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建為什麼叫福建以前古代叫什麼
福建地名由來:因境內有福州、建州兩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周代以後,這方水土的名稱歷經變易。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才開始出現福建。福建自古稱「閩」。
福建自古稱「閩」,「閩」的意義就是門內供著一條蛇。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並不把它歸為「門」部,卻歸之「蟲」部,釋義是「閩,東南越,蛇種」。
古代百越的越族一個主要分支——閩越族生活在閩江流域和東南丘陵和沿海多蛇地區,以蛇為本氏族的象徵,或以蛇為圖騰,認為蛇是本氏族的祖先加以頂禮膜拜,因此閩越族在很長一段時間保留著崇蛇風俗,「披發文身,以像鱗蟲」,有斷發文身習慣,把蛇形刻畫於身上,以祈求避免遭受兇猛動物的侵害。
除「閩」之外,福建還有過「七閩」、「八閩」之別稱,現習慣稱「八閩」。「七閩」最早記載見於《周禮·夏官·職方氏》,書中說:「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郫、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七閩」起初是專指周朝時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為圖騰的閩族後裔部落,如唐代的賈公彥所作的《周禮疏》中說:「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也。」後來演變成泛指福建。
所謂「八閩」,是因為宋朝時稱為福建路,置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六個州及邵武、興化二個軍,共計有八個同級行政的機構,因而得名。
(1)福建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為山地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森林覆蓋率達65.95%,居全國第一。福建的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位,海岸曲折,陸地海岸線長達3751.5千米。福建以侵蝕海岸為主,島嶼眾多,星羅棋布,共有島嶼1500多個,海壇島為全省第一大島。
而且由於福建位於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由海路可以到達南亞、西亞、東非,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和中國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地區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依山傍海的特點也造就了福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且除了海壇島、鼓浪嶼、武夷山、泰寧、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風光外,還有土樓、安平橋、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觀。
⑵ 今天的福建在古代都有哪些名稱
福建:以福州、建州(今建甌)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福建簡稱閩。
⑶ 福建省為什麼叫福建福建省名字的由來
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明朝設福建省,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福建地勢呈「依山傍海」態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地跨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福建,遠古屬百越之閩越部落,《禹貢》屬揚州。在周朝為七閩地,春秋以後為閩越國。秦南平百越,置閩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認騶無諸為閩越王於此。漢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閩越地,封騶搖為東海王。
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騶無諸孫騶丑為閩繇王,復封余善為東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閩越國叛亂,漢武帝率軍平息,並以其地險阻,故遷閩越人於江淮流域,而福建隸屬於會稽南部都尉管轄。
(3)福建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福建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橫斷面略呈馬鞍形。
因受新華夏構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東向斜貫全省的閩西大山帶和閩中大山帶。兩大山帶之間為互不貫通的河谷、盆地,東部沿海為丘陵、台地和濱海平原。
福建地處泛北極植物區的邊緣地帶,是泛北極植物區向古熱帶植物區的過渡地帶。全省分布有高等植物4703種,約佔全國的14.3%,其中蕨類382種、裸子植物70種、被子植物4251種;其中蘭科植物有60屬119種6變種。
此外,有苔蘚361種、真菌486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52種,其中:國家Ⅰ級7種,國家Ⅱ級45種;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點保護珍貴樹木的有25種。全省可供開發利用的野生植物達3000多種。
⑷ 福建古代是什麼國
唐朝。
