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的廚房叫什麼
古時叫柴房、灶屋等
② 古代稱廚房為什麼
廚房 kitchen一詞,來源於拉丁詞coquo,即「cook(廚師)」。古代稱廚房為「火房」或「火灶」,皇宮內稱「御廚」。其主要功能就是做飯及用餐。
③ 古代的人管廚房叫什麼
庖。
庖拼音:páo,注音:ㄆㄠˊ,部首:廣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8畫,四角:00212
結構:左上包圍,電碼:1647,區位:6650,統一碼:5E96
筆順:丶一ノノフフ一フ
釋義:
1、廚房:庖廚。
2、廚師:庖人(廚師)。庖丁。名庖。庖代(替人處理或擔任事情。亦稱「代庖」)。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庖代[páo dài]
替別人做他分內的事。
2、山庖[shān páo]
即山廚。
3、遠庖[yuǎn páo]
遠離廚房。
4、庖子[páo zǐ]
廚子。
5、庖正[páo zhèng]
掌管飲食之官。
④ 古代將軍府的廚房叫什麼
關於古代廚房的稱呼一般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
廚,庖屋也。根據成語「庖丁解牛」一詞可以看出,庖丁就是廚師的意思,那麼庖屋就是廚房的意思。
二.古代貧困人家只在堂屋燒飯,沒有專門的廚房,所以只把灶台稱之為「堂前」,富裕家庭的廚房稱為「居灶君」,在軍營里則稱為「伙房」。
三.古代,人們多把辦食事的
廚房設在正堂之東,因此也叫「東廚」。三國時期的才子曹植在《當來
時大難》詩中說:「日苦短,樂有餘,乃置玉樽辦東廚」。不僅活著的時候,居宅是如此安排的,死後的墓室也是如此設計的,甚至連祭祀死者的祠堂中的庖廚圖也是處在東壁的位置。
⑤ 古代廚房一般稱為什麼
廚,庖屋也。——《說文》
《孟子》始有廚字,是周初名庖, 周末名廚也。——《說文句讀》 廚主食者也。——《蒼頡篇》 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孟子·梁惠王上》 飾廚傳,俗字誤作廚。——《漢書·宣帝紀》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張籍《新嫁娘》 廚冷難留烏止屋。——白居易《酬夢得貧居詠懷》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達。——歸有光《項脊軒志》 (3) 又如:廚下(廚房);廚頭(廚房);廚倉(廚房與糧倉);廚帳(賬幕式廚房) (4) 主持烹飪的人 [head of cooking]。如:廚下兒(炊事工);廚人(廚師。又稱:廚戶,廚司,廚子,廚下兒);廚娘(烹調食物的婦女) (5) 操辦官食的官 [official in charge of mess] 賢母病,長安廚給祠食。——《漢書·王嘉傳》 (6) 又如:廚吏(廚宰。主持炊事的小吏);廚兵(炊事兵);廚役(擔任炊事的僕役) (7) 菜餚 [dishs] 夫人設廚。——班固《漢武帝內傳》 (8) 又如:廚膳(廚饌,飯菜);廚珍(珍貴美味的食品);廚車(運食物的車)
⑥ 古代皇宮的廚房叫什麼
古代皇宮的廚房叫御膳房。
御膳房是清朝掌管宮內備辦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的機構,隸屬內務府。
清朝,在內務府下設專門機構,管理皇帝、後妃及宮中其他皇室成員等人員的飲食及典禮筵宴等事宜。順治初年,分別稱為「茶房」、「膳房」。乾隆十三年(1748年),茶房、膳房合並為「御茶膳房」,其長官為管理事務大臣,由皇帝在王、大臣中特簡。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御茶膳房下設檔案房,管理御茶膳房的題奏本章、文書檔案事宜,其中的文書檔案包括「膳底檔」等。
