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文人的書齋或書房都叫什麼名字
古代文人張溥的書房名叫七錄齋,因為漳浦讀書很刻苦,每次抄寫文章達七次左右,直到抄會掌握為止,手掌握管處都長成老繭了,後來成為一代大儒,把自己的書房起名七錄齋
2. 古代書房的名字
例如:
1、齋
《說文》:「齋,戒潔也。從示,斎齊省聲。」最出名的就是蒲松齡的書齋「聊齋」了。此外還有如清代詩人舒位的瓶水齋、明代文學家張溥的七錄齋。
2、堂
由於書房大多敞亮,故多用「堂」以命名。如杜甫的「浣花草堂」、湯顯祖的「玉茗堂」、白居易的「廬山草堂」、紀曉嵐的「閱微草堂」。
3、室
古人房屋內部,後部中央叫「室」,用「室」命名書房的很多。如劉禹錫的「陋室」、梁啟超的「飲冰室」。
4、山房
《宋史·李常傳》:「少讀書 廬山 白石僧舍 。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 。」又如如宋濂的「青蘿山房」、胡應麟的「二酉山房」
5、軒
用作書齋、茶館的字型大小。例如辛棄疾的「稼軒」,還有曾鞏的「南軒」、黃庭堅的「滴翠軒」。
3. 中國古代文人的書齋名
1、陋室: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居室兼書房名。詩人曾專門寫下了篇膾炙人口的《陋室銘》,以描繪自己書齋的簡陋,把自己的「陋室」與三國時諸葛亮的「茅廬」以及西漢文學家楊雄的「玄亭」相提並論,表現了高潔的品行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2、老學庵: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晚年的書齋名。取「師曠老而學猶秉燭夜行」之語銘齋,立志要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3、苦齋 :明朝文學家章溢隱居在龍泉縣一間陋室里進行學習和創作,他以苦為樂,發奮用功,寫出不少著名的詩文。
(3)古代好聽書齋的名字擴展閱讀:
源起
古往今來,中國騷人墨客大都有為自己書齋冠名的雅習幽興,誠如文博專家史樹青所說:「齋號是一種文化現象,且歷史悠久,品位高雅,寓意精深,可稱是歷代文人的一種雅嗜」。
特點
齋號往往由主人染翰書之,或恭請名家題贈,再行加工,雕於木,鐫於石,或鑲嵌門楣,或懸掛壁間,益發增添書房文采。除此,常借銘、詩、賦、文、聯、畫等形式以記之。有些齋主還配刻一方或幾方齋名印章,鈐在所作書畫文章署名處。
書齋名常用尾字
書齋題名瑰麗多姿,常取室、庵、亭、軒、堂、館、齋、園、閣、樓、廬、庄、村、洞、龕、屋、窗、舫、棲、處、院、巢、居、舍、圃、廊、宦、苑、台、簃、小築、山房、書屋、草堂、書舍、精舍、村舍、山莊等尾字命名,以此表達主人的志向、情趣、品格。
書齋名的文化意義
齋號取義廣泛,大致有所居之室,所寓之志,所藏之書(畫),所敬之人,所寶之物,所愛之詞。寓意亦豐富,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願,詞雋意蘊,情溢於墨,理見其辭,耐人尋味。
歷史名人書齋名
(蒲松齡:聊齋)、(楊雄:玄亭)、(舒位:瓶水齋)、(徐文長:湘管齋)、(翁方綱:復初齋)、( 王毅榮:天繪閣)、(黃宗羲:惜字齋)、(曾國藩:求缺齋)、(劉鶚:抱殘守缺齋)、(梁啟超:飲冰室)。
(吳昌碩:缶廬)、(張溥:七焚庵)、( 紀曉嵐:閱微草堂)、(章鈺:四當齋)、(毛澤東:菊香書屋)、(沈從文:窄而霉齋)、(柳亞子:弈樓)、(朱自清:猶賢博弈齋)、(李可染:師牛堂)、(豐子愷:緣緣堂)。
(聞一多:何妨一下樓)、(黃錦祥:知覺齋)、(何香凝:雙清樓)、(胡潔青:雙柿齋)、(劉海粟:藝海堂)、(豐子愷:緣緣堂)、(馮其庸:寬堂)、(賴少奇:一木一石齋)、(梁實秋:雅舍 )。
( 馮友蘭:三松堂)、(梅蘭芳:梅花詩屋)、(葉聖陶:未厭居)、(齊白石:寄萍堂)、(張善孖:大風堂)。
( 孫犁:耕堂)、(方漸:富文閣)、(楊樹達:積微居)、(阮章競:苦噪樓)、(姚雪垠:無止境齋)、( 賈平凹:靜虛村)、(王力:龍蟲並雕齋)、(李耕:菜根精舍)
