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桐城派的名稱由來
桐城派以地域而命名,主要因為其早期重要作家皆為桐城人,但是,在桐城派發展早期,並沒有旗幟鮮明的使用桐城派這一名字。在桐城派「四祖」中,前「三祖」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從未以「天下文章在桐城」自居,姚鼐雖然在《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中引程晉芳、周永年語「昔有方侍郎,今有劉先生,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也未明確言「派」,正式打出「桐城派」旗號的,是道光、咸豐年間的曾國藩,他在《歐陽生文集序》中,稱道方、劉、姚善為古文辭後,說:「姚先生治其術益精。歷城周永年書昌為之語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學者多歸向桐城,號桐城派。」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應運而生。
桐城被譽為「文都」,主要因為桐城派在清代時期的極大影響力。
桐城派理論體系完善,創作特色鮮明,作家眾多,作品豐富,稱雄清代文壇長達200多年,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雖然後來桐城派的作家並不都是桐城人,如梅曾亮、管同、曾國藩、張裕釗、林紓等,但桐城籍作家仍占很大比重,著名的的有被稱為「小方、戴、劉、姚」的方東樹、戴鈞衡、劉開、姚瑩及方宗誠、吳汝綸、馬其昶、姚永朴等。
❷ 安徽桐城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1、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餘,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2、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廬江郡舒城縣(今舒城)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李龍眠即李公麟,字伯時,祖籍安徽舒城。
因安慶桐城城北有一龍眠山,李公麟曾長居於山下,所以又自號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
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鑒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風痹致仕,歸居龍眠山莊,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維摩居士像》、《免胄圖》等。
3、何如寵(1569年~1641年),字康侯,號芝岳,南直隸桐城(今安徽省樅陽縣樅陽鎮何家青山)人,先世自徽州府婺源縣何田坑(今屬江西)徙。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如寵博學多才,被選入翰林院,授庶吉士。
聞父病,歸家探視;父歿,守孝3年。回京後,授編修。母老,告假回家奉養。他和兄如申相約,兄弟二人不同時外出,如外出必留一人在母親身旁。
萬曆三十九年,如申督征軍餉,事完回家,如寵才再赴京城,升中允,遷右庶子。時某中書得皇帝寵幸,大權在握,如寵和左庶子趙師聖皆當遷官,不少人都勸他倆去拜望中書,而遭拒絕。
4、方以智(1611年-1671年),字密之,漢人,江南省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文人方學漸之曾孫,明末四公子(復社四公子、金陵四公子)之一。
方以智一生正當明清交替之際,時局動盪,政權更迭。使得他個人的際遇也十分坎坷。一生可分三個時期。
早期從青年時代到三十三歲,由於仰仗祖上的余蔭,尚能過著「衣紈縠,飾騶騎,鳴笳疊吹,閑雅甚都」的富貴文人的生活。中期自明朝滅亡後,從北京逃返南京,又經浙江、福建輾轉到兩廣,從三十四歲到四十二歲,艱苦的十幾年流亡在他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5、左光斗(1575~1625),字遺直,一字拱之、共之,號浮丘,又號蒼嶼。先世為安徽安慶府桐城縣東鄉(今安徽省樅陽縣橫埠鎮)人,其父左出穎移居桐城縣城。漢族,著名水利專家,明末東林黨的重要成員,累官至左僉都御史,萬曆「六君子」之一。
左光斗自小勤奮好學,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成進士,授中書舍人。萬曆四十七(1619年)年被舉任為浙江道監察御史。
是史可法的座師。為挽救明王朝做出了許多努力,在出任屯田監察御史在天津實施「三因十四議」的屯田方案,結果「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3]還主持了西北水利空間范圍內的京東、畿輔的水利屯田實踐。
❸ 桐城多少個鄉鎮及名稱是什麼
截至2018年底,桐城市轄12個鎮、3個街道,另設有2個開發區,分別是:
1、12個鎮:
孔城鎮、呂亭鎮 、范崗鎮、新渡鎮、雙港鎮、大關鎮、青草鎮 、金神鎮 、嬉子湖鎮、唐灣鎮、黃甲鎮、鱘魚鎮 ;
2、3個街道:
龍騰街道、文昌街道、龍眠街道;
3、2個開發區:
桐城經濟開發區、桐城雙新經濟開發區。
1986年桐城縣下轄8區(范崗區、青草區、雙港區、金神區、大關區、孔城區、石河區、黃甲區)、3鎮(城關鎮、孔城鎮、青草鎮)、53鄉、1個管理區(鱘魚)。11個居民委員會、468個行政村,實行鎮管村體制。1988年8月,原安慶地區和安慶市合並並組建新的安慶市,桐城縣隸屬安慶市。
