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茶在古漢語中有什麼別稱
1、茗
大約在東漢時始用來表示茶,現在與茶字基本通用,為茶之雅稱。晉代的郭璞註:「今呼早采者為茶,晚采者為茗」。
2、不夜侯
茶的雅號。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中說:「飲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別稱不夜侯,美其功也。」
3、滌煩子
唐代施肩吾詩雲:「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古人謂茶能消除煩惱,故稱。
4、余甘氏
茶的雅稱。宋代李郛《緯文瑣語》說:「世稱橄欖為余甘子,亦稱茶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
5、荼
《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
② 古代茶名
古代茶名有:廬山雲霧茶、龍井茶、六安瓜片、黃山毛峰茶、安溪鐵觀音等。
1、廬山雲霧茶是漢族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中國名茶系列之一,屬於綠茶中的一種。最早是一種野生茶,後東林寺名僧慧遠將野生茶改造為家生茶。始於漢朝,宋代列為「貢茶」。
2、龍井茶區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里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土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
3、六安瓜片是國家級歷史名茶,中國十大經典綠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4、黃山毛峰茶起源於清代光緒年間,黃山茶的採制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採摘期,採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
5、安溪鐵觀音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奼紫嫣紅,冠絕全國。
(2)茶古代的名字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茶文化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准則,對漢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
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而且,在中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歷代茶人富有創造地開發了各種各樣的茶類,外加茶區分布廣泛,茶樹品種繁多,制茶工藝不斷革新,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茶類。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統一規范的分類方法,有的根據製造方法不同劃分,有的根據茶葉外形來劃分,有的按初、精製情況劃分。
當然,在眾多的茶類劃分中,運用最廣泛、最權威、認知度最高的當屬中國六大茶類,即綠茶、紅茶、青茶、黑茶、白茶、黃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名茶
③ 古代茶的名字及朝代
雪頂含翠是菜哦。
按年代不同,茶品無論從外觀口感製法喝法差別都很大,從唐代開始,大大小小,知名不知名的不知凡幾。
從你舉得例子上看,可能是想找找比較稀少,名字右有點意思的茶。那就列舉幾個,有些只留名字,沒有很明確的說明啊。
唐:比較為人所知的有50多種,例如:顧渚紫筍,神泉小團,香雨,東白,邕湖含膏,蒙頂石花,小江園,西山白露等
宋:大體常見的有90多種,雙井茶,臨江玉津,青鳳髓,納溪梅嶺,巴東真香,龍芽,信陽茶,西庵茶等等。
元:據說也有40多種,頭金,泥片,獨行,大石枕,大巴陵,小巴陵,青口,龍溪,早春等等。
明:因大規模廢團改散,茶種比較亂一點,有名的有五十多種,碧澗,火井,薄片,舉岩,騎火,麥顆,雲腳,小四峴春,綠昌明,新安松羅,天目茶等等。
有很多茶名延續了好幾個朝代,也許有一些變化的,但推論變化不大,但具體什麼樣,很難說的清,很難考證,一些資料說的都籠統又概括,有的也互相矛盾。個人意見是普通人不用深究。
清代的和現代的茶就比較相近了。武夷岩茶,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婺源綠茶,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廬山雲霧,施恩玉露,這些都是現在比較常見的茶。還有些不太常見的,石亭豆綠,敬亭綠雪,老竹大方,莫干黃芽,九曲紅梅,溫州黃湯等等,有一些現在也能見到。
