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港名字的由來
香港的名稱來歷:
1、說法一: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
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所認可。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可後來,村裡人不肯種植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逐漸消失,但香港這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2、說法二: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這個詞來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1)香港起名字擴展閱讀
香港的歷史:
1、先秦。
在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境地就已經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先秦時期,嶺南(包括香港)為百越之地,《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正史記載中,嶺南盡皆「南蠻之地」,至秦軍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學界近年來研究發現,這一觀點是「歷史的誤會」,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嶺南地區在秦朝之前已經存在過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2、秦漢。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
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3、兩晉。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4、隋唐。
隋朝又廢東莞郡,將轄地並入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也改為隸屬南海郡,香港則仍歸寶安縣管理。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遷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中國元朝時屬江西行省,元朝時,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在廣州的外港的屯門又設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拱衛廣州地區。
5、明清。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清朝於1662年派兵到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一商埠。
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國殖民地。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通過三個條約,英國共佔有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達1092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就是現在整個香港地區的面積。
6、民國。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7、中華人民共和國。
1982年至1984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1997年9月,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在香港舉行。這次年會是香港回歸祖國後承辦的首個大型國際會議,也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次在中國舉行年會。
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香港股市經歷極大波動。在中央政府堅定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決定對國際炒家予以反擊,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成功擊退炒家。
2003年初春,香港暴發「非典」疫情。特區政府帶領社會各界全力投入抗疫行動,持續數月的疫情終被控制。6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正式將香港從「非典」疫區中除名。
2003年6月,《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簽署。中央政府隨後推出內地居民赴港「個人游」計劃。
2003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同意為在香港辦理4類個人人民幣業務(即存款、兌換、匯款及人民幣銀行卡)的香港銀行提供清算安排。2004年2月,香港銀行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
2004年6月初,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香港舉行,內地9省區和港澳區「9+2」區域經濟合作正式登場。
2005年9月,香港迪士尼樂園開業迎客,這是全球第5個迪斯尼樂園。
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在香港成功舉辦。
2009年12月,第五屆東亞運動會在香港舉行,這是香港回歸祖國後首次承辦國際性綜合賽事。
2011年3月,中央公布「十二五」規劃綱要,港澳部分首次單獨成章。綱要指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❷ 香港人的名字
廣東話雖然我說起來不是很好聽,可是我會聽,下次我教你,很有規律的。男人說廣東話感覺好陽剛。我身邊好多人聽過兩首粵語歌就冒充自己是香港人,、。其實我想廣東話也算是一種方言吧,只是TVB人才輩出,內地的一些沒有多少大志的人才想把自己弄得「洋」一些
❸ 香港人都怎樣起名字呀
你大概是說香港人的英文名字吧,香港人的英文名字是參照粵語拼音的,而你的名字的粵語拼音是dong2 zing1 zing1(後面的數字是音調,粵語拼音有九個音調)
換言之,你的英文名就是dong zing zing
你可以上這個網站:
http://humanum.arts.cuhk.e.hk/Lexis/lexi-can/
把單字打在小空格裏,就能得到一個粵語拼音嘍,十分詳細哦!
希望能幫到你
❹ 香港人如何取名
香港人起名字都好怪。
叫嘉玲、嘉欣、某某兒、某某儀、某某玉。
男的也不見的好到哪去。
黃宗澤,好饒口啊。
李克勤,父輩們不乏叫克勤克儉的。
馬德鍾,好土啊。
林保怡,我媽一直認為是女的。
古巨基,不好聽。
尤其是港姐們,名字有的很奇怪。
唐麗球,
戴月娥,土得讓人抓狂。
楊寶玲,太普通了。
李美鳳,李賽鳳,身邊大媽級的有不少叫什麼鳳的。
曹敏莉,身邊叫這個的少嗎。
高麗虹,還是洪金寶的夫人呢,兩口子的名字都。
翁美玲,鄭裕玲,朱玲玲,名字太一般了;我身邊叫玲玲的一抓一大把。
張瑪莉,總讓我想起「超級瑪莉」。
張文瑛,一聽就覺得年齡至少50歲靠上。
溫碧霞、林青霞,好在都有個好姓。
❺ 香港人怎麼起英文名
香港的姓名譯作英文是以粵語音為出發的,所以香港籍姓名的英文拼寫所拼讀出的讀音也是貼近粵語音,而與普通話語音相差比較大。這是由於香港在中國建國後沒有被劃歸如漢語普通話普及區域的緣故。這也是「香港」這個名字為什麼會翻譯成「HongKong」的原因了。
「張智霖」這個名字在粵語中讀作「Zieong Zi Lam」,於是根據這個音結合香港拼音規則則拼寫為「Cheung Chi Lam」。而「Julian」是他的英文名字,目前很流行的英文取名方法往往是根據中文名的讀音來取接近的英文名。「Morton」也是英文名字,與中文名的英文拼寫式兩個不同的概念...