1996年8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所轄區域不變。2004年5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羅嶺鎮由桐城市劃歸安慶市宜秀區。2006年9月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為12個鎮、2個街道。
桐城古稱「桐國」,因其地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定名為「桐城」,迄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桐城素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享有「文都」的盛譽。「桐城派」主盟清代文壇200餘年,歸附作家1200餘人,在中國文化史上蔚為高峰,「桐城派」文化、君子文化歷久彌新。
桐城先後共誕生了近3000名博士、近20名兩院院士。「桐城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桐城文廟、文和園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❹ 古代的安徽叫什麼比如說唐朝的時候安徽那時候叫什麼名字
安徽建省於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唐朝時安徽為建省,當時分中國為十道,安徽分屬河南道、淮南道、江南東道。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安徽境內的淮北、江淮地區為淮夷方國及南下部落所建方國的領地,江南地區為越族等蠻夷部落的領地。
秦推行郡縣制,安徽境內所設縣邑先後為九江、泗水、碭郡、陳郡、會稽(吳)郡等一級地方行政區劃所分領。秦末至楚漢相爭期間,又增置鄣郡、衡山、廬江郡,並為九江、西楚、衡山等諸侯國分領,可考的縣在皖境內有25個縣。
漢初,安徽境內仍為楚、淮南等異姓王封地。三國鼎立期間,分屬孫吳、曹魏二國。元代實行行省制,安徽先後分屬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
至清朝安徽省初建。
(4)桐城古代名字擴展閱讀:
安徽境內的縣級建置自秦漢以來比較穩定合理,一般都保持在60~80個之間,只有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僑置、濫置各級行政區劃,使境內縣級基層區劃濫至百多個,但循名責實,不少是子虛烏有,有的連當時的圖籍史書也無法搞清楚。
安徽地方行政區劃的形成及其管理體制的演變,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演變、發展、完善的。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和階級斗爭日熾的必然結果。並以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為基礎,以階級斗爭、軍事需要為杠桿,直接為政治、經濟服務的上層建築。
安徽現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16個地級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
它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川秀美,區位優越,地理地貌融合中國南北差異,是美麗中國的縮影。
❺ 桐城市鄉鎮名稱的由來
趙州泉址在桐城市城郊投子山觀音亭下,泉水依石而出,淙淙有韻,甘洌清醇。泉旁勒石篆書陰刻「古泉」二字,筆力蒼勁古樸。關於趙州泉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
相傳,唐朝趙州和尚雲游四方,慕名來到投子山,卓錫投子寺弘揚佛法。當時正值大旱,寺中眾僧飲水困難,苦不堪言。一天,趙州和尚端坐蒲團之上,手捻佛珠,口念佛經。良久,他驀地高舉錫杖,用力向一堆鬆散的沙土刺去,錫杖如飛,直插土中。
過了一會兒,趙州和尚拔出錫杖,一股清泉竟汩汩而出,咕嚕有聲。當沙土被泉水沖刷過後,一個泉眼傍石露出。僧徒見狀大喜,紛紛合掌而誦「阿彌陀佛」,嘆服佛法無邊,救苦救難。趙州和尚走後,寺僧為感其恩德,將此泉取名「趙州泉」,又因他飛錫得泉,故又稱為「卓錫泉」。後來又立碑刻「古泉」以志之。現在,趙州泉舊址依稀可見,古碑尚存。
❻ 求古代好聽的地名,猶如什麼關,嘉元關, 什麼城,如桐城之類的。還有 什麼縣,什麼河,寫小說用的。
鳳凰城、老君洞、一線天、夾鱉石、杏花村、玫瑰園、牡丹江、酒仙橋、美女梳頭嶺、虎跳澗、鳴琴頂、仙女沐浴池、觀音崖,等等。
❼ 描寫桐城的作文名字
桐城——全國聞名的一個歷史悠久、意蘊深長的文化古城,它有豐富智慧的「桐城文派」,它有長久的千年的歷史文化,它有類似龍眠山那樣雄厚挺拔的山脈,它也有類似龍眠水那樣清澈寬廣的湖泊,我不得不承認這個地方的美麗與智慧,我也不得不為我的家鄉桐城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而在這里,它當然也是一顆絢爛的熠熠生輝的明珠,它是悠久豐厚的桐城文化的標志,遠近聞名的「桐城文派」的象徵,它依然是古代的寺廟建築的經典。它,便是文廟,位於古城桐城市中心的廣場北端的一座古廟。
桐城文廟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元末毀於兵亂,而並沒有過多久,文廟便被整修一新,裡面的布局依舊是那樣的古樸、典雅,也含有幾分清新,吸引了更多的遊客開始關注它。文廟以大成段為中心,以南北的中心線為對稱軸,裡面的主要建築有門樓、宮牆、泮池,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等等,且總面積為3200平方米,各種各樣,各姿各態,主次的建築,也是錯落有致,似乎已經渾然一體,而且,它的門樓里的「文廟」二字是由趙朴初先生所題寫。