總之,我國南北緯度跨越大,地理氣候復雜多樣,多民族混居歷史悠久,飲茶習慣也很久遠,所以幾乎每個地方都由當地的茶種茶品,有的茶品名字起的文藝些,也是很平常的事。翻翻《茶譜》《茶說》,就有很多啦。
④ 古代茶的名稱有哪些急需!1
鐵觀音
信陽毛尖
碧螺春
西湖龍井
雲南普洱
六安瓜片
⑤ 在古代的茶還叫什麼名
唐代以前的古書中,茶的稱呼有多種,有「荼」、「」、「荈」、「檟」、「蔎」、「詫」、「茗」、「葭」、「葭萌」等,其中以「荼」字用得最多,但當時「荼」是一個多義字,「荼」有時是指苦菜,有時是指茶。後來,大概是為了區分苦菜和茶,將指茶的荼字加一個「木」字旁,因此就有了「」。在唐代以前「荼」和「」,是茶的常用文字稱呼,讀音一般仍讀茶(cha)音。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湖南省有個茶陵縣,是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於古長沙國置的縣稱「荼陵縣」(因產茶多而名之,「荼」字漢時就音茶)。「葭萌」也是古代茶的稱呼,明代楊填《郡國外夷考》稱「《漢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之謂茶曰葭萌,蓋以茶氏郡也』。」可見,在茶陵縣之前早已有以茶命名的縣城---「葭萌縣」。
茶文字的規范,自隋代的一本字典性質的書《廣韻》開始,它同時收有「荼」、「」、「茶」字,並說明「茶」是「荼」、「」的俗稱,因此唐代開元年間官修《開元文字音義》中就正式收入了「茶」字,專指茶樹和茶葉,到陸羽寫《茶經》時,就只用《茶》字,而不用「荼」和「」了。
「茗」字在很多古書中,有的是指茶的嫩芽,有的把它指作晚採的茶,即「早采者稱茶,晚采者稱茗」。但現代語言中,往往將茗作為茶的雅稱,似乎「品茗」比「飲茶」更雅緻些。
⑥ 茶的古名
◎ 荈 chuǎn
〈名〉
採摘時間較晚的茶 [tea that is collected late]
荈:茶葉老者。——《玉篇》
檟,苦荼。——《爾雅》。晉· 郭璞:「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
⑦ 古代茶葉名稱在唐代以前的古書中有多種稱呼
中國古代茶葉名稱在唐代以前的古書中有多種稱呼:「荼」、「茶」、「荈」、「檟」、「蔎」、「詫」、「茗」、「葭jia」、「葭萌」、「詫」、「盧」等,其中以「荼」字用得最多,但當時「荼」是一個多義字,「荼」有苦菜和茶兩重意思。後來為了區分苦菜和茶,將指茶的荼字加一個「木」字旁,因此就有了「木荼」。在唐代以前「荼」和「木荼」,是茶的常用文字稱呼,讀音一般仍讀音茶(cha)。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湖南省有個茶陵縣,是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於古長沙國置的縣稱「荼(cha)陵縣」
⑧ 古代都有什麼茶,只要茶名
大紅袍:
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還有另一說法,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
鐵觀音:
鐵觀音原產地安溪縣,此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這里的民諺說:「四季有花常見雨,嚴冬無雪有雷聲」,可謂得天獨厚。內安溪群山環抱,土質大都是紅壤,呈弱酸性,非常適宜於茶的生長,又可謂得地之靈氣。安溪鐵觀音條索肥壯,捲曲緊結,湯色金黃明亮,香氣馥郁,清香悠長,品之滋味濃郁,醇厚甘鮮,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帶蜜味,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正是獨特的天時地利讓安溪鐵觀音茶葉「沐日月之精,收山巒之氣,得煙霞之華,食之能治百病」。常飲鐵觀音茶,有益於祛病保健,養生長壽,猶如觀音菩薩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鐵觀音茶葉色有獨特的烏潤砂綠鐵色,故稱之為「鐵觀音」,這樣解釋,順理成章,我以為更恰當。
龍井茶:
得名於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現在的龍井村。龍井原名龍泓,是一個圓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傳說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離龍井500米左右的落暉塢有龍井寺,俗稱老龍井,創建於五代後漢乾佑二年(949年),初名報國看經院。北宋時改名壽聖院。南宋時又改稱廣福院、延恩衍慶寺。明正統三年(1438年)才遷移至井畔,現寺已廢,僻為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