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潢川新感覺現在變名字了嗎
我叫王盼。
Ⅱ 信陽地區潢川、固始兩縣古時稱什麼名字今信陽市的固始縣古時稱什麼名
潢川在民國以前叫做光州,而固始縣屬於光州轄縣的歷史有1500年,固始縣未改名
Ⅲ 潢川縣有哪些名人
作家白樺 植物學家王實味
Ⅳ 潢川縣的黃姓發源
據《竹書記年》文獻載,黃國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為夏啟所封,歷經夏、商、周三代王朝。春秋時期,楚國稱霸,黃國不服,借地域優勢,近與江、道、柏、弦乃至隨國結盟,遠與齊、宋、鄭、衛、魯等修好,曾一度與楚抗衡,至公元前648年為楚所滅,存在一千四百餘年。
黃國故城位於河南省潢川城區西北6公里隆古鄉境內,遺址至今保存完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椐考古專家考證,黃國故城最遲在西周時期已經形成規模。城呈長方形,周長6720米,總面積為2.8平方公里。現存城牆系用黃土夯築而成,城牆高處為7—8米,低處為4—5米,基寬59米,上寬10—25米,如今尚存三處城門豁口,其牆之厚、路之闊、基之固,均可見當年之巍峨。如今在故城遺址內,仍遍布著陶片、瓦當和多處青銅器作坊遺址,從這里曾鑄造出許多精美作品,僅在潢川、光山等當年黃國疆域內出土的黃國青銅器就有800餘件,其中有銘文的為38件,現珍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黃太子伯克盤、黃父盤、黃君簋、叔單鼎4件青銅器,均出土於潢川,被郭沫若收錄入其所著的《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中。1978年,考古工作者又在潢川李老店磨盤山收集到一批青銅器,其中的銅鐳肩部有「黃孫須子亞伯」銘文。銘文中所提「黃孫」就是黃國貴族;「須子」即須頸子,是亞伯臣的稱號,由此又證明黃國在潢川。
如今,潢川已制訂出創建豫東南區域中心城市的宏偉規劃,修復開發黃國故城亦被列為全縣「三重」工作之中,已聘請國內著名的專家學者規劃出黃國故城景區開發建設項目、黃氏創業園區,並繪制出黃氏祖廟效果圖。到2020年,城區面積將達到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將達到50萬。屆時,黃國故都將成為一個聚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中心城市。黃國故地時刻惦念著遠在異地他鄉的黃姓兒女,正張開雙臂,隨時迎接黃姓宗親來祖地「尋根問祖、認根聯誼、紮根創業」,共建祖地潢川的美好未來。 潢川是中華黃姓的發源地。上海城市之父春申君黃歇故里。
追根溯源,自有黃國,方形成「以國為氏」的黃姓。唐代林寶的《元和姓篡》雲:「黃,陸終之後,受封於黃,為楚所滅,以國為氏。」宋鄭樵所著《通志·氏族略》載:「黃氏蠃姓,陸終之後,受封於黃,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城,在楚與國也,僖公十二年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北宋江夏黃氏族譜序中亦稱:「考我黃氏,始於神農、黃帝、少昊、顓頊高陽氏曾孫陸終之後有南陸公,兄弟三人,公居其二,食邑於黃,遂因地而賜姓焉,黃地在光州十二里,有黃城。」北京、湖南、山西等地出版的姓氏專著以及出自廣東、福建、河南等地的黃氏族譜,均有類似的記載。大量史實證明,黃姓源於黃國,根在光州。黃氏家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歷經滄桑,幾度興衰,不斷繁衍壯大,逐漸形成黃姓望族。
公元前648年,黃國為楚滅後,國亡家破的黃國臣民,紛紛離鄉背井,但他們不論走到哪裡都仍是以國為姓,其中大部分流散到當時的楚國腹地,於是就有了因黃氏遷居而得名的黃岡、黃陂、黃安、黃石、黃梅等地。還有一部分被「浮諸江南,以實海濱」於是就形成了南方諸多黃氏家族和黃洞蠻壯族的黃姓。
