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的灯有那些名称
总的看有孔明灯(一种带罩的灯),火油灯(主要燃料植物油),松油灯(燃料松油),菏灯,灯笼样子跟现在的差不多.
㈡ 古代灯的种类
古代青铜灯也写作“锭”。式样很多,常见的上有盘, 用以盛油或插烛, 中有柱,下有底。有的底如雁足,称“雁足灯”。有的圆盘下有三短足,盘边有把,自身铭文称为“行灯”。有的铸成人形、鸟形、兽形、树形等。尚有周围有壁及可开合的门,以调节气流和照度,如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铜灯盛行于战国至汉晋。
玉勾连云纹灯、错金银人型灯、长信宫灯是环保灯、唐宋彩色陶瓷灯、长信宫灯、汉代匈奴人造型灯、战国盘形高柱灯、唐青釉省油灯、金代三彩罩子灯、长明灯 宫里用叫宫灯 老百姓用的叫松油灯
㈢ 求古代到现在所有用过的灯,都是什么,名字叫什么 急!!
这个貌似很多.什么佣灯啦!单枝灯连枝灯啦!青铜灯陶瓷灯!清朝的金属折叠玻璃彩绘灯!这灯很好看!再具体的级不知道了!
㈣ 古代中国的名灯分别有什么名字,像“长信宫”灯这样的
1、 Sinian(震旦):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震旦是古印度语中对中国的称谓。曾经认为这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其实,震旦纪,是5亿7千万年前到18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命演化历程中具有呈前启后的意义。在震旦纪的漫漫等待之
古代中国,名字
1、 Sinian(震旦):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震旦是古印度语中对中国的称谓。曾经认为这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其实,震旦纪,是5亿7千万年前到18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命演化历程中具有呈前启后的意义。在震旦纪的漫漫等待之
㈤ 古代有几种灯名
祭祀是以食物祭奠天、地、祖先的一种大礼。祭天称为祭,祭地叫做祀,祭祖叫做享。古代有五祭: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灶。祭祀时要杀牲,把牲肉放在祭台上,根据祭祀的等级有三牲祭(羊豕犬),有五牲祭(马牛羊豕犬)。
http://hi..com/sdawen2008/blog/item/b1783a3efdc3dbea55e7232a.html
祭祀的方式http://hi..com/qibaojun/blog/item/745ca81098428601203f2e55.html
按《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蜡祭八神都是与稼穑年成有关的神。腊祭则是用狩猎获取的禽兽祭享祖先。虽然两种祭祀起初并非一事,大概因为它们都是岁末的合祭,后来便混为一谈了。
http://..com/question/43615531.html
郑州人在正月十五时要进行“灯祭”,就是在正月十五的时候点灯,举办送灯展,以祭祀灯神,祈求来年福寿安康。http://www.zynews.com/2006-02/08/content_350859.htm
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据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的口述表示,早年于前清年间十分地区闹过土匪,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过,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施放天灯做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种方式向村民报平安。由于当日由山上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且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http://ke..com/view/46542.html?wtp=tt
古代祭祀用的灯还有三宝灯。但是这种灯的介绍很少。
㈥ 这个古代灯具的名称是什么
连枝灯,又叫做连盏灯。
㈦ 古代怎么称呼灯
孔明灯
战国以前都还没发现名为灯的实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见灯、烛之类字样。西周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烛”应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记载。 西周时“烛”应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燎置于门外的称大烛,门内的则称庭燎。 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于战国,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在周代,“镫”、“登”通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豆笾,瓦豆谓之登。” 徐铉曰:今俗别作灯,非是,晋郭璞云:礼器也。