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寶寶起名 > 古代禮物名字

古代禮物名字

發布時間:2021-03-31 07:36:56

古代把「禮物」叫做什麼「禮物」一詞是什麼朝代出現

古時候 叫做
贄(ZHI)
禮物應該是近代才出現的

Ⅱ 禮物的古文怎麼說

1、禮物的古文用「禮」。
2、例如: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晉書·陸納傳》
又如:財禮(彩禮。定婚時男家送給女家的財物);禮券(用以代禮物之券)。

Ⅲ 古代結婚禮物有些什麼

定親

定親前議親,議親始議「小禮」,在買賣婚姻年代均討價還價。一般「四洋紅」或「六洋紅」(綢緞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兩只、金耳環一副;聘禮,小禮三十六,中禮六十四,大禮一百廿(銀圓);食品,個數「六十四」,即包頭64對、油包64隻、麻餅64隻等,尚有老酒2擔至8擔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稱。定親後,男方將上述禮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禮多為金團、油包及閨女自做的綉品。定親憑證,男方送「過書」,俗稱「紅綠書紙」(紙張兩層外紅內綠),女方送「回貼」認可,俗稱「文定」。故舊時夫妻吵嘴,妻子常說我是有「紅綠書紙」的,以此抑制丈夫。繼「文定」後擇吉迎娶,由擇日店揀「好日」的日子。親友送禮,婚禮多是現金,或喜幛、喜軸,並書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禮多為綉花或綢緞被面、被頭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紅棗、花生、桂圓、蓮子,寓「早生貴子」意。

舊時有媒人首次進門不能喝茶的習俗,謂「媒不飲茶」,說喝了茶要沖淡婚事。又稱媒人為「媒百櫥」,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謝媒酒」,但婚後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調解責任。

成親

請吃酒 迎親日子叫「好日」。俗諺「請吃酒,掗拜生」,好日前新郎拿著紅紙「知單」請長輩親友吃喜酒(好日酒),長輩要在自己姓名下寫上個「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習俗,雙方父母親請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蓮子,討「五子登科」彩頭。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轎前擔」,一般為鵝2隻、肉l方、魚2尾等。

看嫁資 男方去女方搬嫁資(嫁妝),女方置嫁資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器物披掛紅色綵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於廳堂供人觀看,亦叫「看嫁資」。由阿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

安床伴郎 迎親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婦女,取24雙筷子系扎紅線,安放新郎席子下,稱「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裡,由一個父母雙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於床的里邊,稱「伴郎」。晚上要給這個小儇吃包子、花生、雞蛋,寓「包生兒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離開時,要給紅包,俗稱「挈出尿瓶」。

Ⅳ 古代送什麼禮物最合適

俗話有說:「投桃報李。」固然當今社會,許多時分對這句話的運用已偏離了它的原本寄義,但是在現代,前人但是這句話的忠厚信奉者。早在先秦,就有了帶禮品登門拜探友人的習俗。不外,帶甚麼禮品是有考究的,不克不及像如今隨意買個果籃就去了,要能暗示出良好的教化和真摯的情意。

甚麼禮品最適宜呢?《儀禮·士相見禮》篇有載:「士相見之禮。摯,冬用雉,夏用腒(jū)。左頭奉之。」意義就是:處於「士」這一階層的人互相送禮,帶的禮品,冬季用野雞,炎天用曬乾的野雞。主人要雙手橫著拿野雞,雞頭向左(不知道為何是這么一個詭異的姿態)。僕人也要再三推託,暗示本人無德能幹,不克不及承受這么貴重的禮品(固然,最初仍是會承受的)。

假如是士醫生階層的,禮品就要上升一個層次了。「下醫生相見以雁,飾之以布,維之以索,如執雉。上醫生相見以羔,飾之以布,四維之,結於面;左頭,如麛(mí)執之。」下醫生互相送禮,用大雁,還要給大雁裝扮一下:以布來粉飾,以繩子來捆縛它的雙足,與手執野雞一樣的禮儀;上醫生互相送禮,要用(愈加貴重的)小羊羔做禮品,以布來粉飾,並用繩子栓上羊羔的前足和後足,再從羊羔的下腹部穿出於後背穿插,在胸前打結。羊羔頭向左,像手執小鹿一樣,兩手抓著羊羔的前後蹄,奉與僕人。