我曾經聽說過,有這樣的一句話:天下文章出自桐城。我想那是當然,在這座文廟里,真的是大有文章。這裡面有孔子的生平,有「漁樵耕讀」、「魏星點斗」「獨占鰲頭」等故事,它們都逼真傳神,也生動、有趣。
要論文廟,它不僅有很多難得的稀世珍寶,也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但是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我最喜愛的應該還是要算數狀元橋了。只因這個橋有一個奇怪的規定,只有每次科舉考試的狀元們,才可以從這個橋的上面走過去。每次停留在橋上,看水下的魚兒的游動,我總是有一種無法說明的意境。
每年,都有眾多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及廣大遊客紛呈踏來,來到這里參觀游覽,而他們,大多數都會站在這里,緬懷各位碩儒的歷史功德,求索著古桐城文化之淵源。我相信,他們都會由衷的贊嘆,桐城文廟的悠久歷史,以及桐城的美麗、雄偉。
它——桐城文廟,是桐城聞名遐邇的建築,是元、明、清,祭祀孔子的禮制性的重要建築群以及文化基地,也是桐城古文學派的一個重要象徵,最重要的是,它所弘揚的,是桐城派的文化,也是悠久的桐城文化。
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文化出文廟。
篇二:家鄉的風景名勝
說到家鄉的風景名勝,那可是數不勝數,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佛子山。
佛子山因佛子岩而著稱,但我更喜歡那「聳立勝雄關,居高獨自閑。笑談神運筆,飛灑畫江山。」的筆架山。他的雄偉和逼真吸引了不少遊客。
來過這兒的遊客都說,佛子山是上天的文房寶地,筆架山,簽筒岩正是佛子山的文房二寶。曾經有個結伴同游的叔叔對我說:「我希望將來這兒的兩個筆架,一個是你的,一個是我女兒的。」這應該是叔叔美好的心願吧!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夢想,我更加喜歡筆架山了,它是我成績的象徵啊!筆架山坡面高達230多米,南看成崖,東看成嶺,北看成列,西看成峰,高低不等,酷似文房筆架。人們怎能不對大自然的神奇感到驚嘆呢?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片中有個憨厚可愛的豬八戒,家鄉的佛子山中也有。「元帥天蓬貶下凡,隱身豬首化山岩。痴心坐等千年月,惟夢嫦娥夜信函。」這正是佛子山中的八戒岩的寫照。遠遠看去,它那大大的耳朵,長長的嘴巴,眯縫的雙眼……無論你站在哪個角度看,那憨相、那模樣都像極了。那模樣怎麼能不讓人對這八戒岩情有獨鍾呢?
佛子山不僅有造型奇特的岩石,更是植物的寶庫。
這里的珍貴名樹,千年古藤隨處可見。主要有南萬紅豆杉、政和杏、銀杏,竹柏、油杉、柳杉、穗花杉、杉木、香樟、楠木、南酸棗等許多屬珍稀樹種;有集中成片的高山杜鵑林、零星分布的梅花、山櫻花、四照花等。其中政和杏唯獨佛子山有全國僅五株,正如詩中寫的「寂寞深山四百載,今朝朵朵向陽開。莫非春去無芳斗,欲與梅花比艷來。」它和其它杏比起來更是杏中麗人,姿容更是杏中之最。每次看到它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因為它一年四季變化多端:它每年三月十日至三月三十日是花期,花的顏色紅艷與紅色桃花相似,使人嘆為觀止、贊不絕口;每年七月初成熟,滿樹碩果累累掛滿枝頭,好不豐碩。
佛子山我喜歡你的風采!有多少遊客被你的雄秀而傾倒?又有多少遊客駐足流連忘返?你是家鄉人民的驕傲!
篇三:深圳的風景名勝
深圳的風景名勝深圳的風景名勝有很多,比如世界之窗、野生動物園、錦綉中華微縮景區等等。今天我就給你們介紹兩個。
深圳的世界之窗位於深圳灣畔的華僑城內,佔地48萬平方米。它以弘揚世界文化為宗旨,把世界奇觀、歷史遺跡、古今名勝、民間歌舞表匯集一園,以「您給我一天,我給您一個美妙的世界」為召號,營造一個精彩美妙的時間。世界之窗景區按五大洲劃分,與世界廣場、世界雕塑園、國際街、侏羅紀天地共同的構成千姿百態的、美妙絕倫的世界。118個景點按不同比例自由防件,精巧別致,惟妙惟肖,令遊客嘆為觀止。如果說世界之窗的一個個景點是一首首凝固的交響詩,那麼異彩紛呈的民俗表演則是一幅幅活動的風景畫。每個華燈上,在世界廣場上大演的大型歌舞和狂歡巡遊,畫是把世界之窗的主題—「世界與您共歡樂」
表現的淋漓盡致。
野生動物園建於深圳西麗湖畔,佔地120萬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家集動物園、植物油、科普園等多種園藝、觀賞功能為一體的亞熱帶新型園林生態環境風景區。園內放養來自世界各州300多個品種、一萬頭動物,有不少於世界珍禽名曾和我國一、二級保護動物園。馬戲、群象、海豹、鳥類四個表演館將遊客帶入一座神奇、歡樂的世界;還有別具情趣的百鳥樂園、兒童樂園、猴山、鱷魚湖、水族館、鸚鵡小徑、觀景天橋和瞭望塔等。每日推出的大型動物廣場藝術表演是目前世界動物園中絕無僅有的大製作,節目刺激驚險,場面神秘壯觀,使人有「體驗野性」「回歸自然」之感。
是真的風景名勝真是數不勝數,如果你有時間就去玩吧。
篇四:靈寶的風景名勝
靈寶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在這個美麗的城市裡,當然少不了弘農春秋園、虢園、養生園、隅園這些美麗景點。
進入弘農春秋園,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展現在我們面前。微風吹過,桃花擺動著自己的短裙,柳樹搖晃著自已翠綠的頭發,小草也發芽了,醒目的「弘農春秋」四個大字展現在人們眼前,有干枝梅,有櫻花,有翠竹,有紫微花。干枝梅的名字可是有來歷的,因為它的枝幹看著像枯枝,可上面的枝芽卻綠油油的,還有翠竹,它能長到八米多高,等於四個姚明呢!