楚滅黃三百年後,在黃國故址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黃姓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申君黃歇。宋代鄧世明所著《古今姓氏書辯證》中載:「黃為楚滅後,其族仕楚,春申君即其後。」這位留居黃國故址遺民的後代,為復興黃氏家族,委身仕楚,為相二十五載,政績卓著,賜以淮北十二縣,成為戰國著名四君子之一,從而給黃氏家族帶來了第一次中興。公元前238年,春申君黃歇在宮廷內訌中遇害,其子孫受株連而被迫流散各地,致使黃氏家族再度中衰。但黃氏家族並沒未因此而沉淪,他們分別與原來流散各地的黃氏族人匯合,頑強奮進,不僅渡過了危難,且先後在許多地方形成瞭望族。據有關史料和姓氏通書證實,黃歇長子黃尚一支,形成了後來的淮陽黃氏和江夏黃氏;次子黃俊一支,形成了後來中原陽夏黃氏;五子黃堂一支,形成了後來的東吳黃氏。繼之而起的金華、邵武黃氏望族,皆是江夏黃氏繁衍的分支,今天在海外的黃氏族人,大多是從上述各地先後南遷的。縱觀黃姓的播遷過程,其發展脈絡清晰可見,即由黃國——黃歇,發展至淮陽、江夏黃氏,進而播衍出金華、邵武等黃氏望族等分支旁系,然後播遷出海外異域黃姓,他們源出一脈,同根同祖。
歷朝累代,黃姓人才輩出,各領風騷,對中原文化向南傳播及一系列的社會變革,都起過重要作用。繼黃歇之後,西漢著名丞相黃霸被譽稱為當朝第一循吏;東漢黃香以孝道楷模而流芳千古;後唐黃峭山教子有方且頗具開拓精神,帶來了邵武黃族的繁榮;北宋的大書法家、大詩人黃庭堅,元代的女紡織家黃道婆,近代的民國第二開國元勛黃興等等,其名臣名人之多,枚不勝舉。如今,黃姓兒女更是遍布海內外,其中許多佼佼者活躍於國際國內的社會舞台,分別在政界、僑界、商界、文化界、外交界、金融界嶄露頭角,他們的事業舉世矚目,他們的名字四海傳揚,充分顯示了黃氏家族的興旺發達和勃勃生機。
Ⅳ 潢川為什麼叫潢川,名字是怎麼來的
潢川是京九鐵路、寧西鐵路及規劃中的衡潢鐵路,大廣高速、滬陝高速,國道312干線、國道106干線等交叉的交通樞紐城市。因潢河(淮河支流)穿城而過而得名,舊稱光州,位於東徑114°53′—115°21′,北緯31°52′—32°22′的河南省東南部,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地處豫、鄂、皖三省的連接地帶,為豫南鄂北皖西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潢川是中華黃姓的發源地,上海城市之父春申君黃歇故里。境內擁居豫南唯一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南潢川經濟開發區,以及潢川縣產業集聚區、潢川-光山一體化新城等投資熱點。
Ⅵ 潢川縣的由來
黃姓由來2006-3-7 18:24:53
樹有根,水有源。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緣的標志,是婚煙的紐帶,是部族的開端,是國家的根基。中華民族文明之根,深深扎在炎黃子孫的心中,形成強大的生命力和堅固凝聚力。做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姓氏文化,便是這強大生命力和堅固凝聚力的營養基與粘合劑。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出現、使用姓氏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黃二帝,而炎黃子孫繁衍出一萬二千餘姓氏。他們跨地域、跨國界,甚至滲入異族而形成新的民族。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優秀的民族之一。
姓和氏原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最初是作為一個部族(部落)的族號。但並不是部落的每個成員都可以擁有、使用姓的資格,只有貴族和平民(其實在原始社會所謂平民極少)才有資格擁有和使用,奴隸是不具有"人"的資格,無權擁有和使用他所在的這個部落的姓。氏是部落的總頭目主給他屬下支派分別命氏賜氏。對氏的擁有權和使用權比姓更嚴格,不單奴隸不能用,平民也同樣無資格使用。