從前人的送禮禮儀來看,我們不難推斷出,身份位置越高的人,收到的禮品就越貴重,越能襯托出僕人高潔的操行和美好的品德。依據這個「定律」,處於社會最頂層的「諸侯」,也只要珍禽美玉才幹配得上他們的身份。固然,諸侯是不會隨隨意便親身去別國串門子的,他只需求派一個代表,帶上禮品就行了——「凡執幣者,不趨,容彌蹙(cù)覺得儀。執玉者,則唯舒武,舉前曳踵。」假如帶著錦帛珍禽之類的參見君主,不克不及冒冒失失的沖過來,要顯得恭順謙虛,不寒而慄的走過來。假如帶的是圭、璋等美玉,那就更要漸漸的走,拖曳著腳後跟小步前行(不克不及一個沖動玉碎了)。或許能夠了解為:去別國出使,謙虛一點才不會沒命。

固然,貴重的美玉是不多見的,諸侯收到這么的禮品不克不及就心大的往寢宮一擺,打發使者回去了。這是要結仇的。要像之前的「士相見禮」一樣,再三暗示不克不及收這么貴重的禮品,叫「辭玉」。比及禮儀做足了,再暗示「既然這么那我只好承受了」,稱為「受玉」。
不外,不要覺得工具收下了就是本人的了。由於第二天,要「回禮」,也就是把前一天收到的工具再一成不變的璧還。士和醫生之間就算了,權當串門談天了。只要交往諸侯國之間的青鳥使最為苦逼,比及外交活動完畢,要帶上他國君主的「還玉」,再一起波動、心驚肉跳的返國。
有人要問:為何這么費事?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實在,這暗示了事先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重禮輕財的社會思惟,表達了互相尊敬、友好相處的志願。也一定程度上停止了「屢禁不止」的受賄行賄習尚,避免「厚利」思惟的大范疇傳達。

Ⅳ 古代放禮物的東西叫什麼

木匣子、箱子、小錦盒等等。

Ⅵ 古代有寓意的禮物

很多男孩子又在想怎麼給姑娘送禮物,因為送不好反而會讓人誤會。而在古代,雖然古人並不會過520這樣引申而來的節日,但同我們今天一樣,對於送給姑娘的禮物也是慎之又慎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古人送給姑娘的禮物都是什麼樣的吧。

1、纏臂金

何以致拳拳? 綰臂雙金環

「綰臂雙金環」指臂釧,又稱纏臂金,這是一種我國古代女性的纏繞於臂的裝飾,是用金銀帶條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纏臂金的奧妙在於戴上之後無論從什麼角度看,所見都為數道圓環,而相互不關聯,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蘇東坡《寒具》詩雖然是寫一種叫饊子的食物,但詩中「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的句子更讓人聯想到一個戴著纏臂金的女子於濃睡未醒中,帶出幾許醉意的嫵媚,由此也可見臂釧為古代女性容色增輝的效果。 南宋女詞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別》中寫道:

調朱弄粉總無心,瘦覺寒餘纏臂金。

別後大拼憔悴損,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學禁錮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於沖破藩籬,熱烈追求個人幸福的女子,這首詩表達了她與戀人分別後肝腸欲斷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漸消瘦,憔悴,以至於纏臂金都松脫了。可惜她到底沒有見到她思念的人,因為她愛的人最終選擇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寫下「待封一傷心淚、寄與南樓薄倖人。」後抑鬱而終。

2、戒指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南朝劉敬叔《異苑》中 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後面無期,以指環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 見指環如見其人,指環之重躍然詩里。《全唐詩.與李章武贈答詩》的題解中注釋說,唐時,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贈詩道: 「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

後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早已憂思而死,指環只是空留悵惘。宋李昉《太平廣記》里說後來李章武與王氏子婦的靈魂神會於王氏宅中,這應該是人們對愛情結局的美好願望。 到了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為只由男子贈與女子,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贈饋方式是類似的。范攄《雲溪友議》中寫書生韋皋少時游江夏期間,與少女玉簫從相識到相戀的故事。韋皋臨回家鄉前送給玉簫一枚玉指環,發誓少則五年,多則七年後會來娶玉簫。然而七年光陰過去了,薄倖的韋皋卻不復再來,

Ⅶ 古代用品名

【菱花銅鏡】

古書中描寫的閨中的女兒家多半是自戀的,在她愛上一個人以前。她先迷戀的人是自己,她最好的閨友是鏡子。最有名的鏡子是一條叫做若耶的小溪吧,那個在溪畔浣紗的姑娘美麗的倒影把魚兒都羞得潛到了水底,留下了千百年說也說不完的故事。