讓我們一起游覽虢園和隅園吧。園中有高大的松樹,婷婷玉立的柳樹,還有小的像土堆一樣的柏樹和不知名的小花,遍地的小草,柳樹一擺一擺的,多像綠色的火車在林中行走啊。往前走,迎春花開了,我們踩著磨盤在草地上行走,這可不是一般的磨盤,它們都是從民間找來的,這一個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可記載著我們靈寶人民古老的歷史和文明呢。
終於,我們看見了楊震的石像。你看,他兩眼注視著前方,認真地講課。遠看,他彷彿是印在山水畫上一樣,所以他擁有山水的靈氣;近看,他似一尊神像,因為他的功勞可比日月。他和孔子一樣桃李滿門,他一生共教了三千餘名學生,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勤勞的靈寶人還會用自己的智慧把廢地變為寶地呢。別看北區和許多公園現今都這么美麗,可有誰知道澗河兩岸原來曾是一片荒蕪的廢地,亂草叢生,亂石密布,利用價值很低。勤勞的靈寶人民對澗河兩岸進行了修整,以土填埋,栽花種樹。沒過多久,原來人們都不願去的荒蕪地方變成了花團錦簇的娛樂場所,人們在這里追逐嬉戲,調節心情,這里變成了人們休閑娛樂的聖地。
篇五:無錫之旅
素有「太湖明珠」美譽的無錫是一座具有三千年歷史的江南名城。這個寒假,爸爸媽媽在浙侖海外旅行社報了名,帶著我去領略領略這江南的秀麗風光。
這回的導游和我們所要游覽的地區有關。他姓「吳」,就叫「吳錫」。我們跟著小吳哥哥開始了二日游。
無錫是全國有影視城最多的一個城市,既然到了無錫,又為何不去看看呢?無錫的景點第一站就是「三國水滸城」。
三國水滸景區坐落在蔥蘢蒼翠的軍嶂山麓、風景綺麗的太湖之濱。景區里的建築大多都具有濃郁的漢代風格,如「吳王宮」、「甘露寺」、「曹營水旱寨「、」吳營「、」跑馬場「、」點將台「等幾十處大型景點。三國城門高大、威猛,旌旗隨風飄展,配以廣場上天祿和辟邪兩尊神獸,更顯得門樓的庄嚴與肅穆。水滸城共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平民區,另一個是景城區。可惜來得不是好時候,就沒能細細游覽。
由於早上起霧,封了三個多小時的道,直到午後才真正開始「游」。等把整個水滸景區走完時,天已經慢慢暗了下來,只得開始晚餐。
晚飯過後,我們又來到著名的錫惠公園遊玩。錫惠公園是集清幽的山林秀色眾多的文物古跡和舒適的休閑游樂於一體的綜合體大型園林。優美的園區內峰巒疊翠,景色斐然,堪稱無錫的「天然博物館」。
錫惠公園里的主要風景就是「天下第二泉」和「寄暢園」。明代的寄暢園已有百年歷史,取園主寄情山水,豁達暢快之意而得名「寄暢」。園內藉助天然景緻而略加修飾,而整合出人文與自然渾然天成的園林精品。園內景緻多樣,假山秀石、石欄雕、小徑通幽、參天老樹結合得天衣無縫,編織出了一幅「錦江漪塔影搖曵「的清秀風光。出了寄暢園,順著用石頭鋪成的路一直往前走又能見到更美的景色。整個錫惠公園在夜晚又顯優美風彩。
第二天一早,我們又去太湖黿頭渚風景區去游賞。太湖是國內的第三大淡水湖。黿頭渚為太湖西北岸無錫境內的一個半島,因有巨大的石頭突入湖中,像黿正翹首而得名。我們坐著船,一陣陣的風佛面而來。向遠處望去,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向下面看去,幾陣水波在不停地輪番交替。這時,從旁邊飛馳而過一艘快艇,一下子在快艇行過的水面上又泛起幾朵雪白的水花。
過了一會兒,船靠岸了,我們陸續下了船,繼續欣賞兩邊的綺麗美景。走上風雨橋,抬頭一看,每一個橫檻上都畫著祥雲和神獸等等向右邊望去,有一個老漁夫正在釣魚的石塑,這也說明了當時漁文化的昌盛、發達。過了一個多鍾頭,我們又匯聚在一起,乘船回去
接著,我們又去了靈山景區。靈山景區位於無錫馬山的太湖之濱,臨太湖,倚靈山,挽得青龍山,牽取白虎峰,地靈形勝,為難得的佛國保地。