做為中華姓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之一的黃氏,發祥早,根源深,她的主流,是一個以國得姓的姓氏。根據族普記載:上古時,顓頊帝的曾孫陸終,有六個兒子,次子南陸公受封於黃,建立黃國(在今河南省潢川縣),遂以國為姓,派衍到現在,已有四千年的歷史。也即唐人編的《元和姓纂》記載:"黃,陸終之後,受封於黃,為楚所滅,以國為氏。"福建莆田人、著名學者鄭樵在其所著《通志·氏族略》一書中也雲:"黃氏贏姓,陸終之後,受封於黃。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誠。(魯)僖公十二年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根據《竹書紀年》、《括地誌》等文獻記載,黃國乃公元前21~22世紀夏啟所封的子爵侯國,故又稱黃子國。所謂"黃氏贏姓",即陸終乃是黃帝的兒子顓頊的後代。顓頊被黃帝賜以贏姓。所以說黃姓人屬於黃帝系統,屬於黃帝的直系子孫。所謂"陸終之後",即陸終的次子南陸公,他得祖蔭受封於黃地作為食邑,這個黃子國大概存在1500餘年,至公元前648年,也即是魯僖公十二年,被強大的楚國所吞並。這個黃子國從此就不存在了。至今在河南省的潢川縣,還可以找到當年黃子國的都城城牆遺址。國家雖然不復存在,但黃子國的臣民百姓仍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家園,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以那個已不復存在的國號為姓,一方面可以以志不忘,以示對先人的懷念;一方面給後代的子孫們締造出一條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任何力量也沖不垮扭不斷的精神紐帶。因此,自從公元前648年開始,中國便有了"黃"這個姓氏。當然,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也出現了北方少數民族和其他姓氏加入黃姓行列的現象,但只是個別案例,不像其他姓氏那樣所佔比例較重,完全可略而不計。
根據文字學家和考古家的研究,現在的黃字,原來不是表示黃色,而是一個象形字,是一種用作佩戴的玉器。我們的祖先,既喜佩玉器,又精工製造玉器,更特別喜愛黃色,是個崇拜黃色、用凰鳥作徽記的氏族,便假借象形字的黃作為黃色的黃,並用"皇"的讀音。
我國現在很多地方的地名、山名和水名用黃作名字,例如:內黃、外黃、黃岡、黃梅、黃山、黃水、黃池、黃河等等,歷史上大都是我們黃族住過的地方,並且常常不止一個,例如黃城,除潢川縣的古黃誠遺址外,還有山東的兩個黃城和古國孤竹的都城黃洛城。黃山除聞名於世的安徽黃山外,尚有六個黃山、河北一、山東三、陝西一、江蘇一;廣東潮汕有三個地方叫黃金塘(兩個在饒平,一個在潮安)和三個黃岐山(分別在饒平、潮安、揭陽),饒平的黃金塘和黃岐山仍是黃氏的聚居地。內蒙古東部的遼河上流西拉木倫河,古代稱黃水,後稱黃水。根據現代考古家的探究,我們黃族最早住居地就是在潢水一帶,後來輾轉遷移,經現在的河北到黃河下游的山東,再移住黃河中游兩岸的廣大地區,歷史上出現過的三個黃國,一在山西的太原附近,一在河南的潢川縣,一在河北的宜誠縣東南。晉以後,我們祖先又再向江南和東南沿海遷徙,並很快繁衍起來,成為現在人口眾多的黃氏子孫,遍布於全世界。
潮汕黃氏和潮汕其他姓氏一樣,其先代絕大部分,都是從福建省各地遷移來的,據已知族譜資料記載,一條路線,是自莆田、泉州、漳州各地沿大海邊線移入潮汕,並定居於潮汕沿海較平坦地帶;另一遷移路線,是自邵武、汀州<寧化等),沿閩粵貢邊區、內陸山區線移入潮汕,入潮後大部分定居於潮汕內陸、較多丘陵山區地帶。 潮汕地域,舊稱潮州,講閩南方言,少數講客家方言。包括今潮州、汕頭、揭陽三個地級市,共轄九個縣。現有總人口一千萬,其中黃氏約佔八十萬,分布亦頗均勻,是當今居住在潮汕土地上一個人口眾多的姓氏,其位置排列在第五位與第六位之間。
