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袄裙前世今生之为什么我们的汉服总是被称为韩服
袄裙是对中国古代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裙袄着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一直到民国。
现代一般谈论袄裙时候提到的袄裙,指的是明代的裙袄着装。有人对于袄裙定义为上衣穿裙子外为袄裙,实际是比较错误模糊的定义,因为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样外穿,东晋十六国陶俑也显示此时代襦是穿于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义袄裙,而应该以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基本语境来定义袄裙一词。
也就是单衣为衫,比如《西洲曲》里有“单衫杏子红”。加挂里者为袄,比如我们现代土语也习惯称夹袄。而袄除了加挂布之外,也有皮毛,呢子等各种面料。
上图是圆领衫(袄)样式
上图是竖领(立领)袄样式
上图为方领袄样式
以上所有图片为文章解释用,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❷ 汉服中袄裙和襦裙的区别,你知道吗
袄裙,是汉服上衣下裳制的一种款式,它其实也是襦裙的分类之一。
袄裙,是对中国古代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裙袄着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一直到民国。有人对于袄裙的定义,实际是比较错误模糊的定义, 因为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样外穿,东晋十六国陶俑也显示此时代襦是穿于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义袄裙,而应该以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基本语境来定义袄裙一词。
”袄”,就是有内衬的上衣,我们现在冬天所穿的袄子,其中"袄”的含义其实与古代袄裙的含义相差不大;袄裙主要是作为古人冬季御寒的衣物,大部分袖口的款式都是收紧的,例如琵琶袖、窄袖等,都有防风保暖的作用。
❸ 古代穿的衣服叫什么
不同朝代,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
如今流行的古代服装有“汉服”、“唐装”、旗袍等。
(3)古代袄裙名字扩展阅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❹ 古代有齐胸袄裙吗
有的。汉服齐腰襦裙是流行与魏晋左右的一种形制(齐胸襦裙其实是齐胸衫裙,属于唐制)。
形制正确的襦裙上襦是有腰 斓(←衣字旁,打不出那个字)的,不过现在的商家大多做错了,做成了衫(和袄一样,只不过单层是衫,双层是袄)。正确的襦裙主要穿法是把上衣系进下裙,不过偶尔也有拿出来的。
襦裙袖形有广袖和直袖
袄裙属于明制,袖形有广袖,直袖,琵琶袖(代表性)等。衣领有方领,圆领,立领等,那是襦裙没有的。穿着时袄在外,下裙在内。目前商家做的大多没有形制问题。
所以如果要说现代商家做的襦裙和袄裙,区别只在:1,穿法:襦裙系进去,袄裙不系 2,袄裙可以是琵琶袖,圆领,方领,立领等。襦裙不能 3,有齐胸襦裙没有齐胸袄裙子 。
❺ 古代衣装名称、首饰名称,写小说用,分男女,感谢
春/夏/秋季衣裳:
柳碧色长裙,外罩白色纱衣
鹅黄色对襟盘扣小褂,杏黄色裙
水红色软锦缕金芍药裙
水蓝色苏锦绣菡萏裙
粉紫色蜀锦缕银线祥云纹裙
木青色缕银纹对襟小褂,玄青色裙
天蓝色绣嫩黄蕊兰裙
银白宝相花缠枝银丝纹刻丝褙子
月白纱缎小竖领中衣,绿地长裙
云雁纹锦滚宽黛青领口对襟常服
大红遍地织金通袖衫
鹅黄荷叶边凤尾裙
湖绿色素面妆花谐子
浅红流彩暗花云长裙
缕金百蝶穿花桃红云缎裙
月季花蝶纹织金绦边天水碧长裙
锦洋莲紫春裳
色俏绣美人扑蝶轻罗春裳
月白对襟上裳 藕荷色莲花百褶裙
绣葛巾八幅粉紫绮罗长裙.
天青实纱流云绣直身长衣
紫缎五彩凤凰细绣凤尾裙
姣月软缎牡丹细绣长裙
银红色海棠春睡纱绣百褶裙
领口绣芍药花明紫色直身长衣
青色比甲 月白色长裙
六幅彩裙
激滟绿色长裙
桃红色软绸春裳
粉色窄袖上裳 玉色罗裙
高领绣花云肩
水粉坎肩 天蓝色长裙
茜红色折枝花春裳
月白翠烟衫 鹅黄绣白玉兰长裙
正红色亮纱外裳 金色织锦宽腰带
牡丹纹十二幅长裙
素色薄纱外衣 领口绣淡雅的绿萼梅花 月白色对襟中衣 淡紫色湘水芙蓉裙
玫红色八宝琉璃暗金裙子
衣领绣浅色的繁花茂叶桃红色春裳
里着素纱娟衣
绣白牡丹上衫 月白水纹百褶裙 朦朦翠绿演染裙摆
木兰青双绣缎裳
桂子绿齐胸瑞锦襦裙
翠蓝马面裙
粉霞锦绶藕丝罗裳
累珠叠纱粉霞茜裙
青缎掐花对襟外裳
五色锦盘金彩绣绫裙
玫瑰紫牡丹花纹锦长衣
曳地飞鸟描花长裙
藤青曳罗靡子长裙
铁锈红撒亮金刻丝蟹爪菊花宫装
烟霞银罗花绡纱长衣
莲青色夹金线绣百子榴花缎袍
晚烟霞紫绫子如意云纹衫
镜花绫披帛
玉色绣折枝堆花襦裙
月白蝶纹束衣
锦茜红明花抹胸
冬季衣裳:
玫瑰紫绣金牡丹富贵图鹤氅
雪狐狸毛大氅
交领五彩缂丝裙衫
浅杏仁镶玫红厚绸灰鼠袄
盘金银丝双色缠枝花狐狸皮袍子
缕银线藤萝纹雪青色袄裙
红色妆花绫子对襟小袄
蜜合色棉袄 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洒线裙
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
银白长裙 玫红锦缎小袄镶雪狐狸毛
蜜合色棉袄 浅银红对襟长褂绫棉长裙
金色缠枝花卉锦缎交身长袄 领口袖口笼灰鼠毛皮 月白挑线裙子
玫瑰红织金缠枝纹比肩
银错金双凤织锦短袄
浅碧色轻柳软纹束腰长裙 ,
竹叶青镶金丝飞凤纹的大毛斗蓬
浅玫瑰红绣嫩黄折技玉兰长裙
石榴红萍金丝云锦缎扣身袄裙
大红五彩金遍边葫芦鸾凤穿花通袖袄
大红遍地织金通袖衫
玫瑰红灰鼠皮披风
红猩猩毡昭君套
胭脂红点赤金线缎子袄
石青刻丝灰鼠披风
枣红色狐皮披风
银狐裘披风
粉梅色雪狐棉衣
芙蓉祥云百花褶裙
淡兰色梅花衫
淡橙色的长袭袄裙
玫红锦缎镶兔毛小袄
女