靈山景區最著名的景點莫過於靈山大佛。佛像立於小靈山上,建造時投資超億元,用銅700噸,比聳立於紐約的自由女神銅像――被譽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巨神像」還高42米,用銅量是自由女神的三倍;比矗立在四川樂山的大佛――「世界第一大佛」還高17米。
靈山景區還有修築著有名的動態雕塑「九龍灌浴」。下午2午,隨著專門為之創作的《佛之誕》音樂響起,四大金剛托起的巨大蓮花徐徐綻開,通體鎏金的佛祖小時佛塑像立於蓮花之中。同時27隻鳳凰口中吐出聖水,九條大龍噴出水柱直沖佛像,使佛像愈發沌靜、神聖,場面甚為絢麗壯觀,這時水柱也向周邊灑去很多,有不少人被淋了落湯雞。
靈山大佛已是這回旅遊的最後一個景點了,我們的旅程也將結束,坐著汽車返回寧波。
幾縷金色的夕陽穿過一座又一座的小山,照到一片又一片的平原,最後停在了汽車的玻璃上。晚霞把一切都帶進了紅的世界。它把天邊的雲朵染成紅色的;把房子的屋頂塗上紅色的;把人們的臉頰灑成紅色的。隨著車輪滾滾地開在公路上,我們的旅途就將結束。再見了,美麗的無錫!
篇六:迷人的越秀山
哇!越秀山上的五羊石像真是巧奪天工啊!「看著報紙上的五羊石像,我不禁對越秀山心生嚮往……
盼著盼著,終於盼到了這一天——我們春遊活動的目的地,竟然是我夢寐以求的越秀山。
今天早晨,陽光明媚,春風拂面,朵朵白雲在天空中飄盪著。我們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乘車,不到半小時的路程,便來到越秀山腳下。我們隨著黃導游的指引,經過十分鍾的攀登跋涉,便上到位於越秀山之巔的著名景點——五羊仙庭。站在那裡,放眼望去,鬱郁蔥蔥的樹林猶如一片綠色的樹海。淺綠,翠綠,碧綠,深綠,滿眼都是綠,真是一個綠色的世界!一棵棵樹木蒼翠欲滴,彷彿像一個個守護越秀山的士兵,夜以繼日地保護著越秀山。據黃導游介紹:「五羊石像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天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身穿五色綵衣,分騎五隻毛色不同口銜稻穗的仙羊的五位仙人,降臨廣州。仙人把稻穗分贈給廣州人民,並祝福此地永無飢荒。說完五位仙人欣然離去,留下五串金燦燦的谷穗和五隻依戀人間的仙羊。人們把稻穗撒播大地,廣州從此年年五穀豐登。仙羊後來變為石頭,好像永久地保佑著」楚庭「風調雨順,幸福吉祥。廣州人民為感激五位仙人,在他們當年降臨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觀以示紀念。觀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五仙被尊奉為穀神。以後五仙觀幾經搬遷,現在坐落於惠福西路的五仙觀是明代修建內列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而這個座落在越秀山上的五羊雕塑,則是1959年由著名雕塑家尹積昌等人根據五羊傳說而設計製作的。五羊雕像現已成為廣州城的標志。廣州之所以稱為羊城,五羊城,穗城,便源於此。」
聽了導游這一番介紹,我們不由得贊嘆起來。隨後,導游又帶領我們四處游覽了越秀山的風景名勝,使我們增加對越秀山的認識。
這次春遊真是大開眼界啊!春遊歸來,越秀山的自然風光,珍貴的歷史文物,以及神奇的歷史故事,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不僅增長了對越秀山許多見識,還深深地愛上了它。
越秀山,它難道不是廣州人民引以為豪的名山嗎?
篇七:家鄉有特色的......
我的家鄉在廣西玉林市,那兒山水秀麗,風景宜人,還有許許多多有特色的風土民情、名勝古跡呢!