4. 歷代文人書齋名
近現代文人書齋名有:
菊香書屋-----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書齋名。
勵耘書屋-----當代史學家陳垣的書齋名。
積微齋-----當代語言家楊樹達的書齋名。
緣緣堂-----當代畫家豐子愷的書齋名。
百梅書屋-----當代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居室名。
師牛堂-----當代畫家李可染的畫室名。
知覺齋-----當代詩人畫家黃錦祥的書齋名。
雙清樓-----當代國畫家何香凝的書齋名。
雙柿齋-----當代畫家胡挈青的畫室名。
藝海堂-----當代畫家劉海粟的書齋名。
寬堂-----當代紅學家馮其庸的書齋名。
一木一石齋 ----- 現代書法家賴少奇的書齋名。
5. 古代書房名字
我國歷代文人雅士都很講究書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願。
劉禹錫--陋室
諸葛亮--茅廬
楊
雄--玄亭
陸
游--老學庵
蒲松齡--聊齋
劉
顎--抱殘守缺齋
張
溥--七焚齋
梁啟超--飲冰室
魯
迅--綠林書屋
柳亞子--羿樓
姚雪垠--無止境齋
聞一多--何妨一下樓
梁實秋--雅齋
楊樹達--積微居
朱自清--猶賢博弈齋
孫
犁--耕堂
豐子愷--緣緣堂
梅蘭芳--梅花詩屋
馮友蘭--三松堂
王
力--龍蟲並雕齋
阮章竟--苦噪樓
陳
恆--勵耘堂
6. 古代書房雅稱
有齋、屋、居、室、堂、館、軒、園、亭、廬等雅號。
著名的書房如劉禹錫的「陋室」、蒲松齡的「聊齋」、 黃宗羲的惜字庵、聞一多的二月廬、豐子愷的緣緣堂等等。
這些稱呼中,齋又是最常見的一種,齋的本義是齋戒,古代禮制中的祭祀和佛教都有齋戒儀式,而從事文化活動,其本質與「齋」所蘊含的寧心靜神、修身養性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將書房冠名為「齋」,寄託的正是一種超凡脫世、物我兩忘般的境界理想。
書齋之名從發端到流行,有一個發展過程。正式命名書齋,似起源於北宋。史傳司馬光有齋名「讀書堂」,雖質朴但過於平白。以後有洪邁的「容齋」、陸游的「老學庵」問世。在元代,為書齋命名的做法已經影響到西域一帶的少數民族人士。
這在陳垣先生《元西域人華化考》中有大量記載。至明朝,齋名盛行,文人學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書齋。如歸有光的「項脊軒」,袁宗道的「白蘇齋」,唐伯虎的「夢墨堂」,張溥的「七錄齋」。
(6)古代好聽書齋的名字擴展閱讀
自古至今,我國好多名人往往別出心裁地給自己的書齋或居室題寫雅緻的名稱,或示志向,或示節操,或示情趣,或示愛好,以自策自勵。現匯集一些齋名如下:
1、竹里館 —— 唐代詩人王維的居室名。
2、夢溪園 ——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沈括的書齋名。
3、書巢 ——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書齋名。
4、本穴世界 —— 宋末詩人鄭思肖的書齋名。
5、梅花屋 —— 元代畫家、詩人王冕的畫室名。
6、項脊軒 —— 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書齋名。
7、七錄齋—— 明代文學家張溥的書齋名。
8、青藤書屋 —— 明代大畫家徐文長的書齋名。
9、惜字庵 ——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學家黃宗羲的齋名。
10、惜抱軒 —— 清代桐城派古文學家姚鼐的書齋名。
7. 誰提供個好聽的書齋名啊
這些名人的書齋名好聽又好記,往往也是後人識別其本人的別稱。
菊香書屋-----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書齋名。
勵耘書屋-----當代史學家陳垣的書齋名。
緣緣堂-----當代畫家豐子愷的書齋名。