Ⅶ 信陽在古代是哪省的
信陽,古稱義陽、申州,又名申城,位於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東連安徽,南接湖北,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間的戰略要地。
歷史沿革:
西周時期,信陽境內分布著申、息、弦、黃、江、蔣、蓼等諸侯國。
春秋戰國時期,從公元前688年開始,楚國相繼吞滅上述各國,委派縣尹(尊稱為縣公)進行管理,設置了直屬於楚國中央管轄的地方政權——申縣、息縣、期思縣,是為本市設縣之始。
秦代以郡轄縣,今信陽的大部分地區屬九江郡,境內設5縣,即:雩婁縣,治所在今商城縣李集、西陽縣(今光山縣境內)、期思縣(今淮濱縣境內)、息縣(今息縣境內)、城陽縣(今平橋區長台關)。
漢沿秦制,今信陽地區仍屬九江郡,郡縣轄區縮小,息縣改名新息縣,且增設5個縣,即:安昌縣(今平橋區平昌關)、弋陽縣(今潢川縣)、軑縣(今光山縣境內)、黽縣(今羅山縣高店)、鍾武縣(今平橋區中山鋪)。東漢初年,新息、弋陽、雩婁、蓼、軑等縣改置侯國,改鍾武縣為平春侯國,置褒信侯國(國都在今息縣包信鎮),後相繼恢復為縣制;又置義陽縣,治所在今浉河區。
三國時屬魏國。三國及東晉末分別為弋陽郡、義陽郡的郡治所在地。新置弋陽郡(治所在今潢川縣境內),是為本市設郡之始。後又設義陽郡(治所在今平橋區平昌關),旋省去,西晉時又重設該郡,治所設於仁順城(在今浉河區境內)。東晉時,豫州治所遷至西陽(今光山縣境內),是為本市設州之始。
唐代為申州、光州,屬淮南道。北宋時期,申州於宋初先後改稱義陽軍、信陽軍,軍治所不變,轄信陽縣、羅山2縣。今信陽地區分別屬光州和信陽軍,北宋初年義陽(今信陽市區、羅山縣)改稱信陽軍,一直延用至今。
元代,光州轄縣不變。改信陽州置,治所在信陽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信陽府,十五年復為州,二十年徙治羅山縣(今河南省羅山縣)。明初復治信陽縣。轄境相當今河南省羅山、信陽等縣市地。
明代,光州管轄范圍擴大至息縣,轄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1475年由固始縣析置)。信陽州轄羅山縣、確山縣(後改屬汝守府)。原定城縣、信陽縣省去,分別由光州、信陽州管實土。
清代,信陽州仍領轄羅山縣。光州於1724年升為直隸州,轄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直隸河南行省,轄縣不變。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州改縣,信陽州、光州於1913年分別改為信陽縣和潢川縣。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信潢行政區(治所在今潢川),1929年撤銷。1932年,省、縣之間設置行政督察區,為省派出機構,河南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潢川縣城,轄信陽、潢川、光山、固始、商城、息縣、羅山、經扶縣(今新縣)8縣。1949年1月,該專員公署不存。
建國初,信陽分信陽專區和潢川專區,1952年10月,撤銷潢川專區,劃入信陽專區。1998年6月9日,撤銷信陽地區和縣級信陽市、信陽縣,開始設立地級信陽市、浉河區、平橋區。
Ⅷ 古代時候的城池名字
1.幽州。
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即現在的北京市。
出處:唐·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2.蘭陵。
即現在的山東省棗庄市。
出處:唐·李白《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鬱金酒的香氣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3.姑蘇。