銅鏡在古代用以梳妝照面和照妖辟邪,現存最早的銅鏡出土於殷墟的婦好墓,想必一個協夫出征的女子英雄心底也是極愛美的,更不要說世間平凡的女子了。在西漢年間,人們就開始用銅鏡作為男女愛情的表記、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生前互相贈送,「朝夕相伴」,死後隨之埋入墓中,以示「生死不渝」。

唐蘇鄂《杜陽雜編》里有一個「破鏡重圓」的故事,記述了南朝樂昌公主與駙馬徐德言歷經了磨難與悲歡後終得相聚。現今仍常用以比喻夫妻失散後重逢或離異後重歸於好。宋代黃堅《沁園春》里寫:「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近得伊」。不由得讓人想到《紅樓夢》里那一場鏡花水月的夢境,那一場深深的無望的愛情。

【褻衣】

古代女子的內衣最早被稱為「褻衣」。「褻」意為「輕浮、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迴避和隱諱的。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於漢朝。古代女子內衣蘊藏著不盡的昔日情懷,「前圓後方,前短後長,這是應和天地人合一的傳統理念;過腰、胸、肩等分別系帶,是為了在流動中達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袋口的拼接處,必須綉上小幅圖案來遮住線的結點,保持畫面完整,這便是所謂『出境生情』」,且匯聚了綉、縫、貼、補、綴、盤、滾等幾十種工藝,用以表達不同的主題。可惜有些工藝,今天已經失傳。

《紅樓夢》六十五回寫尤三姐「鬆鬆挽著頭發,大紅襖子半掩半開,露著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和賈珍、賈璉兩個牛黃狗寶喝花酒,洋洋灑脫、嬉笑怒罵,把兩個不知恥的男人耍了個夠。可等她日思夜想了五年的柳湘蓮冷臉出現時,她淚如雨下卻連一句辯解的話也說不出來,惟有一死表明心跡,可憐「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

【青絲情絲】

青絲纓絡結齊眉,可可年華十五時;
窺面已知儂未嫁,鬢邊猶見發雙垂。

這是《竹枝詞》里的句子,古代女子十五歲謂及笄之年,青絲的故事也就此開始,頭發是古代女子感情的載體,青絲,就是情絲。一縷情絲,總是要以所愛的男子為寄託,猶如藤蘿之依附喬木。在古人筆記中傳世的愛情故事處處可見古代女子以秀發相贈、以身心俱陳的篤定情長,而這些故事大都以男人的背信收梢。剪下一縷青絲當做信物贈給情人時,她並不知道那絲絲縷縷最終纏住的只是自己。有一個上古時代的傳說:巴人首領廩君率船隊順清江西征,在鹽池與美麗的鹽水女神相愛,廩君把自己的一綹頭發送給女神說:「結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但廩君不願停止西征的腳步,女神戀戀不舍化做飛蟲攔住了他的去路想挽留他,廩君就在陽石之上一箭射死了女神,女神死時脖頸上還纏繞著他送的頭發……「結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

【梳篦】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使頭發潔凈無塵、絲絲相現早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插梳的習慣。春秋以前的梳子形制復雜、裝飾考究,但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化妝品】

戰國時期的女子已開始鉛粉撲面、黛黑畫眉把自己變媸為妍。宋玉之《大招》中即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長袂拂面,善留客只。」之說。《韓非子》也雲:「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當然,最有名的話還是出自《戰國策》中那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古代的妝粉,有兩種成份,一種以米粒研碎後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從「米」,從「分」。另一種是糊狀的面脂,俗稱「胡粉」。因為它是化鉛而成,也稱「鉛粉」。
除米粉、鉛粉外,妝粉也有用其它物質製作的。如在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製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製成的「珍珠粉」;在清代,有用滑石及其它細軟的礦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粉的顏色也從原來的白色增至多種顏色,並摻入了各種名貴的香料,使之更具迷人魅力。
古代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是胭脂。胭脂亦作「焉支」、「燕支」,它是一種紅色的顏料,也是妝面的主要用品,類似今天我們用的腮紅。