百梅書屋-----當代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居室名。
師牛堂-----當代畫家李可染的畫室名。
知覺齋-----當代詩人畫家黃錦祥的書齋名。
雙清樓-----當代國畫家何香凝的書齋名。
雙柿齋-----當代畫家胡挈青的畫室名。
藝海堂-----當代畫家劉海粟的書齋名。
積微齋-----當代語言家楊樹達的書齋名。
寬堂-----當代紅學家馮其庸的書齋名。
一木一石齋 ----- 現代書法家賴少奇的書齋名。
8. 古代文人的書齋名字都這么好聽,都是怎麼取得名字
古時候,文人墨客為了寄託懷抱,常常給自己的居室或書房取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這個名字就叫室名。室名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且歷史悠久、品位高雅、博大精深,可稱是古代文人的一種雅嗜。
9. 古代書齋名號
近現代名人的書齋名號:
菊香書屋-----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書齋名。
勵耘書屋-----當代史學家陳垣的書齋名。
積微齋-----當代語言家楊樹達的書齋名。
緣緣堂-----當代畫家豐子愷的書齋名。
百梅書屋-----當代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居室名。
師牛堂-----當代畫家李可染的畫室名。
知覺齋-----當代詩人畫家黃錦祥的書齋名。
雙清樓-----當代國畫家何香凝的書齋名。
雙柿齋-----當代畫家胡挈青的畫室名。
藝海堂-----當代畫家劉海粟的書齋名。
寬堂-----當代紅學家馮其庸的書齋名。
一木一石齋 ----- 現代書法家賴少奇的書齋名。
10. 古代書齋名
書齋,顧名思義,是讀書的房間,同時也是藏書的地方,還是書寫的地方。書畫同源,中國古代書寫繪畫全用毛筆,寫出來、畫出來即是書法和繪畫藝術。讀書、藏書、書畫是書齋的基本功能。後來,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鑒賞常常在這里進行,詩詞歌賦和書法繪畫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討也常常在這里進行。所以,書齋是以個人名義所建立,以主人和密友為主體,進行文化藝術活動的中心。書齋姓「文」,所以別名稱作「文房」。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古代的書齋和西方的書房除了布置和裝飾上的地域和民族風格不同以外,在本質和功能上有很大的區別,中國傳統的書齋是功能多樣的文化綜合體,而西方的書房則只相當於小小的私人圖書館,具有藏書和讀書的功能。
書齋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文化具有悠久的重文、重史的傳統。歷朝歷代非常重視文化的傳承,這表現在朝廷不僅重視編史修志,而且重視以才取士,其中的「才」主要是指詩書的文才,留下了「文章千古事」、「惟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豪」格言警句。還有更重要的,是知識分子可以通過讀書成為賢達,進入品級,或科舉及第,從而進入國家的行政機關,進而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和理想。所以,中華大地讀書的風氣綿綿不絕,這是書齋產生的深厚基礎。讀書需要一個清靜的環境,需要配備相關的文化和生活用品,久而久之,書齋便逐步從居室之中分離出來,形成了獨立的功能和格局。
早在春秋時期,與朝廷興建的學校——「官學」不同,諸子百家大興私人講學之風,諸子家中的講學之處往往白天是課堂,晚上就成了讀書的地方。這應該就是書齋的雛形。