即現在的蘇州市。
出處: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徽州。
即現在的安徽省。
出處:明·湯顯祖《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岳之游》: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譯文:想要識得金子銀子的氣息,多多到黃山白岳游覽。我這一生最痴迷的事情,就是不在做夢的時候到訪徽州。
5.長安。
即現在的西安市。
出處:唐·盧綸《長安春望》: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春生 一作:春來)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譯文:東風吹拂,微微春雨灑過青山;登高遠望,長安城中房舍疊嶂,草色閑閑。故園就在夢中,可是何時才能歸還;冬去春來,江上舟來舟往,又有幾人得以還家。
長安城外,河流原野,縱橫交錯,一直延伸到天邊浮雲之外,長安城中,宮闕參差錯落,籠罩在一片殘陽之中。又有誰理解我這位讀書人,生逢亂世,孤身一人,滿頭白發,形容憔悴,漂泊流盪在荒遠的秦關。
Ⅸ 中國古代的小國名稱
古魚國應該是古庾巔國,周武王姑父南宮適管理,也就是西周直隸諸侯國,糧油官庾巔的封國庾巔國(於滇國)史書上有著關於「於滇國」的文字記載,新疆的「於田縣」應該是最後的庾巔國所在地。
周朝小國:
溫國 己 子 -前650年 狄國
劉國 姬 河南省偃師縣緱氏鎮西南 周朝
榮國 姬 河南省鞏縣一帶 公
甘國 姬 公
樊國 姬 仲
尹國 姬 公
周國 姬 公
王叔國 姬 公
成國 姬 公
原國 姬 公
召國 姬 公
蘇國 姬 公
單國 姬 河南省濟源市東南 伯 周朝
詹國 姬 伯
鞏國 姬 河南省鞏義市孝義鎮西康店村 -前516年 晉國
毛國 姬 陝西省岐縣、扶風縣一帶 叔 -前516年 晉國
祝國 姬 山東省長清縣東北祝阿故城 -前768年 齊國
聶國 姜 山東省荏平縣西
紀國 姜 山東省壽光縣南 侯 -前690年 齊國
鄅國 妘 山東省臨沂縣、蒼山縣、沂南縣一帶 魯國
邾國(鄒國) 曹 山東省鄒縣 子 -前281年 楚國
莒國 己 山東省莒縣 子 -前481年 楚國
向國 姜 山東省莒縣西南 子 -前721年 莒國
極國 -前721年 魯國
邿國 妊 山東省濟寧縣東南 魯國
滕國 姬 山東省滕縣 侯 -前297年 宋國
薛國 任 山東省滕州市 侯 -前322年 田氏齊國
小邾國(郳國) 顏 山東省滕縣東 子 楚國
濫國 齊國
郯國 嬴 山東省郯城縣西南 子 楚國(一說是越國)
炎國 越國
鄟國 山東省郯城縣東北
郕國 姬 山東省汶上縣北 伯 -前408年 齊國(一說是楚國)
宿國 風 山東省東平縣西南 男
項國 -前643年 魯國
譚國 姒 山東省章丘縣西 子 -前684年 齊國
遂國 伊祁 山東省寧陽縣西北 -前681年 齊國
須句國 山東省東平縣西須句城
鄫國 姒 山東省棗庄市舊嶧縣東 子 -前567年 莒國
鄣國 姜 山東省平陰縣 公 -前664年 齊國
州國 姜 山東省安丘縣 公 杞國
淳於國 姜 山東省安丘縣東北部 公 杞國
郜國 姬 山東省成武縣東南 侯 宋國
茅國 山東省金鄉縣 邾國
焦國 姬
任國 山東省濟寧市 齊國
邳國 楚國
牟國 山東省萊蕪市
於余邱國 山東省臨沭縣
根牟國 姜 山東省莒縣 -前600年 魯國
逼陽國 妘 山東省棗庄市 子 -前563年 晉國
鄢國 河南鄢陵西北
蘇國 河南省焦作溫縣一帶
密國 姬 河南省新密市 鄭國
胡國 姬 河南郾城縣、舞陽縣一帶 -前763年 鄭國
焦國 姬 河南省陜縣西十里鋪一帶 西虢國
共國 姬 河南省輝縣市西北 衛國
凡國 姬 河南省輝縣西南 伯 -前716年 北方狄戎
鄢國 河南省鄢陵縣西北
葛國 嬴 河南省修武縣 宋國
於國 姬 今河南省沁陽市西北15公里 叔 鄭國
東虢國 姬 河南省滎陽市 -前767年 鄭國
杞國 姒 河南省杞縣 伯 -前445年 楚國
申國 姜 河南省南陽市 侯 -前668年 楚國
呂國 楚國
鄶國 河南省密縣東北 -前769年 鄭國
