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 6月10日怎麼寫
陸月初拾
『貳』 在6月15出生的在古代叫什麼
那六月十五齣生的人在古代叫啥的都有,每年六月十五都會有人出生嗎?
『叄』 農歷6月1日出生的人古代名字
仲淹,仲愷
『肆』 2003年6月22日張萍的古代名字叫什麼
長風無極。
『伍』 我想起個古代的名字後面的字什麼的。比如關於字雲長。。我姓華 名義 字應該是什麼91年6月初5生
字鴻儒
『陸』 中國古代城市名
1、戰國時期
臨淄、咸陽、邯鄲、大梁(開封)、郢都(荊州),鄭城(新鄭)、曲阜、洛陽、成都、姑蘇(蘇州)。
2、秦朝
薊(北京)、咸陽。
3、西漢時期
長安(西安)、洛陽、成都(蜀郡)、宛城(南陽)、邯鄲,臨淄、彭城(徐州)、長沙、番禺(廣州)、廣陵(揚州)。
4、東漢時期
洛陽、長安(西安)、宛城(南陽)、成都、彭城(徐州)、許昌、荊州、長沙、襄陽、鄴城(鄴城主體已消失)(臨漳、安陽)。
5、三國時期
洛陽、長安(西安)、建鄴(南京)、益州、赤壁(武漢)、成都、荊州,許昌、徐州、長沙、涼州(武威)、幽州(北京)。
6、兩晉時期
洛陽、長安(西安)、建康(南京)、鄴城(臨漳、安陽)(鄴城主體已消失)、成都、姑臧(武威)、襄國(邢台)、壽春、廣陵(揚州)、姑蘇(蘇州)。
7、南北朝時期
建康(南京)、洛陽、長安(西安)、平城(大同)、 鄴城(臨漳、安陽)(鄴城主體已消失)、成都、廣州、壽春、荊州、廣陵(揚州)。
8、隋唐時期
長安(西安)、洛陽、揚州、成都、太原,錢塘(杭州)、荊州、金陵(南京)、廣州、幽州(北京)。
9、五代十國時期
汴州(開封)、洛陽、金陵(南京)、杭州、福州,廣州、成都、長沙、荊州、揚州。
10、北宋和遼時期:
汴京(開封)、揚州、杭州、福州、泉州,廣州、明州(寧波)、金陵(南京)、成都、長沙。
11、南宋和金時期
臨安(杭州)、泉州、福州、廣州、明州(寧波),金陵(南京)、揚州、長沙、中都(北京)、成都。
12、大元時期
泉州、大都(北京)、揚州、廣州、福州,明州(寧波)、杭州、中慶(昆明)、成都、遼陽、順德(邢台)。
13、大明時期
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杭州,福州、廣州、明州(寧波)、成都、濟南、順德(邢台)。
14、大清時期
北京、蘇州、南京、杭州、濟南,廣州、天津、福州、成都、武漢、奉天(沈陽)、順德(邢台)。
15、民國時期
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南京,奉天(沈陽)、濟南、重慶、北平(北京)、成都、承德。
例舉介紹:
1、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2、成都:
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前367年)將都城從廣都樊鄉(華陽)遷往成都,構築城池。
東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國兼並蜀國,並設置蜀郡於成都。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府南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府西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該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中國最早水尺。
秦末漢初,成都取代關中而稱「天府」。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為庸部,蜀郡為導江,治臨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又改益州為司隸,蜀郡為成都尹。
東漢時仍為蜀郡。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
三國時期成都為蜀漢國都。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次年(221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
蜀漢政權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元氣大傷,後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晉武帝改蜀郡為成都國,不久恢復稱呼。永興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漢」,史稱為「成漢」。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國被東晉所滅。
南朝宋、齊以後,益州及蜀郡的治地址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內史治少城。
隋朝開皇二年(582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次年,復置總管府。大業初年(605年),府廢,隋煬帝復改益州為蜀郡。
唐朝復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總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為都督府。龍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
天寶初年(742年),復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駐蹕,升蜀郡為成都府,作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為尹。 [22] 時又分劍南道為東西兩川,成都為西川節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罷京,而成都府依然不變。
後梁開平一年(907年),朱溫滅唐,中國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王建、孟知祥先後割據川蜀,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和「後蜀」。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峽四路之一)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
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蒙元軍攻佔成都,使當地的生產和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23]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設成都路,為四川行省首府駐地。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國,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