漢代司馬遷身受宮刑的奇恥大辱,滿懷孤憤,足不出戶,在家中讀書、整理資料,「究天人之變」,終於寫出了鴻篇巨制的《史記》。實際上,司馬遷的「工作室」,就是一個獨特的、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書齋」,這可以說是中國書齋正式形成的標志,只不過當時尚無「書齋」的稱謂而已。至此,儒家的學者和詩賦的作家們,均有自己的書齋而從事文化藝術活動。因此,可以說漢代是書齋興起的時期。
三國戰亂頻仍,兩晉崇尚空談,學問和藝術之風稍遜,可謂書齋的低潮期。唐代是一個相對自由、開放、多元化的時期。這一時期,尤其是盛唐,文化藝術繁榮而發達,學術氛圍也比較寬松。可以說盛唐是書齋成熟的時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書齋。
在這一時期,書齋的標志——書齋印也應運而生了。
書齋印起源於從作為信證的官印和私印之中分離出來的專門的藏書印,相傳是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寫的「貞觀」二字的連珠印,此後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字連珠印(以上兩方是年號印代藏書印)、唐代李泌「端居室」印,南唐後主李煜「建業文房」印、宋太祖趙匡胤「秘閣圖書」等印,均頗有名,而其中李泌的「端居室」印、南唐李煜的「建業文房」印,已經從單純的藏書印發展為書齋印了。
宋朝雖然在遼、西夏以及金的夾擊下,在民族關系和軍事防禦上呈現屈辱和敗退的狀況,但經濟持續發展,使宋朝有可能用大量物質產品向遼和西夏進貢。南宋偏安,但江南依舊富庶,繼續靠進貢獲取和平。這一時期,使得酷愛藝術的皇帝尤其是宋徽宗,能夠大興文化事業。兩宋在書法、繪畫、詩詞方面成就繁盛,文人墨客在相對長久的平穩階段能夠讀書做學問,把玩藝術,程朱理學也在這一時期創立並產生巨大的影響。因而這一時期是書齋獲得同步平穩發展的時期。
元代王冕首先使用「花乳石」篆刻的「文人印」,使現代意義的篆刻藝術在原始秦漢璽印的基礎上脫胎而生了。文人自己刻制的書齋印和書齋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成為書齋必不可少的標志。
書齋發展到明代,處於我國封建社會經濟強盛發達的時期,文化藝術,特別是市民文化較為發達,現代意義上的小說誕生並迅速取得重大成就,同時話本、擬話本興盛,書法、繪畫進一步發展,與之相伴的書齋也大為發展,其地位和格局最終定型。這一時期文人書齋印更加盛行。
清代由於「文字獄」血雨腥風的恐怖,文人學士轉向研究考據之學,同時書畫藝術繼續發展並發達,以《紅樓夢》為代表的白話小說達到頂峰,文人和藝術家的書齋繼續繁榮,並完成從書房到文房的進化,使書齋的格局最終定型。與此同時,書齋印在清代繼續盛行,並一直延續到現代。
書齋和書齋印
書齋印:為書房或文房專門命名並製作的印章,多用齋、堂、館、軒、樓、閣、屋、室、廬、庵等放在後面作為分類通用名稱,而在其前面就是書齋主人表達自己意願的個性化名稱,一般是主人自己起的,也有師長或好友給起的。但甭管是誰起的,書齋的名字一定是體現主人的理想和願望。
由書齋的功能所決定,書齋印逐步衍生出一些與之相關的印章,如別號印、收藏印、鑒賞印、校定印等。
別號印:是書齋主人姓名外的別名所使用的印章,如某某居士、某某山人、某某主人等,是主人性情和追求的體現。
收藏印:是姓名或齋館下面加收藏、考藏、珍藏、鑒藏、藏書、藏畫、珍玩、秘籍、秘玩、珍秘、圖書等所使用的印章,其中藏書印應用最為廣泛,是主人文化藝術活動的真實記錄。
鑒賞印:是姓名或齋館下面加鑒賞、清賞、珍賞、心賞、曾閱、過目、過眼、經眼、眼福等所使用的印章。
校定印:是姓名或齋館下面加校訂、考訂、審定、鑒定等所使用的印章。
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世事沉浮,物是人非。歷史上那些才華蓋世、一代風流的才子們,他們的名字流傳下來,但他們的書齋大多盪然無存,而齋館印章卻往往因其質地的堅硬、藝術的造型以及小巧的型體被人們鍾愛而保留下來,並世代相傳。即使有的印章本身已不存在了,但印章的印文(或稱印稿、印蛻)因鈐蓋在書籍、書畫上而流傳下來,使後人能夠得知並聯想到當年書齋的環境和主人在書齋中清雅的活動,也使書齋能夠在文化史上不斷有佳話傳說。