【手帕.穿心合】

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女孩子用手帕了,而手帕於古代的女子是首飾一樣的閨私,它通常被疊成同心方勝掖在臂釧里。手帕是體己而溫暖的,因此古代女子結拜金蘭姐妹也稱「手帕交」。在手帕的一角綴上圓環其餘三角從中穿過,即稱「穿心合」,裡面裝著的或許就是一場女兒家的心事。《紅樓夢》第二十四回寫痴女兒小紅遺帕惹相思,最終成就了一段情緣。這一塊小小的方巾曾在幾千年啞默無聲的女性世界裡傳遞了多少情感。漫訝青衫易濕,紅綃更是沾滿了淚,唐代李節度使姬的詩《書紅綃帕》中寫到:
囊裹真香誰見竊,絞綃滴淚染成紅。
殷勤遺下輕綃意,好與情郎懷袖中。
身心並陳的思念就是如此真切的淚如雨下,貞順自守、寂寞無聲的時光里,尺素綾帕承載了古代女性蘊籍綿長的相思和離愁,一程又一程山高水長的等待……

【合歡被】

亦作「 合懽被 」。織有對稱圖案花紋的聯幅被。象徵男女歡愛。《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懽被。」 唐 白居易 《庾順之以紫霞綺遠贈以詩答之》:「不如縫作合歡被,寤寐相思如對君。」 唐 溫庭筠 《織錦詞》:「為君裁破合歡被,星斗迢迢共千里。」

《紅樓夢》作者曾很細致的描寫過探春的閨房:「三間房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書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 的白菊花。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幅對聯,乃是顏魯公的墨跡。」

關於古代服飾的

(中國服飾簡史):
http://www.wenyi.com/culture/fushi/fsjs.htm

另:還有一個關於官員服飾文化的:
http://..com/question/27961290.html?fr=qrl3

關於古代錢幣方面的

http://..com/question/15766386.html?si=3
http://..com/question/35586435.html?si=1(鑒別古錢幣的)

關於女性發式,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http://..com/question/16038147.html?fr=qrl3

中國古代書案用品欣賞

轉自http://tieba..com/f?kz=329910767

禮俗,古代用品
一,冠禮
周代貴族男子二十歲時,由父親在宗廟為其主持冠禮.行禮前通過占筮選定加冠的日期和來賓.行禮時由來賓加冠三次:首先加緇布冠,表示從此有了統治別人的特權;其次加皮弁,表示從此要服兵役;最後加爵弁,表示從此有權參加祭祀.向來賓敬禮後去見母親,又由來賓取"字",然後去見兄弟姑姊,最後戴禮帽穿禮服帶禮品去見國君,卿大夫,鄉先生.主人向來賓敬酒贈禮品後,冠禮結束.
男子加冠後可以娶妻.女子十五歲時行笄禮,結發加笄,在頭上盤成發髻,表示年屆成人,可以結婚了.
禮 俗
緇布冠
皮 弁
爵 弁
笄 禮
二,婚禮
春秋時代,諸侯娶一國之女為妻(嫡夫人),女方以侄娣隨嫁,此外還有兩個和女方同姓的國家送女兒陪嫁,也各以侄娣相從.通稱為"媵".到了戰國,便沒有媵的制度了.
古代女子出嫁叫"歸",出嫁的女子以男家為家.
古代的婚禮從訂婚到結婚有六種程序,叫"六禮":
1.納采,男方向女方送點小禮物(一隻雁),
表示求婚.
2.問名,男方問清楚女子的姓名,以便回家
占卜吉凶.
3.納吉,在祖廟卜的吉兆後到女家報喜,也
要送一定的禮物.
4.納征,這等於宣告訂婚,要送比較重的
聘禮,即致送幣帛.
5.請期,選定完婚吉日,向女方徵求同意.
6.迎親.其中納征和迎親是最重要的.
三,葬禮
在古人的觀念中,人死後靈魂不滅,所以要舉行一定的儀式,使靈魂得有好的處境.
人將死時,用新絮放在臨終的人的口鼻上,看是否斷氣,這叫"屬纊".
人初死,要遣人上屋頂向北方為死者招魂,這叫"復"
"復"而不醒,然後辦理喪事.先給死者沐浴,然後給死者裹上衣服,叫"小斂",置入棺材叫"大斂".
斂時死者口中必須放進米或玉,叫"飯含".
入斂後停喪待葬叫"殯",出葬叫"出殯".
送葬規矩是白衣執紼,紼是拉柩車的繩子.執紼的原意是親友幫助拉車,實際上只是形式.
四,祭禮
古人對祭禮是非常重視的,與戰爭一起被列為國家的兩件大事.祭禮的名目和禮儀極其繁多,不能一一敘述,下面僅據《周禮》簡單介紹周代的大祀,中祀,小祀.
大祀是指立天地宗廟,用玉帛和純色的牲加在柴上焚燒使煙氣上升來祭祀昊天上帝.
中祀是指立日月星辰,用牲和幣分布在柴上焚燒使煙氣上升來祭祀日月星辰.
小祀是指立風師雨伯等,用牲加在柴上焚燒使煙上升來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伯等.
另外,用血滴在土上來祭祀社稷,用牲與玉幣埋在地下或水中來祭祀山林川澤,用劈割過的牲來祭祀山林川穀丘陵和萬物的小神.祭祀先王,春天叫祠祭,夏天叫禴祭,秋天叫嘗祭,冬天叫 祭.四季祭祀先王時由大宗伯主持,王,後及大臣都要參加,是極其隆重的.
古代用品
【古代食器】
簋(gui),形似大碗,人們從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種長方形的盛裝食物的器具,用途與簋相同,故有"簠簋對舉"的說法.
豆,像高腳盤,本用來盛黍稷,供祭祀用,後漸漸用來盛肉醬與肉羹了.
盂,盛飲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圓形之足.盆盂,均為盛物之器.
案,又稱食案,是進食用的托盤,形體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進食時常"舉案齊眉",以示敬意.