清軍入川,四川漢人極力抵抗,戰亂多年,人口大減。康熙年間,清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並繁榮至今。清朝設置四川省於成都。皇帝另簡派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府。
民國元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清廷四川總督的趙爾豐因鎮壓民眾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11月27日,立憲黨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脫離清朝,成立大漢軍政府並擔任都督。民國二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漢軍政府改為四川軍政府,軍政府駐成都,尹昌衡任都督。
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後廢道復省,成都仍為四川省會。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立成都市。
『柒』 2015年6月6日用古代日期怎麼說
是說按照黃歷的說法嗎?如果是的話就是午未年,子丑月,戌亥日。
古代記錄時間都是利用天乾地支紀年法。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年為一個輪回的。
希望對你有用(*^__^*)
『捌』 時間古代的叫法
一,白天與夜晚
白天說成「鍾」,黑夜說成「更」或「鼓」。這一點,我們從現在古人留下的鍾樓鼓樓上也能看得出來。在古代,城鎮都設有鍾樓鼓樓,晨起要撞鍾報時,所以白天都稱為「幾點鍾」。
夜晚巡夜人員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所以夜晚時間就稱為「更」;有的地方是用擊鼓方式報時,所以夜晚的時間還稱為「鼓」,所謂的「幾更天」或者「幾鼓天」都是這個意思。我們常說的「晨鍾暮鼓」也是源自這里。
二,時間
現在我們一個晝夜是24小時,但在古代,一晝夜是12個時辰。12個時辰也不是用一二三四來計算,而是用「子丑寅卯……」來表示,這叫干支紀日法。如,1點至3點在古時稱為:丑時,3點至5點稱為寅時。
三,年月日
某年某月某日是現今世界陽歷的通用叫法,不過在古時,也是按干支來區別歲月的, 如戊戌年,丙申年。日期後面不跟「日」字,如陰歷一月二日叫做「正月初二」。
(8)6月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古代一天分為12個時辰,以地支紀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小時。
一,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三更)。
二,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四更)。
三,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五更)。
四,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五,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六,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時至11時)。
七,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八,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13時至15時)。
九,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食至17時)。
十,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是至19時)。
十一,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一更)。
十二,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二更)。
『玖』 長春在古代叫什麼
古稱「喜都」、「黃龍府」。
1、喜都(長春)始建於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肅慎王國之第二個王都。時為肅慎南支的主要聚集地,稱為喜(三個七字讀音Xi,為紀念肅慎擊敗外族報喜之義而得名),肅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牆和宮殿,稱為喜都。此時已有人口約千戶,這是長春最早的古典歷史,所以「喜」也應該是長春的簡稱。
公元前約1800年,肅慎南支的惠、漠兩族逐漸遷徙在喜都融合成為惠漠部族,為了紀念兩大部族融入肅慎王國,肅慎王遂改國號為德惠(得惠),改「喜都」為「合龍(合隆)城」。西漢時期建立扶余國,漸與中原東漢文化交流。
道教傳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滿語「關口二郎」當為灌口二郎轉音,實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內有許多二郎神廟。改國都合龍城為「天罡城」。此時人口已經過萬,城牆和宮殿也改為石質建築。在此後漫長歲月里,這座古都雖改過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東北古代王國的王都。
2、黃龍府位於今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縣城內,為遼金兩代軍事重鎮和政治經濟中心,是中國歷史名城之一。城址周長3.5公里,尚存城址殘跡7處。
公元1127年,金兵俘虜宋朝徽、欽二帝,曾將他們一度囚禁於此。南宋時抗金名將岳飛曾言:「直抵黃龍府,與諸軍痛飲耳。」所言黃龍府即指此地。
長春有著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蘊,是著名的中國老工業基地 ,是新中國最早的汽車工業基地和電影製作基地。
有「東方底特律」和「東方好萊塢」之稱,同時還是新中國軌道客車、光電技術、應用化學、生物製品等產業發展的搖籃,誕生了著名的中國一汽,長春電影製片廠,長春客車廠,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等。
長春是吉菜的發源地,長春自古就有漢、朝、蒙、滿等民族在此繁衍生息,特有的民族食俗,客觀上形成了獨特多元的吉菜飲食文化。
20世紀30年代,長春成為偽滿州國統治中心,溥儀的宮中膳房聚集了一批北京清宮御廚和山東名廚,宮廷菜、魯菜與長春民間菜相互交融,形成了吉菜的基本雛形。又經過近年來的大規模挖掘、創新、推廣,吉菜逐漸地以其獨有的特色展現於世人面前。
『拾』 1977 6月26男 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樊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