現在已知中國最早的書齋印是唐代宰相李泌的「端居室」印,其次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建業文房」印。
書齋的特點
在中國傳統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個重要的精神場所便是書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一,所以,大體上書齋是民居之中惟有的精神場所。書齋一般位於宅院的僻靜之處,如有後花園,必與之相鄰,形成營造書齋高雅恬淡的良好環境的重要因素。書齋一般是有文化的家庭主人使用,如有兒子科舉,就會另設一個稍小的書齋,供寒窗苦讀之用。
書齋有三大特點:
一是文化傳承的匯集點。書籍是前人社會經驗的總結,書籍是民族歷史文化的結晶。書齋的主體——讀書人或學問人,在這里藏書,在這里讀書,在這里思索,也是文化在這里匯集,更是文化在這里傳承。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之說,就是因為以往優秀的文化,在這里以研讀、考證、校注、闡發的方式得以傳承,中華民族的文明之光在這里化整為零,熊熊燃燒,然後又影響社會的發展和進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傳承和發展。可以這樣比喻:因為當時國家沒有社會科學院,而許多個體存在並發揮作用的書齋聯合起來,實際上就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國家不用投資。諸葛亮的「茅廬」,造就了蜀國鞠躬盡瘁的宰相。劉備「三顧茅廬」,獲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計,才豐富了經天緯地、威武雄壯、扣人心弦、傳播不息的「三國演義」。同時,許多民族的文化經典在這里得到了繼承和弘揚。
二是個性創造的發酵池。書齋是個人的領地,在封建社會,無論是官場還是社會,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的約束。當一個知識分子回到書房,雖然仍有強大的封建社會的倫理規范融合在書籍的字里行間,但軀體和大腦畢竟屬於自己,書齋的主人得到了個性施展的空間,於是,他們的創造力得以迸發,從而產生出新的思想,創造出新的藝術。可以說,知識分子在繼承前人精華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現實經歷,加上自己的文學藝術創造,在書齋里融合、發酵,最後,醞釀出嶄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酒。這些美酒不斷地融進整體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發展的鏈條上,不斷有閃動的靈光。如王維在「輞川山莊」寫就的如畫詩歌、黃公望開山水畫之宗的《江山萬里圖》、曹雪芹的堪稱網路全書的《紅樓夢》、嚴復啟迪國人的《天演論》、魯迅振聾發聵的《狂人日記》、徐悲鴻歌頌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勝枚舉。
三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典範。中國古代哲學的精髓是「天人合一」,這個「天」可理解為「自然」。這就和20世紀初人類總結工業化進程破壞生態環境而提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大認識相一致。這說明我們的祖先具有的遠見卓識,也說明東方文化越來越顯示其超前的科學性。而在書齋的建造、布置和裝飾上,也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明代學者高廉所寫的《高子書齋說》,不僅詳細介紹了書齋的格局,而且浸透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因素。
書齋的格局和布置