家鄉有特色的風土民情可多了。在炎炎夏日,人們會在每年的夏至那天過一個荔枝狗肉節。春夏交際時,正是荔枝成熟的時候,荔枝狗肉節已成為玉林的一大特色,而且一年比一年瘋狂,到今年已有十多個年頭,一個晚上,滿地撒滿鮮紅的荔枝殼,極其可觀。狗肉好吃是沒得說,黑狗肉最香。古人雲: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聞到狗肉香,和尚也跳牆。單純是狗肉並不很具特色,主要是還有嶺南的果中之王――荔枝。記得有一年,在過荔枝狗肉節時,我問媽媽這個節的來歷是什麼?媽媽說:「這天正好是春夏交際時,一邊喝著米酒,一邊吃著荔枝,一邊吃著狗肉;人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能盡快適應夏天的氣候;過了這個節,夏天就來臨嘍!端午節,人們會在家門前掛上艾草,希望能驅邪,這天,人們還要吃粽子呢!冬至節,人們也會歡慶,希望農田得到好的收成。
家鄉有特色的名勝古跡也不少呢!「三日盡覽僑鄉秀,四季共享嶺南色」,玉林秀麗的山水,奇異的古跡,繁榮的商貿,錦綉的田園,僑鄉的風情,總會令你依依難舍。玉林有「嶺南美玉,勝景如林」之譽,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以名勝古跡、僑鄉風情、宗教文化、商貿旅遊為特色,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景觀遍布各縣(市)區,農業生態資源豐富多彩,目前已經形成玉東、玉西、玉南三大旅遊區。
玉林美景概括成一句話就是:「一庄一閣一銅鼓,二橋二嬌二洞天,三山三岩三溫泉」。主要風景名勝區(點)有:世界最大的銅鼓出土地──北流銅石嶺風景區、「天南傑構」容縣經略台真武閣、亞洲第一天然石橋博白天仙橋、全國四大私人名庄之一陸川謝魯山莊、中國道教第二十、二十二洞天──容縣都嶠山和北流勾漏洞、唐代楊貴妃及晉代綠珠女出生地遺址、清代民居建築群──興業龐村古民居、李宗仁屯兵遺址──城隍鹿峰山(龍泉洞)、三大溫泉──陸川溫泉、溫羅溫泉、容縣黎村溫泉,森林公園──北流大容山和容縣黃坡澗,玉林市佛子山旅遊度假區和大型人造景觀「雲天民俗文化世界」。銅石嶺是漢代冶銅遺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銅石嶺山嶺奇特。集眾多的深洞、石岩、石景奇觀於一體,風光離奇,氣勢雄偉、壯觀,具有較好的旅遊開發價值。銅石嶺開發後,將集名勝古跡與奇麗風光於一體,自然景觀、文物古跡極具新意,有肖形神似的銅石奇景100多個,有七洞、十岩、三池,遍山長滿各種名花,具有較高的的旅遊開發價值,真武閣――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容縣文化公園內,建於明代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真武閣為木質結構,三層殿閣沒有牆,也沒有牆基,全靠八根木柱支撐。全閣三千多條大小格木構件,不用一顆鐵釘,全靠鑿榫相吻。第二層樓上另置四根柱子,柱腳懸空。這是我國古代建築學上獨具一格的「杠桿結構」,是罕見的藝術珍品。
我的家鄉還有許多有特色的景觀呢!我就不一一向大家介紹了,請大家到我的家鄉來吧,來觀賞這美麗的山水風光吧!
篇八:走進白水寨
近日,在「天南第一梯」——白水寨風景名勝地,隆重舉行了「首屆中國廣東增城登山節」的開幕儀式。在今天,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與爸爸來到這仙境般的白水寨風景名勝地。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來到了白水寨風景名勝地。在上山路上,見到公路兩旁茂林修竹,溪河清澈,風光俊秀,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見花繁葉茂。
啊!終於望到白水仙瀑了。眺望過去,白水仙瀑被一陣煙雲籠罩著,瀑布水從高聳入雲的山峰中飛瀉而下,氣勢磅礴,好像一條雪白無瑕的絲巾掛在重重疊疊的、翠綠的山峰之間。相傳,白水仙瀑是八仙之一――何仙姑的化身。望著如詩如畫的白水仙瀑,彷彿看見一位古代俏麗的少女,迎風而立,神志安詳,衣裳翩翩,手托一朵潔白的蓮花。走近觀看白水仙瀑,飛瀉而下的水飛快的擊在大石頭上,水花立刻四散開來,水霧漂浮在空中,令瀑布變得神秘起來。我望著高峰,不禁贊嘆起來:「啊!這個白水仙瀑可真高呀!好像在白雲中間一樣!不僅高,還非常美呢!」爸爸說:「那當然,這可是我國大陸目前發現的落差最大的瀑布,落差達428。5米呢!我們都應該為它自豪、驕傲!」聽完爸爸的這一席話,我更驚嘆不已了。遊人們三個一群,兩個一夥,有說有笑地一邊登山,一邊盡情地欣賞白水仙瀑的雄姿。
看完白水仙瀑的美麗仙景,爸爸就帶我到大封門森林公園。大封門森林公園也是白水寨風景名勝地的著名景點之一。一到大封門森林公園,我便迫不及待地
下了車。開了車門,我就聽到了一個聲音。你猜是什麼聲音?好像是水的聲音。我走過去一看,啊!真的不出我所料呀,真的是這樣呢!碧綠的水輕輕地拍打著堤岸,發出一陣陣「啪、啪、啪」的聲音。水面上波光粼粼,閃著耀眼的金光。我坐在岸上,呼吸著這里清新的空氣,身心一下子就放鬆了許多。我掃視了一下四周,發現了這里除了碧綠的清水,便是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草地和翠綠的山峰,與城市裡的高樓大廈截然不同,多特別,多美麗呀!
