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揚州又叫什麼名字
春秋時,稱「邗越」(後建立邗國,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後被吳所滅,建吳都)。
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今南京)。
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
(1)揚州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一、位置
揚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位於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市域在北緯32度15分至33度25分、東經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間。高郵市周山鎮志光村龍華組確定為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點。東部與鹽城市、泰州市毗鄰;南部瀕臨長江,與鎮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與南京市相連。
西部與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與淮安市接壤。揚州城區位於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北緯32度24分、東經119度26分。全市東西最大距離8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5千米,總面積6591.21平方千米。
其中市區面積2305.6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32.0平方千米)、縣(市)面積4285.53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95.2平方千米)。陸地面積4856.2平方千米,佔73.7%;水域面積1735.0平方千米,佔26.3%。
二、氣候
揚州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
冬季盛行乾冷的偏北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居多;夏季多為從海洋吹來的濕熱的東南到東風,以東南風居多;春季多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冬季偏長,4個多月;夏季次之,約3個月;春秋季較短,各2個多月。
❷ 古代的揚州是現在的揚州嗎
揚州,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楊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個廣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黃海、長江廣大地域內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唐代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這個揚州雖然包容了今天的揚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這個刺史部管轄的范圍相當於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黃梅、廣濟;河南固始、離城等地。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
今天的揚州地區,春秋時稱「邗」(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後被吳所滅)、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北周時稱「吳州」。漢揚州包括江蘇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從此廣陵才享有揚州的專名。
❸ 揚州的別稱是什麼
廣陵、江都、維揚。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周時稱「吳州」。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至此,完成了歷史上的揚州和今天的揚州在名稱區劃、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統一。歷史上繁華的揚州城,即今揚州市老城區-廣陵區。
(3)揚州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正式分為江蘇、安徽二省,揚州府屬江蘇省
。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軍攻佔揚州,曾改揚州府為揚州郡,改甘泉縣為甘泉天縣,歷時8個多月。
清末,揚州府領高郵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長(滁州)、儀征、興化、寶應、東台縣,俗稱「揚八屬」。民國元年(1912年)1月,廢揚州府,並甘泉入江都縣,原揚州府所屬各縣直隸江蘇省。民國3年6月,江蘇省分為5道,江都縣屬淮揚道。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揚州
(江蘇省地級市)
❹ 揚州又稱什麼
1樓南京又名 金陵蘇州又名 姑蘇,平江無錫又名梁溪常州又名龍城南通又名崇州、崇川、紫琅,古稱通州揚州又名廣陵鎮江又名 」「丹徒」、「京口」、「潤州」泰州又名海陵鹽城別名萬河之都徐州又名彭城連雲港 無淮安 古稱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
❺ 古時揚州的稱謂有哪些
古稱楊州、邗越、廣陵、吳州、廣陵郡、江都府淮南翼元帥府、江都、維揚
1、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相當於現在的「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
2、春秋時,稱「邗越」(後建立邗國,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後被吳所滅,建吳都)。
3、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
4、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5、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揚州為廣陵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廣陵郡復改揚州。
6、天祐十六年(919年),楊渭(隆演,楊行密次子)正式建吳國,以江都為國都,改揚州為江都府,改元武義。
7、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軍佔領揚州,改揚州路為淮南翼元帥府,尋改淮海府,屬江南行中書省。
8、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維揚府。二十六年,改稱揚州府。揚州府領高郵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興、儀真、如皋、海門、寶應、興化、六合、崇明9縣。
(5)揚州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早在大禹時期就出現了揚州這個名稱。不過當時的揚州不是揚州市,而是整個江南地區。其實在那個年代,江北地區是比較繁榮的,江南地區則相對落後。在三國時期,孫權的職位就是揚州刺史,這很能說明問題。直到隋唐時期,揚州仍然是赫赫有名的城市。
當時的說法是一揚二益,也就是說,天下最大的城市是揚州和益州,益州就是現在的四川省會成都。在隋朝時期,隋煬帝一心想去揚州遊玩。
到了唐朝時期,揚州仍是中原王朝的經濟、軍事中心之一。與之相比,當時的南京、蘇州等地還有一定的差距。從唐朝一直到清朝中期,揚州一直是一個繁華的城市。雖然蘇南地區已經開始迅速崛起,但揚州並沒有衰落。
