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古代有那些出名的鼎
西周麥鼎、青台遺址、司母戊大方鼎、商田告方鼎、商羊父丁方鼎、西周有盤鼎、西周寓鼎、西周史斿父鼎、戰國魏鼎、西周師旗鼎、青銅炊器、故宮藏乾隆朝仿古器、香爐、大盂鼎、大克鼎、革卦、井卦 ,毛公鼎
『貳』 古代所謂「九鼎」是指那九隻鼎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都有什麼樣的典故
代表九州
大禹九鼎乃是上古禹王親自鑄造而成,寓意九州一統,權有天下,這九鼎名稱也以當時九州之名冠之,分別為大冀、大兗、大青、大徐、大揚、大荊、大豫、大梁和大雍九鼎,可大可小,各有神妙,集齊之後更是天下至寶,威力莫測。
此後歷經夏商周秦一直到漢代,九鼎均密藏於宮中皇室之手,據說七國之亂、漢匈之戰漢朝之所以獲勝,九鼎都曾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可惜後來漢國連經王莽、赤眉軍和黃巾軍之亂,社稷傾頹,九鼎散落,連管軻這樣的半仙之人也算不出他們究竟都離散在何方。至於用法,倒是甚為簡便,鼎中腹部有一銅紐,只要輕輕按動,便能施展威力。像這只大揚鼎,鼎上篆有五帝之一的黃帝的苻菉,乃是天下鬼物剋星,不過因為九鼎沒有聚齊,所以每天只能使用一次作為限制。
『叄』 中國古代四大名鼎
中國古代四大名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大克鼎。
1、司母戊鼎,全稱為後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3、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鑄青銅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4、大克鼎又稱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時期)一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的青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陝西扶風(今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3)古代鼎名字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鼎,司母戊鼎的鍛造工藝:
司母戊鼎的鑄造工藝十分復雜。根據鑄痕觀察,鼎身與四足為整體鑄造。鼎身共使用8塊陶范,每個鼎足各使用3塊陶范,器底及器內各使用4塊陶范。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後再裝范澆鑄而成。鑄造此鼎,所需金屬原料超過1000千克。
而且,製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復雜的技術問題,同時必須配備大型熔爐。
後母戊鼎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後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致,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與傑出的技術成就,足以代表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
鑄造這樣大型的青銅器,首先要分別鑄出部件,然後再合鑄成為一個整體,工藝十分復雜。鑄造時需要二三百個工匠同時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此外,經光譜定性分析與化學分析的沉澱法所進行的定量分析,後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與戰國時期成書的《考工記·築氏》所記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從中可見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內在傳承。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
『肆』 一個大鼎有幾個名字,古時候的一種器物大的方形叫什麼鼎
鼎的作用為炊器、刑器、禮器。
一般為兩耳三足(圓鼎),或兩耳四足(方鼎)。
作為炊器的鼎一般沒名字,作為刑器和禮器的鼎上通常有銘文刻著名字,也就是說一個鼎只有一個名字。
望採納
『伍』 古代鼎的介紹
鼎是青銅器的最重要器種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一般來說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又可分有蓋的和無蓋的兩種。
有一種成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為一列,稱為列鼎,列鼎的數目在周朝時是代表著不同的身份等級的。列鼎通常為單數。據文獻及考古發現九鼎應為諸侯之制,七、五鼎為卿大夫,三、一鼎為士級。但天子之制為十二鼎,是雙數,但至今未見周天子之陵墓,故這個記載是否正確還有待證實。當然列鼎中的九鼎並非代表中央政權的九鼎。
關於「鼎」的來歷及作用: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於現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魚肉。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後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b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hào)京。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這種禮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響。為慶賀聯合國50華誕,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5年10月21日在聯合國總部,向聯合國贈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寶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慶典之際,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區贈送「民族團結寶鼎」,矗立於拉薩人民會堂廣場,象徵民族團結和西藏各項事業鼎盛發展。此舉意義深遠,文化內涵豐厚。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長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後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
現代漢字中的「鼎」字雖然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多次變化,但仍然保留著「鼎」這一事物的風范和形體特點,其物其字幾乎融為一體,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陸』 中國古代三大著名的青銅鼎
中國古代三大著名的青銅鼎分別是: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毛公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於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藏於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鼎內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物,道光末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由作器人毛公(廠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獸蹄形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銘文32行499字,乃現存最長的銘文。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館。
四羊方尊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2000年5月,中國歷史博物館首次遴選館藏青銅器十大頂級國寶,四羊方尊位列其中。2013年08月19日,四羊方尊被確定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名單。出土的同類青銅器有人面方鼎等。
後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傳說中喜歡吃各種食物的神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
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徑47厘米,重34.5千克,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鼎為直耳,半球腹,足為獸蹄形,矮短而莊重有力,鼎的口沿還裝飾有環帶狀的重環紋。整個造型渾厚凝重,飾紋簡潔古雅樸素,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是西周晚期的鼎由宗教轉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
『柒』 誰知道中華九鼎九個鼎分別的名字
九鼎復原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夏商周斷代工程科學家鄭光先生在揭幕儀式上表示:中華九鼎系大禹時期所鑄,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復原中華九鼎一直是全球炎黃子孫多年的夙願,九鼎復原專家委員會,先後查閱資料2000多萬字,整理各門類專家手稿500多萬字,歷時數年論證,終使九鼎得以重見天日! 揭幕儀式現場的歷史學家王老向記者介紹: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於現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魚肉。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 據悉在國外考古學界,中國的「鼎」一直都是學術熱點,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司母戊」大方鼎、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等,都是享譽世界的「華夏瑰寶」。 同時,由於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後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 據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周志強介紹:目前國內號稱「華夏第一、中國第一的鼎也有很多:如靈山大佛腳下的神州第一鼎、殷墟內的中華第一鼎--司母戊鼎、以及落成黃帝故里的「天下第一鼎」等等。 而九鼎重現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必然以其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價值而結束這種混亂局面,成為當之無愧的「華夏第一」;並同國家博物館目前的四大「鎮館之寶」:全世界最重青銅器「司母戊大方鼎」、最精美青銅器「四羊方尊」、最著名唐三彩「騎駝樂舞俑」,和最昂貴的「金縷玉衣」一道,讓中國國家博物館未來作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祖廟聖殿,十三億炎黃子孫的精神家園,而倍受景仰。
『捌』 古代商品鼎叫什麼名字四個字的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國之重器,鎮國之寶,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武官村吳家柏樹林(現殷墟王陵M260展廳)。此鼎形制雄偉,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高133厘米、重達875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已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現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圖案和形狀被定為國家博物館館徽。
『玖』 古代四大名鼎分別是什麼
四大名鼎分別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大克鼎。
『拾』 中國古代有個有名的鼎叫什麼名字
司母戊 後母戊鼎(一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