高子說:書齋宜明朗,清凈,不可太寬敞。明凈則可以使心舒暢,神氣清爽,太寬敞便會損傷目力。窗外四壁,藤蘿滿牆,中間擺上松柏盆景,或劍蘭一二盆。石階周圍到處種上青翠的芸香草,旺盛之後自然青蔥郁然。旁邊放洗硯池一個,更應設一盆池。靠近窗子的地方,養錦鯉五七條,以觀其自然的生機與活潑。
書齋中設長桌一張,古硯一方,舊銅水注一隻,舊窯筆格一架,斑竹筆筒一個,舊窯筆洗一個,糊斗一個,水中丞一個,銅(或石)鎮紙一條。
左邊放小木床一張,床下放腳凳一條,床頭邊放小幾一張,上放古銅花尊或者哥窯定瓶一隻,有花的時候將瓶里插滿鮮花以收集香氣,平時則將蒲石放在上面以收集清晨的露水,使眼目清爽。或者放鼎爐一個,用來焚燒印篆或燃香,冬天放暖硯爐一個。
牆壁上掛古琴一把,中間方長條木幾一張(木幾以江浙雲林的木幾最好)。牆上掛畫一幅。書室中只有兩類畫可以掛:山水為上,花木次之。或者掛用來供奉的名畫、雲霞之中的山水、神像、佛像也可以。木幾旁放爐一,花瓶一,匙箸瓶(即筷筒)一,香盒一,這四樣東西的種類、檔次有著很大的差別,僅憑博學高雅的人自己選擇。但四者之中的爐具,則只有汝爐、鼎爐、戟耳彝爐等三種最好,爐的大小一般要求爐腹的直徑不超過三寸。花瓶應用膽瓶,花觚是膽瓶中最好的,其次是宋瓷鵝頸瓶,其餘的不可以用。牆壁上合適的地方,可掛一壁瓶,四季插花用。座椅則可擺六張吳興筍凳,一把禪椅,旁邊擺一拂塵、一搔背(搔癢用)、一棕帚、一竹鐵如意。
書齋右邊設一書架,書架上陳列《周易古占》、《詩經旁註》、《離騷》、《左傳》、《百家唐詩》、《三才廣記》等書。
書法字帖方面,楷書則排列《鍾繇薦季直表》、《黃庭經》;隸書則排列《夏丞碑》、《石本隸韻》;行書則排列《李北海陰符經》、《雲麾將軍碑》;草書則排列《十七帖》、《草書要領》、《懷素絹書千文》、《孫過庭書譜》等。
其他閑散方面則可排列《草堂詩余》、《正續花間集》、《歷代詞府》、《中興詩選》等。
以上這些書籍都是山居隱士長期需要閱讀的,所以也是書齋中的必備之書。畫卷方面,則可收集舊時作者的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或者名人賢士的墨跡各若干幅,用來充實書架。如果沒有什麼事擾亂心神,人應該經常獨坐於書齋之中,或對日吟誦,或秉燭夜讀,於書齋里享受一份清福,從學問中得到一份快樂。
高廉的「書齋說」,是中國古代書齋定型的典範,對現代的書齋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不能單純地復制和模仿。實際上,高子的書齋是中等的普通格局,如果更加富有一些,應當沒有床,而擺放巨大的書櫃和博古架,室內的陳設將更加豪華。現代的書齋大都在樓房之中,成為空中的書齋,沒有了庭院相依,離卧室很近,也不會有床,書架上的書籍也會有很大變化。書齋的陳設布置應根據個人的條件,但不論如何,書齋永遠和文化人緊緊相隨。
名人和書齋
我國歷代文人雅士都很講究書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願。
唐代大書法家懷素,屋外園中遍植芭蕉,以芭蕉葉子代紙練習書法,其書齋命名為「綠天庵」。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晚年取「師曠老而學猶秉燭夜行」,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學老齋」,寓意為要活到老,學到老。
明代毛晉藏書之豐舉世聞名,其書齋名為「汲古閣」,並刻有巨型藏書印一方。其印文為:「趙文敏書卷未方,吾家業儒,辛勤置書,以遺子孫,其志如何。後人不賣,將至於鬻,頹其家聲,不如禽犢。若歸他屋,當念斯言,取非其有,無寧舍旃。」他希望子孫讀其藏書,如把書賣掉,將敗家聲,則禽獸不如。
明代文學家張溥,天生愚鈍,為加強記憶,每讀文章,就工整地抄錄一遍,邊抄邊誦邊記,然後投入爐火之中,反復六七次,終於背誦如流。故其書齋取名為「七焚庵」。
清代史學家黃宗羲一生博覽群書,通曉天文、地理、律歷、數學等,作文惜字如金,力求簡潔,故書齋取名為「惜字齋」。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的書齋印章寓人品於字里行間,頗具韻味。如別號印為「七品官耳」,細看平淡,細究方覺可貴。