因境內有福州、建州兩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才開始出現福建。
福建,遠古屬百越之閩越部落,《禹貢》屬揚州。在周朝為七閩地,春秋以後為閩越國。秦南平百越,置閩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認騶無諸為閩越王於此。
漢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閩越地,封騶搖為東海王。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騶無諸孫騶丑為閩繇王,復封余善為東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閩越國叛亂,漢武帝率軍平息,並以其地險阻,故遷閩越人於江淮流域,而福建隸屬於會稽南部都尉管轄。
(4)福建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上古時期,現今中國東南廣大地區主要是越人的天下,分布著各式各樣的百越民族。漢人漢語尚未大規模進入。就連傳說中祖宗是來自中原的吳國也有「斷發文身」之風。
國王名中也頗有像「闔閭」、「夫差」之類難於用漢語解釋的名字。而由越人建立,以今浙江為中心的越國更是一度興盛,在勾踐帶領下擊敗吳國,北進中原。
彼時作為東南沿海一部分的福建自然也是越人的地盤。與江浙不同,福建當年完全游離於中國政權范圍之外,屬於地地道道的化外之地。到了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越國被楚國攻滅後,部分越國貴族南遷福建,形成閩越政權。
秦朝在福建設置閩中郡,但是也並未能對福建進行直接管轄,福建實際繼續由閩越首領無諸統治。秦末無諸積極參與反秦,並被漢高祖劉邦冊封為閩越王。直到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朱買臣率軍滅閩越國,將閩越人遷徙到江淮之間。
《史記·東越列傳》記載「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中央政權實質上放棄了閩地。直到西漢後期才設東治縣,隸屬會稽郡。
大概也正是由於閩越遭遇了如此大難,導致福建的百越殘留很大程度上還反而不如北邊的江浙地區。如江浙有盱眙、無錫、姑蘇、餘杭、餘姚、諸暨等越語地名,但福建則少見。
⑸ 福建在古代是屬於哪個地方的
是屬於東吳的。那時福建叫建安郡.
東漢末年,孫策在擊敗吳中豪帥嚴伯虎之後,親自謀劃平定冶縣。冶縣平定後,在閩北正式設立了建安(今建甌)、漢興(今浦城)、南平(今南平)三縣;接著,又打敗逃往侯官(今閩侯)的會稽郡守王朗,佔領侯官,並立縣。這是漢王朝第一次正式在福建地區立縣。此時,原冶縣(東冶)地就有了四個縣。建安十年(205)又轉討上饒,並分建安之桐鄉地,設立建平縣(今建陽)。這樣,漢廷第一次真正地在東冶(今福建)建立了五縣(建安、漢興、南平、建平、侯官),確立了政治統治。孫權於建安8年(203),確定了自己在東冶(今福建)的統治地位,在建安縣設立了南部都尉府,隸屬於會稽郡。這是一個軍事管制委員會性質的政權。吳永安3年(260),建立了建安郡城,這是福建轄境的第一座省城。建安郡的設立,標志著福建地區從此成了一個獨立的政治行政建制,標志著「會稽郡南部都尉府」、「冶縣」、「東冶」等提法退出了歷史舞台。建安郡的建立,使福建從此被正式納入了中國古代郡縣制的軌道,結束了「此前不通中國」的局面,標志著「七閩,至三國吳時,始通中國」(乾隆福州府志),即正式接受中央王朝統治。當時福建重心在閩北,中心在建安。「建安」是當時福建疆域的代稱。
另外的再說一點:
閩字最早出現於周朝,閩與八閩,都是福建省名的簡稱和別稱。「閩」是最原始的名稱。《山海經·海內南經》說:「閩在海中」,這說明福建在遠古時代,還是屬於海浸之區。
八閩,則是從北宋開始。關於八閩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福建古為閩地,北宋時始分為八州、軍,南宋分為八府、州、軍,元分八路,因有八閩之稱;另一種是《辭源》的說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興化、建寧、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為八府,所以有八閩之稱。建、延、邵、汀,為上四府;福、興、漳、泉,為下四府。共八府,號稱「八閩」。
唐朝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為了加強邊防武裝力量,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設「福建經略使」(軍事長官職稱),它和福州都督府並存。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福建」名稱。
⑹ 福建在明朝的稱呼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
⑺ 福建省 古時候叫做什麼
「閩」最早出現在周朝,西周時福建稱閩越,《周禮·夏官》稱七閩。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設置閩中郡,治東冶(今福州),福建為閩中郡轄區的一部分,從此福建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出現在中國的版圖上。漢高祖立無諸為閩越王,都東冶。西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立為冶縣(後復名東冶),東漢改為東侯官。漢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析東侯官置建安縣,此時福建有侯官、建安、南平、漢興和東冶5個縣。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設置建安郡,治建安(今南安市豐州鎮),轄建安、南平、將樂、建平、東平、昭武、吳興7個縣。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設置晉安郡,治原豐,屬揚州。南朝梁天監年間析晉安郡置南安郡,治南安;陳永定年間析晉安郡置閩州,改晉安郡為豐州。