白水寨風景名勝地里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形態各異的奇石,有清新的空氣,有清澈的流水,還有歡聲笑語盪漾在林中。難道這不就是傳說中的仙境嗎?
❽ 桐城地名來歷
桐城又稱 「七省通衢」,有"江淮第一城"之美譽。她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處長江經濟協作區腹地,桐城市系對外開放城市,全國商品糧基地,國家級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縣(市)和全國鄉鎮企業百強(縣)市,全國衛生城,設有國家星火密集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十里工業園,市區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現正積極申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桐城日益成為海內外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熱土。境內綿延百餘里的龍眠山,峰巒疊翠,風光旖旎。歷史勝跡,瑰麗多姿。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勝地。交通便利,合(肥)九(江)鐵路,206國道和滬蓉高速公路縱貫全境,水運直接通江達海,離安慶、合肥機場僅一小時車程。
❾ 「桐城三祖」是指…
桐城三祖為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分別為方苞、劉大櫆、姚鼐。
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字鳳九,一字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五十年,被牽連進戴名世《南山集》案入獄。
劉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安徽桐城縣陳洲鄉(今樅陽縣湯溝鎮) 人,劉大櫆出身於耕讀世家,祖、父均為秀才,塾師兼事農作。
姚鼐一世祖居麻溪(今樅陽錢橋河南岸姚王集),其五世祖姚旭明景泰年間遷居桐城城裡。其在繼方、劉已有成就的基礎上提倡文章要「義理」、「考證"、「辭章」三者相互為用。所謂「義理」就是程朱理學;「考證」就是對古代文獻、文義、字句的考據;「辭章」就是寫文章要講求文采。
「桐城派」散文理論的建立,是從方苞開始的
桐城派是我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稱「桐城古文派」,世通稱「桐城派」。它以其文統的源遠流長,文論的博大精深,著述的豐厚清正,風靡全國,享譽海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顯赫地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座豐碑。
正式打出「桐城派」旗號的,是道光、咸豐年間的曾國藩,他在《歐陽生文集序》中,稱道方、劉、姚善為古文辭後,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應運而生。
桐城派以其文統的源遠流長、文論的博大精深、著述的豐厚清正而聞名,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顯赫地位。
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被尊為桐城派「四祖」,師事、私淑或膺服他們的作家,遍及全國19個省(市)計1211人,傳世作品2000餘種,主盟清代文壇200餘年,其影響延及近代。
❿ 介紹一下古人的名字中「字」
從周代開始,人們在名以外,又另取字。《禮記·檀弓》稱:「幼名,冠字。」這句話的解釋是:「始生 三月而加名,故雲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二十有為父之道」 時加「字」,當然是說男子;對於女子,則是「許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時(15歲)加「字」。人一出 生就要起名,是為了分別彼此,否則便無法以獨立身份進入既有的社會秩序系統之中。對小孩直呼其名,不會 有什麼顧忌,但同樣對已經成年者,便顯得不夠尊重,取字,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古人的名,主要 用於自稱;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情況下都必須對人稱字不稱名,這要依對話雙方 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 、上級對下級,也可以稱名而不稱字,這樣顯得更親切。如果說起名是為了分彼此,那麼取字就是為了明尊卑 。這是名與字功能的基本區別。
字獨立於名之外,但又與名保持有密切的聯系。根據古文字學,「字」有滋生之義。因此,我們也可以理 解為古人的字,系由名滋生而來。春秋戰國時代,人們的名與字之間,一般均有特殊的意義關聯。清代訓詁學 家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詁》,歸納、揭示了當時的人名與字之間的五類關聯,全面而准確。現補充實例,列舉 如下:
同義互訓。孔子的學生樊須,字子遲。須與遲,都有等待的意思。閔損,字子騫。損與騫,都有虧折的意 思。顏回,字子淵。據《說文解字》解釋:「淵,回水也。回,淵水也。」