「李婷婷」目前存在的英文拼寫有下列情況:
中國普通話英語拼音:Li Ting Ting
中國香港式英文拼音:Lee Ten Ten (香港的「李」姓偶爾也拼寫為Lei)
❻ 為什麼香港人的名字那麼好聽
一個好聽的男孩名字該怎麼起?好聽的男孩名字都有哪些?為你提供豐富而實用的。。。香港影星劉德華和李修賢的名字,正屬於這個類型。以學問、志向為男孩起個好
好聽的香港女孩名字:
❼ 取香港的名字
李思琪(李司琪----哈哈,TVB藝人)
李妙思
李 思(李斯----歷史名人,秦始皇的太傅)
李思琳
李婉思
李思曼(佘詩曼----TVB藝人)
❽ 香港的名字是怎麼來 的
「香港」這個名稱的來源歷來眾說紛紜。其中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有以下幾種傳說:
1、由「紅香爐山」一名演變而來,據說清初在銅鑼灣海旁有紅香爐從海上飄來,於是村民便在沙灘上建廟,廟後的小山便被命名為「紅香爐山」,由此演變成「紅香爐港」,後簡稱為「香港」。
2、芬芳的港口。香港早期常有外國商船停泊,水手們上岸瀏覽時見遍地是芬芳的野花,他們非常高興,就把這個地方稱為芬芳的港口,於是被譯作「香港」。
3、鰲洋甘瀑。據說在香港附近有一山溪,是行船者喜歡汲取的溪水,被稱作「香江」,其人口的港口被稱作「香港」,而全島也被叫做「香港島」。
4、與「香木」有關。香港在明代至清初盛產香木,名叫「莞香」。種香及制香盛極一時,不少居民賴此為生。莞香先運至九龍的「香涉替頭」,然後運到石排灣(香港東北),再乘船運至廣州甚至江浙一帶,所以運香木的海灣就被稱作「香港」。
(8)香港起名字擴展閱讀:
香港的歷史:
1、先秦。
在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境地就已經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先秦時期,嶺南(包括香港)為百越之地,《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正史記載中,嶺南盡皆「南蠻之地」,至秦軍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學界近年來研究發現,這一觀點是「歷史的誤會」,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嶺南地區在秦朝之前已經存在過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2、秦漢。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把香港一帶納入其領土,屬番禺縣管轄。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從此時起直至清朝,隨著中原文明向南播遷,香港地區得以逐漸發展起來。
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
3、兩晉。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❾ 香港名字
關於「香港」地名的由來,有幾種說法。
一、據說,「香港」當時只是指今天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村落。這座小村落靠近大海,村裡有一條小溪流注入大海,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港灣。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里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這個詞來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用「香江」作為香港的別稱。
二、香港的得名同香料有關。那時,香港這座小島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因為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出去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同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的人們所認可。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可後來,村裡人不肯種植了,皇帝便下令殺了村長,村民們四散逃走,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在香港逐漸消失了,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三、香港的得名同一個名叫香姑的女人有關。據說香姑是一個海盜頭目的妻子,丈夫死後,她繼續在這座小島上拉起人馬占島為王,「香港」就是「香姑的港口」的意思。這種說法,看來有些離奇。
盡管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的稱呼,最後,到了本世紀初,才成了被英國殖民主義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對於以上三種不同的說法,多數人贊同第二種,認為「香港」是因轉運香料而得名,不過,三四百年前鼎盛的制香、運香業,除了給香港留下一個芬芳的美名之外,到今天已經沒有其他什麼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