匕,是長柄湯匙;
俎,是長方形砧板,兩端有足支地.
箸,夾食的用具,與"住"諧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諱故取反義為"快",又因以竹製成,故加個"竹"字頭為"筷",沿用至今.




【古代炊具】
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後開始用青銅製作.鼎腹一般呈圓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說;鼎的上沿有兩耳,可穿進棍棒抬舉.可在鼎腹下面燒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別較大.
鑊是無足的鼎,與現在的大鍋相仿,主要用來烹煮魚肉之類的食物
甑,是蒸飯的用具,與今之蒸籠,籠屜相似,最早用陶製成,後用青銅製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許多孔眼,置於鬲或釜上,甑里裝上要蒸的食物,水煮開後,蒸氣透過孔眼將食物蒸熟.
鬲與鼎相近,但足空,且與腹相通,這是為了更大范圍地接受傳熱,使食物盡快爛熟.鬲與甑合成一套使用稱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體積比鼎小.






【古代酒器】
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稱,作為專名是一種盛酒器,敞口,高頸,圈足.尊上常飾有動物形象.
壺,是一種長頸,大腹,圓足的盛酒器,不僅裝酒,還能裝水,故後代用"簞食壺漿"指犒勞軍旅.
彝,卣(you),累(lei),缶(fou),都是形狀不一的盛酒器.
爵,古代飲酒器的總稱,作為專名是用來溫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溫酒.
角,口呈兩尖角形的飲酒器.
觥(gong),是一種盛酒,飲酒兼用的器具,像一隻橫放的牛角,長方圈足,有蓋,多作獸形,觥常被用作罰酒





晨肇寧角
杯,橢圓形,是用來盛羹湯,酒,水的器物.杯的質料有玉,銅,銀,瓷器,小杯為盞,盅.
卮,也是一種盛酒器,《鴻門宴》中有"卮酒安足辭"之句.


【古代傢具】
床,是席子以後最早出現的傢具.一開始,床極矮,古人讀書,寫字,飲食,睡覺幾乎都在床上進行.
魏晉南北朝以後,床的高度與今天的床差不多,成為專供睡覺的傢具.
唐宋以來,高型傢具廣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幾,長案,櫃,衣架,巾架,屏風,盆架,鏡台等,種類繁多,品種齊全.
各個朝代的傢具,都講究工藝手法,力求圖案豐富,雕刻精美,表現出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派,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獨特風格與樣式,對世界不少國家產生過深遠影響.
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傢具,最早由樹葉編織而成,後來大都由蘆葦,竹篾編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見席子的應用是很廣泛的.

Ⅷ 古代禮品有哪些

最風雅的禮物

清代詩人袁枚和老師——兩江總督尹繼善經常吟詩唱和,各呈其能。某年除夕,袁枚派人在臨近子時之際給老師送去一首詩:知公得句便傳箋,倚馬才高不讓先,今日教公輸一箸,新詩和到是明年(大意是:您看到這首詩時已經新年了,即使您才思再敏捷,寫好和詩也是第二年的事了,您就認輸吧)。老師看完哈哈大笑。

最闊的禮物

晚清名臣左宗棠每年春節都要給軍機大臣潘祖蔭送1000兩銀票,外加一份厚禮,以報答其冒險救命之恩。咸豐年間,左宗棠在湖南巡撫幕府中襄理軍務,因恃才傲物得罪了滿族官員,被彈劾。潘祖蔭雖與左宗棠素不相識,但素聞其能,遂不計禍福,上疏為其辯白,並力薦其能,左宗棠方免一死。

