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永州以前叫什麼
永州,隋代以前稱為零陵,隋開皇九年(589年)置永州總管府,永州之名即稱於世,此後,永州,零陵成為一地二名。
2. 湖南在古代叫什麼
湖南的歷史沿革:
1、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時為荊州南境。
2、春秋、戰國時代屬於楚國蒼梧,洞庭二郡。
3、秦始皇設黔中、長沙兩郡;
4、西漢初期屬於長沙國,漢武帝之後屬荊州刺史轄區,轄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和長沙郡;
5、三國時屬吳國荊州,置昭陵郡,為荊南五郡;
6、西晉時分屬荊州和廣州;東晉時分屬荊州、湘州、江州;
7、南朝宋、齊、梁時分屬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荊州,南朝陳時分屬荊州、沅州;
8、隋高祖開皇九年(589年)平南陳,而統一中國後,在湖南設長沙、武陵、沅陵、澧陽、巴陵、衡山、桂陽、零陵等八郡;
9、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中國行政區劃史上開始「湖南」之名;
10、五代十國時期,馬殷據湖南,建立楚國,國都為長沙。
11、宋朝分全國為路,路下設州、府、軍、監,各轄若干縣。湖南主要在荊湖南路。
12、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湖南屬湖廣行省。
13、明朝行省設布政使司,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
14、清朝地方政權實行省、道、府(直隸廳、直隸州)、縣(散廳、散州)四級制。康熙三年置湖廣按察使司,湖廣右布政使、偏沅巡撫均移駐長沙。湖廣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獨立建省。清康熙三年(1664年)建立湖南省。雍正元年(1723年)設湖南布政使司,雍正二年,偏沅巡撫易名湖南巡撫。
(2)零陵古代名字擴展閱讀:
湖南起源:
遠在舊石器時代湖南境地就已有古人類活動。距今1.2萬多年前人類即在此種植稻穀,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開始在此過定居生活。
湖南在原始社會時為三苗、百濮與揚越(百越一支)之地,據寧鄉縣、安鄉縣、津市、澧縣、道縣和平江縣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證明,湖南境內在40萬年前有舊石器時期的人類活動,早在一萬多年前就有種植稻穀,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湖南的先民就開始過定居生活。
民俗文化: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淳樸」,即敦厚雄渾、未加修飾、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脫之性。「重義」,即強烈的正義感和向群性。二者融貫,構成了獨特的湖湘文化。
3. 永州及各縣從古到今有什麼名人
名人就不知了,不過永州 江華瑤簇自治縣,是一個民簇特色縣。
4. 芝山的零陵的得名
零陵得名於舜葬九疑。《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這里所說的零陵,實際上就是舜陵,或者說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把舜陵稱為零陵,源於娥皇、女英千里尋夫的動人故事。舜帝南巡死於九疑後,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從中原來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們一路尋找,一路傷心落淚,直到淚盡泣血。淚血灑到竹子上,留下淚斑,使竹子成為淚竹,又稱為斑竹。毛澤東的詩句「斑竹一枝千滴淚」,用的就是這一典故。但是,娥皇、女英最終沒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雙雙投水自盡於洞庭湖。為了紀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們將舜陵改稱為零陵。在這里,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淚、掉眼淚的意思。現在,有的人誤以為零陵的「零」字,是表示沒有或表示無窮大的意思,認為零陵表明舜帝死後沒有墳墓或是一座空墓,甚至認為零陵表示舜陵是世上最偉大的陵墓。實際上,在漢代以前,「零」字根本沒有表示數字的功能。東漢許慎編著的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零,徐雨貌。」也就是說,「零」表示雨緩緩而下的樣子。涕零(落淚的意思)、凋零(落葉的意思)中的「零」字,都是往下掉或落的意思,是「零」的本義的引伸。「零」用來表數,則是明代以後的事。現代人認為「零」在古代是第一的意思,而「陵」指的是舜陵,所以「零陵」也就是天下第一陵,因此,零陵就是舜陵,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設長沙郡,置零陵縣,也有紀念舜帝之意。
5. 永州零陵區名是怎麼來的
有關「永州」「零陵」「冷水灘」稱謂之爭,本覺得毫無意義,又感到在歷史背景後的現實過程不可遺忘,心血來潮提筆記憶:
湖南的南部古歷史上稱之南蠻,永州(零陵)曾經是流放貶職官員的地方,它的地名稱謂歷史已有定論,可以在網路上搜索了解。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行政區域的變更,零陵、永州及冷水灘相互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有許多年青人好奇,將古今的歷史搬出理論,爭個死去活來,呵呵~~。為什麼對這個問題糾纏不放,剔開過去歷史,就近期永州的變遷,我認為零陵與永州的地名變更,存在許多人為的因素。
六十年代初,衡陽行署分家,恢復零陵行政公署,行署駐在零陵縣芝城鎮(文革中改名東風鎮)。零陵縣的地位相對其他縣的待遇要高,曾經是零陵人沾沾自喜驕傲的本錢。
改革開放後,形勢的變化將零陵縣一分為二,撤銷永州鎮(原東風鎮)冷水灘鎮成立永州市和冷水灘市,仍隸屬零陵行署。永州市機關人員有部分是原永州鎮機關過來的,冷水灘市的機關人員,基本上是原零陵縣機關的人員。九十年代中撤地改市,零陵地區更名為永州市,將原永州市和冷水灘市改為芝山區和冷水灘區。零陵這個的地名就不存在了,給原零陵縣的老同志留下了極大的遺憾。為紀念這種遺憾,在冷水灘的街道命名上,有紀念零陵的「零陵路」等街道稱謂。
原零陵縣的人至今仍然懷舊零陵這個地名,此時已經成為歷史,要將冷水灘市改名零陵,那是不可能的事。
原永州鎮,變更為市,又變更為區,且名稱仍然不敢直接命名為「零陵」,其最大的障礙是原零陵縣那般人還在,他們在冷水灘,絕對不能讓永州鎮的人搶奪「零陵」的稱謂。
時間跨度又過去了許多年,為恢復歷史名城文物古跡,原永州鎮的人的機會來了,原零陵縣那班老古董也退休了。在新的市領導支持下,「零陵」的光環終於被原永州鎮的人拿走,取代了不倫不類的「芝山」稱謂。
這怎麼不叫原零陵縣的老古董「咬牙切齒」,「痛苦叮嚀」;但是,他們並不完全悲哀,因為永州的中心已經轉移到「冷水灘」,可以又借天子腳下的優勢,來出失去「零陵」這口惡氣。
過去「芝山」人稱零陵,冷水灘人生氣;現在冷水灘人稱「永州」,零陵人生氣!