戴國 姬 河南省蘭考縣 公 -前713年 鄭國
鄎國 姬 河南省息縣 侯 -前680年 楚國
黃國 嬴 河南省潢川縣 -前648年 楚國
蓼國 河南省固始縣 -前622年 楚國
潘國 己 河南省溫縣 -前504年 吳國
光國
逼陽國 妘 子 吳國
上鄀國 湖北宜城東南
下鄀國 允 河南省內鄉縣 楚國
弦國 隗 子 -前655年 楚國
滑國 姬 河南省偃師縣 伯 -前627年 秦國
陽國
原國 姬 河南省濟源市 伯 -前635年 晉國
江國 嬴 河南省正陽縣 -前623年 楚國
邘國 河南省泌陽市北西萬鎮邘邰村
應國 河南省平頂山市西郊薛庄鄉原蚩陽鎮 楚國
蔣國 河南省淮濱縣 -前617年 楚國
邶國 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祭國 姬 河南省鄭州市東北祭城村 伯 -前769年 鄭國
沈國 姬 河南省汝南縣東南 子 -前506年 蔡國
麋國 楚國
過國
道國 姬 河南省確山縣 楚國
唐國 姬 河南省方城縣 侯 -前505年 楚國
樊國 姬 -前664年 周朝
胙國 河南省延津縣北
雍國 河南省焦作市西南朱村鄉府城村 晉國
西虢國 姬 山西省平陸縣 公 -前655年 晉國
北虢國 姬
南虢國 上陽
杜國
郇國 姬 伯 -春秋早、中期 晉國
虞國 姬 山西省平陸、夏縣一帶 公爵或者侯爵 -前655年 晉國
魏國 姬 山西省芮城縣 -前661年 晉國
賈國 姬 侯 -前678年 晉國
霍國 姬 山西省霍縣西南 -前661年 晉國
耿國 姬 -前661年 晉國
韓國 姬 山西省韓縣
楊國 侯
仇由國 晉國
倗國
梁國 嬴 伯 -前641年 秦國
芮國 姬 陝西省大荔縣 伯 -前640年 秦國
小虢國 -前687年 秦國
雍國
毛國 陜西岐山、扶風一帶 卿
上鄀國 湖北省宜城縣東南
軫國 偃 湖北省應城縣西 楚國
鄂國 楚國
隨國 姬 侯 楚國
曾國
夔國 -前634年 楚國
羅國 湖北省宜城縣 楚國
鄘國 湖北省竹山縣 楚國
鄧國 曼 湖北省襄樊市北 侯 -前678年 楚國
權國 子 湖北省當陽市東南 公 楚國
鄖國 湖北省安陸縣 子 楚國
胡國 子 -前496年 楚國
絞國 湖北省鄖縣西 楚國
賴國 姬 湖北省隨州市東北 子 -前538年 楚國
頓國 子 -前496年 楚國
析國
鄾國
廩國 楚國
六國 偃 安徽省六安市 -前622年 楚國
英國 -前646年 楚國
黃國 嬴 子 -前648年 楚國
鍾離國 安徽省沂河東岸 楚國
舒國 楚國
舒庸國 楚國
舒鳩國 楚國
舒蓼國 -前601年 楚國
舒龍國 楚國
舒龔國 楚國
舒鮑國 楚國
桐國 安徽省桐城縣 楚國
養國 -前528年 楚國
巢國 -前518年 楚國
徐國 嬴 侯 -前512年 吳國
宗國 楚國
蕭國 嬴 安徽省蕭縣西北 侯 -前579年 楚國
皖國 楚國
貳國 楚國
泉國
妢國
妣國
肥國 -前530年 晉國
鼓國 姬 -前527年 晉國
北燕國 姬 伯
邢國 河北省邢台市 -前635年 晉國
蜀國 四川省中部一帶 沒有臣服於中原王朝,所以沒有爵位。後代君主稱「帝」。 -前316年 秦國
巴國 四川省東部一帶 子 -前316年 秦國
都國 楚國
軫國 楚國
道國 子 楚國
房國 楚國
厲國 楚國
西黃國 楚國
柏國 楚國
谷國 楚國
邗國 江蘇省揚州市東南
鍾吾國 江蘇省宿豫縣 子 -前518年 吳國
萊國 山東省黃縣東南萊子城 -前567年 齊國
夷國 夷 山東省青島市
鮮虞國
義渠國 秦國
驪戎 晉國
燕京戎 山西汾水兩岸,靜樂縣到祁縣鄔縣
綿諸國
山戎
犬戎
西戎
戎蠻
白狄
赤狄
長狄
鄋暪國
翟國
西不羹國 楚國
戶戎國 楚國
陸渾戎 楚國
無終國
令支國 燕國
鮮虞國 晉國
孤竹國 子 遼零省朝陽市西南 -前660年 燕國、齊國
Ⅹ 河南信陽潢川縣特產,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1、潢川甲魚
2、潢川金桂
3、潢川空心貢面
4、潢川貢面
5、板栗汁
6、潢川胡辣湯
7、三股油條
8、潢川大米
9、綠豆糍粑
10、潢川牛角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