蒲松齡應試落第後,喜歡請人到書齋閑談,然後根據閑談講的故事加工整理寫成小說。書齋即是「聊齋」。
聞一多青年時求學於外,暑假兩月返回故里,依然苦讀不輟,自稱書房為「二月廬」。成為教授後,在研究學問時,常常通宵達旦,很少下樓,書齋名為「何妨一下樓」。
語言學家王力著作等身,有浩瀚的專著,有精美的小品,自雲:「古人有所謂雕龍、雕蟲的說法,在這里,雕龍指專門所著,雕蟲指一般的小文章、小意思。」故將書齋取名「龍蟲並雕齋」。
毛澤東雖為領袖,但他酷愛讀書,在中南海的「菊香書屋」個人藏書已達數萬冊。他常用的一方藏書印為「毛氏藏書」,為上海篆刻家吳朴堂所刻,毛澤東十分珍愛,後來他所有的藏書上均鈐著這枚藏書印章。
此外,古來一些名人的書齋記錄如下:
漢代文學家楊雄的「玄亭」,唐代劉禹錫的「陋室」,明代文徵明的「玉磬山房」、徐文長的「湘管齋」、唐伯虎的「六如居士(別號印)」、湯顯祖的「清遠道人(別號印)」;清代翁方綱的「復初齋」、王懿榮的「天繪閣」、何紹基的「不洗硯齋」、龔自珍的「定庵」、劉鶚的「抱殘守缺齋」;近代梁啟超的「飲冰室」、吳昌碩的「缶廬」和「石人才室」;現代朱自清的「猶賢博弈齋」、柳亞子的「羿樓」、梁實秋的「雅齋」、馮友蘭的「三松堂」、陳恆的「勵耕堂」、豐子愷的「緣緣堂」、梅蘭芳的「梅花詩屋」、葉聖陶的「未厭居」、齊白石的「寄萍堂」、張善孖的「大風堂」、孫梨的「耕堂」、楊樹達的「積微居」、阮章競的「苦噪樓」、姚雪垠的「無止境齋」等,都是中國書齋文化的醒目而珍貴的標志。
現代書齋方興未艾
進入了21世紀,有人認為:未來科技將高速發展,新的東西層出不窮,人們對傳統的興趣在逐步衰減。現代生活使傳統在人們的心靈中的印跡越來越淡,對新事物熱情的另一面則是對歷史傳統的冷漠,因此,作為傳統文化標志的書齋將被「讀圖時代」的電腦和網路所替代。筆者從文化發展的宏觀趨勢上看,觀點卻恰恰相反:在新的世紀,書齋仍將成為現代社會持續存在的文化現象。
第一,現代書齋繼承傳統。
中國傳統文化延續的力量十分強大,時尚對傳統文化的回歸和尊崇,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追求,使人們更加重視傳統文化,審美情趣返璞歸真,書籍永遠不會被廢棄。同時,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和造就了更多的新生的書齋主體——讀書人,讀書人不會消失,只要有讀書人,就會有書齋。
第二,現代書齋基礎雄厚。
改革開放帶來的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必然促進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這為書齋的普及提供了物質基礎。人們有了多餘的空間來營造書齋,人們有了多餘的錢買書、買藝術品來裝飾書齋。
第三,現代書齋與時俱進。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世界范圍內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廣泛,不同文化之間的吸引更加強烈,對歷史的審視就更加冷靜和合理,書齋的文化功能會愈加發達。網路的驚人發展使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讀到萬卷書籍。同時科技的力量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空前集中地展示在世界面前,使現代的書齋增加了一個必不可少的寵兒——電腦。
總之,歷史傳統和科技時尚在現代書齋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在新的時代,書齋依然是中國文化傳承的匯集點、個性創造的發酵池、人與自然和諧的天地。同時,書齋也日漸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書齋永遠是中國文人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