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 豆,是商周时期的一种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酱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礼器,多用青铜、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在战国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一种盘底中央呈*状突起可插灯芯的细把陶质豆,它就是当时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国古代灯具的主要形式之一。从追溯豆灯的历史,去理解“镫”字的产生,我们就不能不看到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光明的同时,为灯具命名的思维性与创造性。
灯是从豆演变而来
一个小小的、表面坑坑洼洼的陶碗,碗的底部有一个把手支撑,简单的造型,粗糙的工艺,放在一般人眼里,就是一件不值钱的陶器,毫无艺术价值可言。可在“万家灯馆”主人卿烈军眼里,这可是一件宝贝。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豆’,算是灯的前身了。”卿烈军一边把玩着,一边解释。 在石器时代,人类懂得了使用火,取暖、熟食、御兽,其中还有照明。据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人类早在殷商时期,就会使用松脂火把照明。到了周朝时期,青铜器和陶器的大量使用,为灯具的出现创造条件。春秋战国时,照明用的灯具开始出现,豆就是当时照明所用的工具,它是依照当时的食器——豆的形状制成。 当时人们是用豆脂作为燃料,将豆脂盛放在陶制的小碗里,放上一根灯芯,点燃照明。从古体字的“灯”就能看出,灯是从豆演变而来的。古籍中有记载:灯源于豆,瓦豆谓之登。现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出现的照明工具就是豆。“应该是有青铜器的豆,但我至今还没有看到过。” 青铜器在当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老卿研究认为,当时用青铜器做照明工具应该是贵族才享有的权利,粗制的陶器豆很可能是一般百姓用的。
cankao
http://ke..com/view/42130.html?wtp=tt
㈧ 历史上有名的灯
八景宫灯、玉虚琉璃灯、宝莲灯、翠光两仪灯,
八景宫灯为老子之物后传于南华,玉虚琉璃灯为原始传与燃灯,宝莲灯为女娲传于三圣母,翠光两仪灯为东皇身陨后猕猴王所得。
㈨ 古代比较有名的灯笼
纸灯笼种类很多,有走马灯、羊灯、气死风灯、提灯等等。
传说姜子牙封完神后,自已却没有什么司职,只有某位神仙出游时给打替班。大年三十众神都归位,姜子牙却没有地方可去,百姓见他可怜,就在高杆头点一个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点灯笼的习俗。
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唐)、转鹭灯(唐)、马骑灯(宋)。
中国历代对走马灯的描述有: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西京杂记》卷三,原文:“……高祖(刘邦)初入咸阳宫,周行府库,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尤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清异录》器具门仙音烛,原文:“同昌公主薨,帝伤悼不已,以仙音烛赐安国寺,冀追冥福。其状如高层露台,杂宝为之,花鸟皆玲珑。台上安烛,既燃点,则玲珑者皆动,丁当清妙。烛尽绝响,莫测其理。”
《云仙杂记》卷二临光宴,原文:“……正月十五夜,玄宗于常春殿张临光宴。白鹭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浮光洞,攒星阁,皆灯也。……”
《武林旧事》卷二灯品,原文:“……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
宋 文天祥 《出巷难》诗序:“先是有一酋忽入沉颐家,予问:‘何人?’‘ 刘百户 。’问:‘何职?’‘管夜禁。’问:‘官勾当何如?’曰:‘官灯提照,往来从便。’”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问到 陈乾娘门首时,十字竹竿封着门,一椀官灯在门前,上面写着‘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气死风灯,是灯笼的一种。顾名思义,气死风是不容易被风吹灭的意思。为图吉利,气死风灯还有雅名“乞赐丰登”、“乞赐封灯”。如今,天,安,门,城,楼上面挂的圆形红灯就是气死风灯。
孔明灯相传源自四川平乐古镇,三国时期,此镇乃为军,事,重,地,诸葛亮当时被司马懿困于平阳,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纸灯笼系上求救信息放上天空,最终得以脱险。宋时此镇更以造纸闻名,后人为纪念诸葛亮,放孔明灯渐变成节日仪式。
知名学者李约瑟指出,西元1241年蒙,古,人曾经在列,格,尼,卡,战,役中使用过龙形天灯传递信号。
秋,田,仙,北,市,西,木,町的15大冬之祭里的天灯祭,日本天灯源自江户时代从中国清朝传入的文化;而每年二月10日,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