呵呵,有意思吧~~
呵呵,各位看官莫笑~~。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論是零陵還是冷水灘,一切還要靠自己去努力,去揚名!
6. 永州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永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歷史上人才輩出。翻開《永州府志》,縱觀《二十四史》,歷朝歷代,永州都有文臣武將,哲人才子,活躍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舞台上,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為中國疆域的形成,為中國社會的進步,為中國文化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後漢三國時期,零陵郡的蔣琬、劉巴、劉先,為名重一時的政治家;黃蓋、劉敏、楊懷,系叱吒風雲的著名將領。唐宋時期,延唐是今兩湖兩廣地區的第一個狀元;生於零陵,長於零陵,圓寂於零陵的懷素,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草書大師;著名史學家路振、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南宋抗金兵馬大元帥陳遘,都是永州山水孕育的傑出歷史人物。明清時期,在永州這塊土地上,又誕生了朝廷重臣陳薦、周希聖、陳大受、何凌漢,抗法名將王德榜、歐陽利見,著名書法家何紹基,以及天地會著名首領朱洪英,著名瑤族起義首領趙金龍等。進入晚清和民國時期,在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中,在北伐戰爭中,在抵抗日本侵略軍的斗爭中,在推翻國民黨統治的斗爭中,永州這塊土地上,又出現了大批著名人物,如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李達,北伐名將蔣先雲,國民黨高級將領唐生智,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等。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是永州人民的驕傲。在永州山水哺育大批本地歷史名人的同時,永州山水也哺育了元結、柳宗元等歷史名人。這些在永州土地上生活過的著名人物,都對古代永州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起過重要作用,他們在永州發展史上所作的貢獻是永遠不會泯滅的。
7. 湖南永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1、黃蓋
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
早年為郡吏,後追隨孫堅走南闖北。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
8. 古代的湘西叫什麼名字:)
大致屬於荊州南部,零陵地界,只能精確到零陵郡了........
9. 求古代所有郡名、縣名、州名
秦朝沒有採用分封制,而是採用郡縣制,最初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後來增加至四十六個。部分郡大體位置如下表:
序號 郡名 治所 今所在地
1 內史直管 咸陽 今陝西西安、咸陽之間
2 隴西郡 狄道 今甘肅臨洮縣南
3 北地郡 義渠 今甘肅寧縣西北
4 蜀郡 成都 今四川成都
5 巴郡 江州 今重慶市
6 漢中郡 南鄭 今陝西南鄭東
7 南郡 江陵 今湖北江陵
8 洞庭郡(前身為黔中郡) 臨沅 今湖南常德市西
9 南陽郡 宛縣 今河南南陽市
10 蒼梧郡(前身為長沙郡) 湘縣 今湖南長沙市
11 陳郡(西漢誤作楚郡) 陳縣 今河南淮陽
12 九江郡 壽春 今安徽壽縣
13 四川郡(西漢誤作泗水郡) 相縣 今安徽淮北市
14 薛郡 魯縣 今山東曲阜
15 東海郡 郯縣 今山東郯城西南
16 會稽郡 吳縣 今江蘇蘇州
17 邯鄲郡 邯鄲 今河北邯鄲市西南
18 鉅鹿郡 鉅鹿 今河北平鄉
19 太原郡 晉陽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20 上黨郡 長子 今山西長子縣
21 雁門郡 善無 今山西朔州右玉縣
22 代郡 代縣 今河北尉縣西南
23 雲中郡 雲中 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
24 河東郡 安邑 今山西夏縣北
25 東郡 濮陽 今河南濮陽西南
26 碭郡 碭縣 今安徽碭山縣南
27 上郡 膚施 今陝西榆林東南
28 三川郡 雒陽 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29 潁川郡 陽翟 今河南禹州
30 臨菑郡 臨淄 今山東淄博市東
31 琅琊郡 東武 今山東諸城
32 漁陽郡 漁陽 今北京密雲西南
33 上谷郡 沮陽 今河北懷來東南
34 右北平 無終 今河北薊縣
35 廣陽郡 薊縣 今北京市
36 遼西郡 陽樂 今遼寧錦州市西
37 遼東郡 襄平 今遼寧遼陽市
38 九原郡 九原 今內蒙古包頭西南
39 南海郡 番禺 今廣東廣州
40 桂林郡 桂林 今廣西貴港境內
41 閩中郡 閩中 今福建福州
42 象郡 臨塵 今廣西崇左縣境內
荊州(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在今兩湖,兩廣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10. 中國各個城市的古代名字
洛陽、建業、成都、漢中、南皮、北平、武威、天水、廬江、會稽、江陵、長沙、零陵、桂陽、建寧、雲南、西平、長安、宛城、許昌、小沛、下邳、武陵、江洲、陳留、平原、新野、襄陽、濮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