御茶膳房的下屬機構有膳房、茶房、肉房、干肉房,其中膳房、茶房各設有銀器庫。御茶膳房設總理事務大臣,無定員,下屬人員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主事、筆帖式等。
從「養心殿御膳房」可知,僅僅「養心殿」一個御膳房,為皇帝食用服務的人就有幾百人之多。據史料記載,「養心殿御膳房」設有:庖長2人,副庖長2人,庖人27人,領班拜唐阿2人,拜唐阿20人,承應長20人,承應人44人,催長2人,領催6人,三旗廚役57人,招募廚役10人,夫役30人,這部分人為「承應膳差人」。
還有眾多「司膳太監」,其名目和數額也十分可觀;七品執守侍總管太監100人,抬水差使太監10人,專司上用膳饈,各官饌品及各處供獻、節令宴席、隨侍、坐更等事。
「天子」最怕死。所用的御廚、太監,雖經再三挑選,還是信之不過。為了防備在食物中下毒,皇帝經常採取「賞膳」、「嘗膳」等辦法,即在皇帝未吃之前,先賞給後妃一部分,或者讓貼身太監先嘗嘗,然後再吃,吃時,也要用銀盤子,象牙筷子檢驗一下是否有毒,方敢入口。
⑦ 古代的廚房叫什麼
膳堂
⑧ 古代大戶人家廚房叫什麼
膳房、廚帳、伙房、灶房等等都有叫,不同的地區叫法不同,比如我廣東的老家以前舊社會把廚房叫做烹房、炊房、灶房,現在統一叫廚房。
以前叫灶房的較多,因為廚房用的是灶,又叫灶頭,而古人虔誠迷信,灶頭上面供有灶神,所以古代人把廚房叫灶房居多,也有一些貴族叫做膳房,膳是膳食葯膳的膳,膳房出自皇宮,又叫御膳房,後來皇子和王爺離開皇宮,他們王府的廚房也慣性的叫做膳房,也有專職的皰長和皰人、太監。
這是由於廚房操作中有許多專用器皿,工具、糧食、燃料,這就需要較大的存放面積,同時,也為減少廚房對其它空間的干擾,便逐步從灶具發展到廚具,逐步從以前的燒柴薪發展到現在使用的蜂窩煤和煤氣,逐步從獨立的灶房發展到整棟房屋之中的模式。
古代的中國人口結構以大家庭為主,又使用水井取水,因此那類灶房面積較大,常處於後院一側,又因為離柴房不遠,或者柴房並入灶房,所以灶房遠離宅子,一般較低,但是會保持通風和採光的環境條件。
現代的女主人多操持家務,因而廚房的陳設頗能反映出她們的審美觀,以實用為特色。炊具經常被懸掛於牆上,既順手可取,又使牆面增加了層次感。
其實這種布局,最早出現於明朝時的四川,從四川成都出土的漢墓畫像磚中,尚存的明清舊宅中也有實例可查。
這種布局並不是西式風格,我們明朝時的古人已經這么擺設了,而且富貴人家的灶房並不陰濕暗臟,因為夫人與妾侍爭寵,或者夫人喜歡烹飪,灶房反而會裝修得明亮豪華。
⑨ 廚房在清朝之前叫什麼
關於古代廚房的稱呼一般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 廚,庖屋也。根據成語「庖丁解牛」一詞可以看出,庖丁就是廚師的意思,那麼庖屋就是廚房的意思。
二.古代貧困人家只在堂屋燒飯,沒有專門的廚房,所以只把灶台稱之為「堂前」,富裕家庭的廚房稱為「居灶君」,在軍營里則稱為「伙房」。
三.古代,人們多把辦食事的 廚房設在正堂之東,因此也叫「東廚」。三國時期的才子曹植在《當來 時大難》詩中說:「日苦短,樂有餘,乃置玉樽辦東廚」。不僅活著的時候,居宅是如此安排的,死後的墓室也是如此設計的,甚至連祭祀死者的祠堂中的庖廚圖也是處在東壁的位置。
⑩ 古代一般人家(農村)的廚房叫什麼
一、古代一般人家(農村)的廚房叫什麼?
庖
二、庖 名詞詞義
⑴
(形聲。從廣(yǎn),包聲。廣,表示房屋。本義:廚房)
⑵
同本義 [kitchen]
庖,廚也。――《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