隋代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廢郡,改豐州為泉州,大業初年(公元605年)更名為閩州,大業三年又廢州改設為建安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建安郡為建州,治閩縣(今福州);武德五年設置豐州,治南安,武德六年分置泉州,治閩縣;貞觀初年(公元627年)豐州並入泉州;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析出泉州南部設置漳州,治漳浦(今雲霄);聖歷二年(公元699年)泉州析地設置武榮州,治南安;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武榮州更名為泉州,治晉江,後改泉州為閩州,治閩縣(今福州);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閩州更名為福州;開元二十一年設置福建經略使,「福建」之稱由此始;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屬江南東道,改福建經略使為長樂經略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長樂郡為福州都督府,經略使改為都防禦使;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升格為節度使;大歷六年(公元771年)置都團練觀察處置使;乾寧三年(公元896年)置為威武軍節度使,治福州。五代時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封王審知為閩王,貞明六年(公元920年)在福州設立大都督府;後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福州升為長樂府;後晉開運二年(公元945年)改長樂府為東都。宋代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設立福建路,下轄福、泉、建、汀、漳、南劍6州和邵武、興化2軍,時全省已有42個縣。元代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在泉州設立行宣慰司,第二年改為行中書省,後行省遷回福州。明代改設福建布政使司,治福州,轄8府1州60縣。清代繼承明制,省轄府、縣兩級,省府之間設道;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福建省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台灣從福建析出設立台灣省;清末,全省行政區劃為寧福、興泉永、汀漳龍、延建邵4道,福州、福寧、興化、泉州、汀州、漳州、延平、建寧、邵武9府,永春、龍岩2州,58縣、6廳。
⑻ 古代福建叫什麼
閩南
⑼ 福州古稱什麼
福州古稱三山。
唐末,王審知主閩,建閩國,在子城外築羅城和南北夾城,北面橫跨越王山(即屏山),並將南面九仙山(即於山)、烏石山圍入城中,開鑿了繞護羅城南、東、西三面的大壕溝,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環流」的獨特城市格局,福州從而有「三山」別稱。
(9)福建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福州擁有7000多年歷史文化積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生生不息的歷史長河給福州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古跡。古城總體格局「三山兩塔一條街」未湮可辨,古城中軸線保留至今(全國唯一),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歷史文化街區保存較為完整。
福州全市擁有19處歷史地段,已確定和公布的歷史建築共4批654處。2017年12月,福州市被國家住建部列為全國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全國僅10個)。這組數字蘊藏著不可再生的城市歷史信息和寶貴的文化資源,承載著福州的歷史文脈與城市記憶。
⑽ 福建在古代又稱什麼
福建在古代又稱:閩越國、閩、八閩、八閩大地、福建、海西等。
1、福建「八閩」名稱的來歷:
北宋時期,置福建路,行政區劃為福、建、泉、漳、汀、南劍六州及邵武、興化二軍。南宋孝宗時升建州為建寧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軍;府、州、軍實際是同一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福建號稱「八閩」。
2、福建「閩」名稱的來歷: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設閩中郡。漢時稱福建為閩越國。唐開元年間設福建節度使,管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兩州的名字組成的。元設福建行省。明設福建省。轄區古為閩越族聚居地,故簡稱「閩」。一說因境內有閩江,故簡稱「閩」。
(10)福建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福建介紹: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福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南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福建省陸地總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福建地勢呈「依山傍海」態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地跨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截至2017年底,福建省下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岩、三明、南平、寧德等9個地級市,共有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