最文雅的紅包

明清時期,臨近春節,各地官員都要給大小京官送紅包,稱作炭敬,就是取暖費的意思。夏天也送,叫冰敬,防暑費之意。炭敬的金額不等,最低8兩銀子。裝著不同面值銀票的信封上各有一個文雅的名稱:40兩的寫著「四十賢人」(古書名),300兩的寫著「毛詩一部」(因為《詩經》號稱三百篇),1000兩的寫著「千佛名經」(佛經名)。

最倒霉的禮物

乾隆年間,有官員進貢上好徽墨,墨上有「萬壽無疆」四個金字,乾隆皇帝很喜歡。沒想到,磨到後來變成了「萬壽無」,進貢墨的人因此受到嚴懲。

最被歪曲的禮物

晚清大臣張蔭桓出使西洋歸來,在巴黎花重金購得一顆綠寶石,曾為拿破崙所有,獻與慈禧太後。但他忘了帶禮物給大太監李蓮英。一日,慈禧在賞玩綠寶石,贊不絕口,李蓮英接了一句:「真難為張蔭桓想得周全,難道咱們就不配用紅寶石?」慈禧聞之勃然變色,因為她一生的心病就是沒當過皇後,而傳統習俗中,妻穿紅,妾穿綠。張蔭桓從此失寵。(姚冬琴 張偉)

Ⅸ 古代稱「禮物」為什麼

在我國的漢字中,「禮」的本意原是「敬神」,到後來才演變成人們的一種行為規范。
禮起源於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在祭祀中,人們除了用規范的動作、虔誠的態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還將自己最有價值、最能體現對神敬意的物品(即牛、羊等犧牲)奉獻於神靈。也許從那時起,禮的含義中就開始有物質的成分,禮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現,即禮物。
「禮物」一詞由兩個字組成。「禮」的意思,是儀式、禮節以及諸如忠孝等道德理念。
「物」的意思是物質的東西。值得注意的是,從詞源上講,這個漢語詞暗示了禮物(gift)不只是物質的禮品(present),它承載著文化的規則(禮節)並牽涉到儀式。所以,無禮之物就只是物品而不是禮物。
禮物最初來源於古代戰爭中由於部落兼並而產生的納貢,也就是被征服者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隸等;以表示對征服者的服從和乞求征服者的庇護,史書中曾有因禮物送得不及時或不周到而引發戰爭的記載。如春秋時期,因楚國沒有按時向周天子送一車茅草,從而引發了中原各國聯盟大舉伐楚的戰爭。
衣物、珠寶、食物及田宅等更是平凡的禮物,在古代,人也被作為特殊的禮物贈來送去。古代美女西施被范蠡當作禮物獻與吳王夫差,王允在施用連環計時,將貂蟬當作禮物送給董卓。在古希臘的斯巴達,奴隸主之間互贈奴隸更是極其平常的事。
在古代,禮物可以是錢幣類的金銀等;史籍中常有天子賜予諸侯和功臣以「千金」、「萬金」的記載。也可以是工具、武器等專用器械,如馬等具有特殊作用和意義的動物常被當作禮物贈送,關羽坐下的「赤兔馬」、劉備騎乘的「的盧」,分別為曹操、劉表所贈。

Ⅹ 古文中關於"禮物"的詞語還有哪些

贄、天賜之禮 、承天應物、典禮文物、手信

閱讀全文

與古代禮物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岩名字寓意 瀏覽:278
製作名字的軟體叫什麼 瀏覽:460
好聽的游戲情侶名字大全 瀏覽:856
姓名帶薇的女孩名字 瀏覽:861
冬櫻開頭名字 瀏覽:168
晞彤這個名字寓意 瀏覽:446
貓咪名字大全phpwind 瀏覽:958
李性四個字的名字 瀏覽:956
lol好聽的名字 瀏覽:909
善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295
張翊澤名字打分 瀏覽:389
帶瑾的女孩高雅名字 瀏覽:886
2016女孩名字大全及寓意 瀏覽:170
三個字酒店名字 瀏覽:658
1999年12月18男孩名字 瀏覽:807
自己名字的含義作文 瀏覽:267
貸款公司小組名字大全 瀏覽:13
古代宮賦名字 瀏覽:934
四個人的微信群名字 瀏覽:300
怎麼看名字五行缺啥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