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至古以來醫館名字大全集
《乾柴烈火》\r\n內地名好象叫《情系中葯房》的。。
❷ 古代醫院叫什麼
給皇室看病的叫太醫院隸屬於戶部
給老百姓看病的叫醫館
在葯店中有一些也給人看病的叫坐堂醫
沒有固定場所給人看病的叫遊方醫
治不好病亂開葯方的叫蒙古大夫
❸ 古代有醫務室嗎,有的話叫什麼
給皇室看病的叫太醫院隸屬於戶部
給老百姓看病的叫醫館
在葯店中有一些也給人看病的叫坐堂醫
沒有固定場所給人看病的叫遊方醫
治不好病亂開葯方的叫蒙古大夫
古代醫館及其別稱,古代老百姓生病了上哪看病去?大夫家裡。但這個「大夫家裡」是不具體准確的,確切地說,應該是醫館。
在古代,大夫常常將自己的家分出一些廳堂、房間來設作「醫館」,供診病和重病病人休息之用。醫館大都是賣葯、診病為一體的葯鋪兼醫館。隱居的大夫(神醫、巫醫什麼的)在城郊、深山、深谷里設立的葯庄也算是醫館(這種葯庄在小說中常見,但城裡的葯庄就大都是純粹的葯鋪了)。
在古代,中醫中通常只有藝業精且名氣大的資深老大夫,才能被達官顯貴請去府上為人診病,那麼報酬自然不少。不愁錢的大夫,有多少會閑得無聊在家裡開個醫館全天等待病人上門賺點「外快」呢?要知道,有那個閑工夫賺身份普通的病人的小錢,還不如研究醫書、配配草葯什麼的來得實在。
與之相反,開醫館的大夫大都是有本事但名氣不大的人,名氣不大,自然也就沒什麼人上門了。另外,身份高的,看病自然找「好」(名氣大)大夫,身份低的,窮,捨不得花看病的「閑錢」,通常情況下,患病都只喝姜湯啊白水什麼的,自己咬牙挺過去。
如此一來,醫館冷冷清清,許多大夫便做起了葯鋪老闆的「兼職」,但醫館開不下去的還是大有人在,於是,古代醫館少之又少,少之又少。
❹ 古代醫館的詳細資料,我是要寫小說的
清代名醫徐靈胎說:名醫者,時醫也。近代即廣為傳頌的京城「四大名醫」,正是受民眾廣泛推崇和信賴而長期形成的。
北京是古老的都城,經濟文化發達,且由儒而醫,名醫輩出。晚清、民國直至解放後,京城流傳著四大名醫的稱譽,他們就是「蕭孔汪施」,即:
孔伯華,擅治溫熱病(發高燒及部分傳染性疾病);
孔伯華(公元1884--1955),是我國近代一位具民族氣節的醫學家,幼承家學,研討古醫籍,解放前(1929年)曾與蕭龍友先生創辦北平國醫學院,歷時十四年,畢業生達七百餘人,1918年曾赴農村開展防疫工作,成績卓著,開我國防疫工作之先河,編有《傳染病八種證治析疑》十卷。擅長溫熱病學,喜用石膏……
蕭龍友,擅治虛勞病;
蕭龍友(1864-1962),為前清拔貢。精通文史,以文為醫,醫文並茂;善讀書,多批校,生前曾將一部《醫方類聚》贈送給北京中醫學院,我們在閱讀中,發現字里行間加批加議,勤求古訓,堪為後學楷模……
汪逢春,擅治濕溫病(一般多見於夏秋之交,由於暑熱與濕氣侵入人體,破壞了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引起病理變化,特別表現在胃腸消化或吸收機能的障礙上,而兼有熱象的稱為濕溫病);
汪逢春(公元1887-1948),擅長治療時令病及胃腸病,對於濕溫病多所闡發,啟迪後學。他的門人馮仰曾醫生在《中醫雜志》1958年第8號中介紹他的醫案數例,可見他的學術一斑。現摘要如下……
施今墨,擅治心臟病及其他內科雜病(如糖尿病、神經衰弱、高血壓病、氣管炎病等)。
施今墨(1884-1968),浙江蕭山人。十三歲從其舅李可亭先生學醫,弱冠追隨黃興奔走革命,後因宦海浮沉,棄政專以醫為業。民國初年提倡中西醫結合,嘗謂「中醫累積千餘年之經驗,必須與西洋醫學相結合,始能究明真理」。素主「中醫辨證、西醫辨病、辨證辨病相結合,總結疾病規律,才能取得古人理論精華,指導臨床實踐」,因此獨創一格,醫名大噪……
