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洗衣服有「洗衣粉」嗎
由於現在工業社會的發展,很多現代的事情做起來非常方便,比如每天要洗的衣服,即便有很多污漬,也能清洗的干凈。那麼在古代沒有洗衣粉,古人是怎麼清洗衣服的呢?
下面我就來講解一下,其實在中國古代已經出現了類似洗衣粉的產物,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一種叫做鉀肥皂的東西。它是由貝殼灰和木灰混合製成,貝殼灰裡面的氫氧化鈣和爛木灰產生化學反應,可以產生氫氧化鉀。
用手把皂角裡面的種子摳出來,此時皂角就可以拿來洗衣服了。另外皂角放在水裡面會產生大量的泡沫,這些泡沫中含有豐富的精油分子,就能很好的去除衣服上的油漬。
皂角除了洗衣服,古人還經常拿來洗頭發。所以千萬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很多東西我們以為他們沒有,其實雛形早就已經出現了。
B. 古代沒有肥皂古人到底用什麼洗衣洗澡
古人最早用草木灰做洗滌劑。《禮記·內則篇》說:「冠帶垢,和灰清漱。」意思是:系帽子的帶子臟了,就和著草木灰洗。這是因為草木灰中的碳酸鉀能去除油污。又據《考工記》記載,古人為使絲帛柔軟潔白,將絲帛用草木灰水沾濕後,放入貝殼燒成的灰(古人稱之為「蜃」),加水浸泡。這是因為草木灰水和貝殼灰可以發生反應,產生強鹼——氫氧化鉀。
漢人已經知道用天然石鹼洗滌衣物了。金人又在石鹼中加入澱粉、香料,製成錠狀出售。明末,北京開設有專門出售人造香鹼的鋪子,其中「合香樓」、「華漢沖」等一直到解放初年還在銷售盒裝桃形、葫蘆形玫瑰香鹼。
除了香鹼,古人更多使用皂莢洗滌衣物。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街市上有一種橘子大小、用皂莢粉做成的圓團團,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了它的名字:肥皂團。肥皂團放入水中,能發泡去污。後來,從西方傳入的和它功效相似的洗滌劑,就也叫「肥皂」了。
那麼「胰子」又是怎麼回事呢?南北朝時,賈思勰已經提到用豬胰去垢。唐代「葯聖」孫思邈的《千金方》里有一個配方:用洗凈的豬胰,研磨成粉狀,加豆粉香料做成顆粒。這就是古代的胰子,也叫澡豆。後來人們又把胰子和香鹼合在一起,做成湯圓大的團,這就是《兒女英雄傳》中所說的桂花胰子、玫瑰胰子了。
C. 古代人怎麼洗衣服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洗衣多使用搗衣杵,又稱搗衣砧,木質,形狀和棒球棒相似,長約30厘米,靠搗衣杵打衣服時的力量,用水把污垢帶出來。因此我國古代洗衣服被稱為「搗衣」。晉代曹毗的《夜聽搗衣》就有記錄。
據說搗衣杵是住在水邊的人們為洗衣方便發明的,而居住在離水較遠地方的人們發明了搓衣板。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還發現草木灰可以用作洗滌劑。《禮記·內則篇》說:「冠帶垢,和灰清漱。」意思是系帽子的帶子臟了,就和著草木灰洗。這是因為草木灰中的碳酸鉀能去除油污。
又據《考工記》記載,古人為使絲帛柔軟潔白,將絲帛用草木灰水沾濕後,放入貝殼燒成的灰(古人稱之為「蜃」),加水浸泡。這是因為草木灰水和貝殼灰可以發生反應,產生強鹼——氫氧化鉀。
除了草木灰,人們還使用動物油、植物油、皂角,以及鹼鹽等混搭的方式清洗衣物。漢代時人們已經知道用天然石鹼洗滌衣物了。金代時人們在石鹼中加入澱粉、香料,製成錠狀出售。明末時,北京有了專門出售人造香鹼的鋪子,其中「合香樓」「華漢沖」等一直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還在銷售盒裝桃形、葫蘆形玫瑰香鹼。
專業服裝的保養其實從古代義大利的龐貝時代就開始了。那時有「漂土」服務,就是衣服護理人員使用黏土質的「漂土」從衣物上吸掉污漬和油漬,這些衣物太嬌貴了,不能用水去除上面的臟污和油脂。
後來有人用松節油來去除衣服上的焦油和清漆,1690年有使用松節油從衣服上去除焦油和漆的記錄。直到1716年松節油開始被認為是乾洗劑,用以輔助濕洗去除油脂污漬。幾個世紀的發展,松節油、松樹瀝青的蒸餾物已經有幾個名稱:松樹瀝青油、松樹瀝青精華和莰烯。
D. 古代皇宮宮女做工的宮殿的名稱例如洗衣浣
尚膳監
司衣局
司禮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