揚州有兩個優勢,第一就是大運河,揚州作為京杭大運河上重要的中轉地,依靠大運河的便利條件,揚州的經濟自然不會差。第二就是鹽業,揚州市兩淮地區鹽業的集散地,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❻ 揚州古代為什麼叫江都
當時楚霸王項羽欲在廣陵建都,因取「臨江都會」,廣陵就是揚州的古稱。
❼ 揚州在歷史上不同朝代的稱呼不同 ,有那些
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相當於現在的「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這個揚州雖然包容了隋後的揚州(今揚州),但和隋後那個繁華的揚州城(今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現在的揚州地區,春秋時稱「邗」(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後被吳所滅,建吳都),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今南京)。
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至此,完成了歷史上的揚州和今天的揚州在名稱區劃、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統一。歷史上繁華的揚州城,即今揚州市老城區-廣陵區。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10道,揚州屬淮南道。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揚州為廣陵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廣陵郡復改揚州。唐末,江淮大亂。昭宗天復二年(902年),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在揚州受封吳王。天祐十六年(919年),楊渭(隆演,楊行密次子)正式建吳國,以江都為國都,改揚州為江都府,改元武義。吳天祚三年(937年),南唐滅吳,以金陵(今南京市)為國都,以揚州為東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後周改江都府仍為揚州。
❽ 古代地名叫廣陵,現在叫什麼
即現在的江蘇揚州市,因公元前319年楚懷王在此築廣陵城而得名,現揚州市仍有廣陵區。揚州作為中國古代一個地名的歷史,可以上溯至春秋時期甚至更早。古「九州」中所指的「揚州」,不同於今天所說的揚州,是一個廣泛的地理概念,范圍相當於淮河以南的中國東南地區。
公元前319年楚國築廣陵城。廣陵便是今日揚州的發祥地。西漢時期,劉邦封其侄劉濞為吳王,以廣陵為都城。三國時魏吳戰亂,廣陵成為江淮一帶的軍事重地。北周時,廣陵更名為「 吳州 」。公元589年隋統一中國,隋文帝改「 吳州 」為「 揚州 」。
廣陵城,古地名,在息縣西南。《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河南》記載:廣陵城在縣西南。本新息縣地也。魏收《志》:太和十七年,光城蠻田益宗來降。
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今南京)。
❾ 揚州名稱的由來
揚州,古代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楊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惟楊州」。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個廣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黃海、長江廣大地域內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
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楊州地域內,唐代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這個楊州雖然包容了今天的揚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楊州刺史部。這個刺史部管轄的范圍相當於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黃梅、廣濟;河南固始、離城等地。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三國時魏、吳各置楊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
今天的揚州,春秋時稱「邗」、秦、漢時稱「廣陵」、「江都」、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北周時稱「吳州」。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從此廣陵才享有揚州的專名。
(9)揚州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揚州,江蘇省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揚州高郵市)之稱,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大運河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揚州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城市之一。
揚州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源地。下轄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3個市轄區和寶應縣1個縣,代管高郵市、儀征市2個縣級市,是聯合國人居獎獲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溫泉名城。
揚州成功舉辦2017年世界體育賽事與旅遊峰會、世界地理標志大會、世界運河城市論壇,2018年世界運河風情民俗展演活動、江蘇省第十九屆運動會、第十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將舉辦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
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公布,揚州市位列第45位。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❿ 古代的揚州是今天的哪裡
古代的揚州其地域很廣,在淮海之間,就是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按現今地理來說,是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揚州源出於《禹貢》,是古代「九州」之一(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禹貢》是《尚書》的一篇,其地理記載囊括了對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產等情況。
《禹貢》提到:「淮海惟揚州。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喬。厥土惟塗泥。厥田唯下下,厥賦下上,上錯。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筱、簜、齒、革、羽、毛惟木。鳥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桔柚,錫貢。沿於江、海,達於淮、泗。」
(10)揚州古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古代揚州是漢地「九州」之一,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由於當時九州就是全中國,所以九州又一直被當作整個國家、「天下」的代名詞。而當時的揚州范圍相當於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及嶺南地區。
今天揚州是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之稱,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