評論 | 2 0
❺ 中國古代的四大醫館
清代名醫徐靈胎說:名醫者,時醫也。近代即廣為傳頌的京城「四大名醫」,正是受民眾廣泛推崇和信賴而長期形成的。
北京是古老的都城,經濟文化發達,且由儒而醫,名醫輩出。晚清、民國直至解放後,京城流傳著四大名醫的稱譽,他們就是「蕭孔汪施」,即:
孔伯華,擅治溫熱病(發高燒及部分傳染性疾病);
孔伯華(公元1884--1955),是我國近代一位具民族氣節的醫學家,幼承家學,研討古醫籍,解放前(1929年)曾與蕭龍友先生創辦北平國醫學院,歷時十四年,畢業生達七百餘人,1918年曾赴農村開展防疫工作,成績卓著,開我國防疫工作之先河,編有《傳染病八種證治析疑》十卷。擅長溫熱病學,喜用石膏……
蕭龍友,擅治虛勞病;
蕭龍友(1864-1962),為前清拔貢。精通文史,以文為醫,醫文並茂;善讀書,多批校,生前曾將一部《醫方類聚》贈送給北京中醫學院,我們在閱讀中,發現字里行間加批加議,勤求古訓,堪為後學楷模……
汪逢春,擅治濕溫病(一般多見於夏秋之交,由於暑熱與濕氣侵入人體,破壞了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引起病理變化,特別表現在胃腸消化或吸收機能的障礙上,而兼有熱象的稱為濕溫病);
汪逢春(公元1887-1948),擅長治療時令病及胃腸病,對於濕溫病多所闡發,啟迪後學。他的門人馮仰曾醫生在《中醫雜志》1958年第8號中介紹他的醫案數例,可見他的學術一斑。現摘要如下……
施今墨,擅治心臟病及其他內科雜病(如糖尿病、神經衰弱、高血壓病、氣管炎病等)。
施今墨(1884-1968),浙江蕭山人。十三歲從其舅李可亭先生學醫,弱冠追隨黃興奔走革命,後因宦海浮沉,棄政專以醫為業。民國初年提倡中西醫結合,嘗謂「中醫累積千餘年之經驗,必須與西洋醫學相結合,始能究明真理」。素主「中醫辨證、西醫辨病、辨證辨病相結合,總結疾病規律,才能取得古人理論精華,指導臨床實踐」,因此獨創一格,醫名大噪……
❻ 中國古代的醫院叫什麼精闢點,多多益善。
醫館。
古代醫館及其別稱,古代老百姓生病了上大夫家裡看病。但這個「大夫家裡」是不具體准確的,確切地說,應該是醫館。
在古代,大夫常常將自己的家分出一些廳堂、房間來設作「醫館」,供診病和重病病人休息之用。醫館大都是賣葯、診病為一體的葯鋪兼醫館。
隱居的大夫(神醫、巫醫什麼的)在城郊、深山、深谷里設立的葯庄也算是醫館(這種葯庄在小說中常見,但城裡的葯庄就大都是純粹的葯鋪了)。
民間有這么一個傳說,明成祖朱棣的孝慈皇後患有乳疾,不少名醫診後都不見效,皆因無法直視,診斷困難。有一天來了一位道士,說能治好皇後的病。
但這道士只能遠遠地站在門外,不能進入皇後的房間。這道士想出了一個法子,讓人在皇後的手腕纏上一根絲線,通過這根絲線判斷皇後的脈象。
朱棣為了測試道士醫術的真假,暗中將絲線先後綁在皇後的玉環上和貓腳上,結果都被道士識破了,道士真的治好了皇後的病。這個傳說既說明道士的醫術相當高明,也從側面反映了古代男醫生給高貴婦女看病的難度。
民間女性同樣有封建禮教的禁錮,女子生病特別是患了婦科疾病往往羞於啟齒,或語焉不詳。有的女病人寧願病死也不願意公開隱私。元明善的《節婦》中,記載了一位乳房生瘡潰爛的寡婦馬氏,由於拒絕男醫生治療,最終喪命。馬氏說:「寧死,此疾不可男子見。」
❼ 中國古代清朝康熙年間的醫館叫做什麼名字
有,是給妃子、格格看病的,畢竟古代男女有別,從屬於太醫院,剩下的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