湘、涵、婷、暄、萱、怡、宜、頤、愉、懿、茗、蘭、嵐、慧、晴[有些可以從嬪妃的名字中取( ^ω^ )]
打得好辛苦,純屬原創!!
喜歡喔,☆*:. o(≧▽≦)o.:*☆
9. 求古代皇子封號 *王 一個性格是溫和的 另一個是冷酷的
首先呢,皇子稱為王的朝代只有漢,元,明(前期),清,其他朝代裡面不是所有的皇子都能稱王,也不是所有的王都是皇室。(你要是老和我抬五胡亂華那亂哄哄的年代我也無話可說)
漢朝親王們的封號都是其屬地,如淮南王,膠東王等。元朝時比較混亂,統治不過一百年,語言什麼的還沒有漢化,史書記載其名字都還得音譯,根本就沒什麼封號之說。明清兩朝不設分疆王,除了參與朝中事物的實權分子,大部分王爺只是個榮譽職位,其中實權派的稱號只有那麼幾個:攝政,恭親,肅寧等,在野派的基本就叫王爺,除了幾個比較重要的有單字封號如靜,寧,定之類,別的一律沒有封號
所以你也別琢磨什麼皇子稱號了,電視劇裡面那些花里胡哨的名頭都是編劇自己瞎琢磨出來的
10. 古代皇子名字
這個,太多了吧,皇帝多,妃子更多,兒子會少嗎?下面是一些王爺的名字
秦王:被封為秦王的有唐太宗李世民(未登基)、明太祖朱元璋次子朱樉
晉王: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即晉文帝,字子上。西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的次子。
司馬炎(236-290),字安世。繼承父親司馬昭的晉王之位
晉王楊廣,隋文帝次子
唐高宗(628—683)李治,字為善。唐太宗第九子
太多了,像燕王,楚王,齊王,魯王,蜀王,武陵王,琅邪王,淮陵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