❻ 古代有没有齐胸袄裙
袄裙的定义是上身穿袄,下身穿裙,不是连体的,是两件衣服的组合叫袄裙。不懂你说的齐胸是什么概念
❼ 古代服装的称呼
1、“冠”指帽子,古代帽子的另一个称呼叫元服,夏朝时的冠称为“弁”,又指缁布冠,商朝时称为“冔”,而周朝则叫做“冕”。“簪”指插在发髻或头冠上的长针,“簪缨”是结冠的带子。
2、上身的服装是“衣”,下身的服装叫“裳”;衣服的前面叫“襟”,后幅称“裾”;“缝掖”指宽袖单衣。破烂的衣服叫“褴褛”,华丽的服饰称“华裾”。
3、“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负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弁髦”是保护婴儿前额的一种头发的装饰。
4、“左衽”指小襟在左边的衣服,东夷和北狄人的服饰就是这个样子;武夫的服式是前长后短的,“短后”便成为武夫衣服的名称了。
5、“布衣”指还没获取功名的读书人所穿的衣服,后又泛指百姓;“青衿”指青色的衣服,古时也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缙绅和簪缨都是对仕宦人家的称呼,章甫和缝掖是对儒生的称呼。
6、在古代,黄色的衣服是贵人的服装,绿色的衣服是下等人穿的,如果用绿色的面料做衣,而里子却是黄色的,则被人们认为是颠倒了贵贱的伦序了。
7、中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的妇女服装款式是襦裙,其特征为上衣下裳,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长裙。历代襦裙的基本款式不变,主要是下身裙长有变化。
襦裙作为中国古代常服,非常普及,贵族和平民都穿着,主要的区别在制作襦裙的面料和工艺。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有襦裙,到唐代最为流行,一直到明末才逐渐消失,前后近 2,000年。尽管襦裙长短宽窄有变化,但历代始终保持最初的款式。
(7)古代袄裙名字扩展阅读:
汉代着衣有七个特点:
1.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宽为一尺二寸;
4.衫无袖;
5.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
6.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十分生动有趣。一般长度在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
7.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❽ 古代服装称谓
以汉服为例,古代服装称谓有有鹤氅、深衣、绛纱袍、襕衫、马面裙等。
1、鹤氅
鹤氅是汉服中的一种,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最初的鹤氅是一块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
后来的鹤氅, 表现为大袖 ,两侧开衩的直领罩衫,不缘边,中间以带子相系 。明代的鹤氅,和披风形制差不多 ,只不过有缘边多些,领子相合一些 ,比之褙子,袖子应更加宽大。
2、深衣
深衣属于汉服,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深衣来源于先秦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记·玉藻》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
3、绛纱袍
绛纱袍是深红色直领纱袍。始于周代,楚庄王绛衣博袍以治其国。汉明帝制定朱衣朝服,后世朝服则所谓进贤冠、绛纱袍,以纱罗为之,一直沿用至明朝。乾隆未取汉唐衣冠,仅吸收汉族帝王服饰的色彩和章法纹饰。
绛纱袍是宋代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绛纱裙,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正旦、冬至、五日朔大朝会、大册命则服之。
4、襕衫
襕衫为汉服体系,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明。襕衫到膝处有一道接缝,称为“横襕”——一般认为这道横襕是对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襕衫领子多用圆领,后来的襕衫,大致也遵循了这一点,只不过领边变宽,并且接衽了。在古代,襕衫为职官公服,学子亦多穿着。
至明代,圆领襕衫使用更为广泛。明代出现无膝襕襕衫,多以蓝色布料制作,乡间也称作“蓝衫”。下摆处的衣缘较宽,而取消了膝襕,料想是以衣缘代替膝襕的象征意义。而有横襕的襕衫并未消失。明代小说中对襕衫多有描写,一般写为秀才等人的装束。
5、马面裙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汉服的一种,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马面裙始于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延续至民国。马面裙或褶裙搭配上袄称袄裙。
明代马面裙较为简洁,两侧的褶大而疏,为活褶。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马面裙,有装饰底襕的,有装饰底襕+膝襕的裙子。和清代汉人女子所着马面裙不同的是,明代马面裙不重视马面的装饰,多与裙襕一体。
❾ 这种汉服叫什么名字
袄裙
图上上身为交领短袄,下身为褶裙。
袄裙是指上衣在裙子之外的女装,音 ǎo qún这里说的“袄裙”是汉族传统女装的一种通称,不是固定术语。朝鲜也依照明朝的袄裙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并演变成现代超新服常见的赤古里裙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