反義相對。衛人端木賜,字子貢。上賞給下叫「賜」,下獻給上叫「貢」,意義恰好相對。楚將唐昧,字 子明。昧,昏暗的意思,與光明正相反。
連類推論。孔子的弟子南宮括,字子容。「括」,包括;推論到「容」,受容。楚臣仲歸,字子家。由歸 而家,順理成章。
據義指實。齊公子固,字子城。由堅固之義,引指高大實在的城牆。魯人冉耕,字伯牛。由農墾之義,引 指具體的耕牛。
辨物統類。衛人邃瑗,字伯玉;齊人陳灌,字子玉。瑗、灌均為玉類之一種。孔子的兒子孔鯉,字伯魚; 楚公子魴,字子魚。鯉、魴均為魚類之一種。
上面列舉的諸人之「字」,均由兩個字組成,但第一字並無實義。如子遲、子貢之「子」,是古代男子的 美稱。而伯牛、伯魚之「伯」,系排行用字伯、仲、叔、季的第一位。所以,此類二字「字」,其實是一字「 字」。這也是早期命字的特點之一。
秦漢以後,二字「字」逐漸增多,成為主流。而且,字與名並用時的排列順序也發生變化。先秦時是先稱 字,後稱名,如楚將百里孟明視,百里是姓,孟明是字,視是名。漢代以後,改為先稱名,後稱字,如曹丕在 《典論·論文》中論及「建安七子」時稱孔融文舉、陳琳孔璋、王粲仲宣……這里的孔融、陳琳、王粲是姓名 ,文舉、孔璋、仲宣則分別是他們的字。此外,在取字的方式上,既繼承了先秦時代同義互訓、反義相對、連 類推論、辨物統類以及以排行入字、以美稱入字等傳統做法,又有了一些新的發展。
先說在繼承傳統方面,例如:
蜀相諸葛亮,字孔明;東晉詩人陶淵明,字元亮;唐「大歷十才子」之一的司空曙,字文明。(同義互訓 )
唐代詩人羅隱,字昭諫;「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字退之;宋代大儒朱熹,字元晦;清代音韻訓詁學家 王念孫,字懷祖;桐城派作家管同,字異之。(反義相對)
北宋文學家晃補之,字無咎;南宋詩人尤袤,字延之;南宋詞人劉過,字改之;清代史家章學誠,字實齋 。(連類推論)
東吳將領周瑜,字公瑾;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字子瑜。(辨物統類)
東漢文學家蔡邕,字伯喈;唐代詩人錢起,字仲文;北宋詞人晏幾道,字叔原;明代文學家王思任,字季 重。(以排行入字)
其次,在新的發展方面,主要有:
增美辭。在先秦時代的子、父一類尊稱用字以外,大量涵義豐美之辭,如公、翁、卿、倩、彥、偉、休、 道、孝……成為取字的熱門選擇。例如:用尊老美辭的,東漢大臣竇融,字周公;東吳將領黃蓋,字公覆;西 漢豪強郭解,字翁伯;唐吏孔巢父,字弱翁。用稱謂美辭的,西漢使節蘇武,字子卿;大將軍衛青,字仲卿。 用身份美辭的,西漢文學家東方朔,字曼倩;曹丕之孫、魏帝曹髦,字彥士。用形容美辭的,「建安七子」之 一的徐幹,字偉長;三國魏文學家應璩,字休璉。用德性美辭的,東漢學者尹珍,字道真。劉備的謀士法正, 字孝直。
采典籍。採摘典籍中精彩的名言警句之義,用做表字,意趣高雅。曹操字孟德,語出《荀子·勸學》:「 學也者,固學一之也。……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 謂德操。」《尚書·大禹謨》稱「滿招損,謙受益。」由此,明末文人錢謙益,字受之;晚清士紳王先謙,字 益吾。
表仰慕。表示對前賢先哲的仰慕之意,是古人命名、取字的重要思路之一。北齊文學家顏之推,傾慕春秋 時晉人介之推的節操,故與之同名,又以其姓氏為字。南朝文字訓詁學家顧野王,欽佩西漢博士馮野王,不僅 照搬其名,而且取字曰希馮。明末清初學者顧祖禹,景仰宋代史家、人稱「唐鑒公」的范祖禹,仿其名,又字 景范。
寄情懷。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說:「字所以表其人之德。」正如言為心聲一樣,字也是人們抒情懷的 手段。近代維新運動的領袖人物康有為,字廣廈,意在表達自己為黑暗專制下的國人爭得一個開明、自由的生 存「廣廈」的寬闊胸懷。現代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字任之,他自己解釋「任之」的涵義:「其一是對自己該 做的事,對國家對社會該負的責任,堅決勇敢地擔負起來,任之;其二是對無所謂的事、無聊的流言等等,不 管它,由它去,任之。這就是我做人處事的信條。」
析名文。名與字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既可以是文辭意義上的,也可以是文字結構上的。南宋 詩人謝翱,字皋羽;大奸臣秦檜,字會之;明「竟陵派」文人劉侗,字同人;清文學家毛奇齡,字大可。
既起名,又取字,是中國姓名文化的獨特傳統之一,直到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依然如此。以名人為例: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
李大釗,字守常。
胡適,字適之。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
朱自清,字佩弦。
陳毅,字仲弘。
辛亥革命推翻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其後又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沖擊,傳統的上下尊卑秩序被完全否定 ,因而以明尊卑為主要功能的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依據。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際交往 越來越頻繁,稱謂繁復、疊床架屋的名、字並行之制,顯然不再有恢復的必要與可能。但是了解一點這方面的 知識,至少可以避免出現評書《楊家將》中楊六郎竟然在皇帝面前自稱「楊景楊延昭」之類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