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的安徽叫什么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
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1)安徽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安徽位置境域
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东部经济区。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
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450千米,南北长570千米。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
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际、黄山和九华山,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
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
B. 合肥在古代叫啥呀
合肥古称庐州,庐州这个名字历史非常悠久,周武王时代搞分封,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来分封,就在现在合肥这个地方封了一个国叫“庐国”,而庐国又属于子爵,所以称为“庐子国”,都城叫庐邑,就是现在的合肥老城附近。
历史沿革
南朝梁设合州,治于合肥。隋开皇元年(581年),改合州为庐州。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庐州为庐江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属贞观元年(627年)划设的淮南道。
天宝元年(742年),复名庐江郡,仍治合肥,仍属淮南道。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置淮南节度使于扬州(今扬州市),庐江郡仍属之。至德二年十二月,复名庐州,仍属淮南节镇。唐代庐州治合肥,下领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庐江县、巢县。
北宋初庐州治合肥,属淮南道,县五,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南宋绍兴三十二年避孝宗讳,改梁县)、庐江县、巢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以庐州巢县无为镇建为军,分巢县、庐江二县隶属无为军。
庐州辖县三,即合肥县、舒城县、慎县。至道三年(997年),改属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西路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庐州改属淮南西路。
南宋改淮南西路治庐州,为南宋抗金重镇和输送抗金物资的集散地。绍兴初,为避金兵,淮西路寄治巢县(治今巢湖市区)。绍兴七年(1137年),淮西将郦琼以庐州叛降刘豫伪齐。十一年,为杨沂中收复。乾道二至五年(1166~1169年),在和州置司。五年,淮西路复治庐州。
C. 安徽在古代属于哪个国家分别在哪个朝代
1、夏商周: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
2、春秋战国(前770年-476年):安徽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
3、汉: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
4、三国至南北朝: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
5、隋唐: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庐江、谯郡、汝阴、淮南、钟离、戈阳、同安、宣城、新安、历阳。唐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分属吴国和南唐国。
6、宋元: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个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淮南、江南。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
7、明: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凤阳府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8、清: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
太平天国在安徽境内占领区建政是采取省、郡(州)、县三级管理体制,改清代的府为郡。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襟江带淮,沿江通海,经济繁荣,教育发达。下辖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安庆、芜湖、铜陵、宣城、池州、黄山等16个地级市。
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过,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山东、河南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2014年,获得中国最幸福的省份荣誉,被列入中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2015年,安徽省正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发展阶段。
2017年,安徽省生产总值2751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8.5%。
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东部经济区。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
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450千米,南北长570千米。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D. 三国时期安徽在古代叫什么
属于魏国。
西汉时主要叫扬州,唐朝时主要叫淮南道,河南道。
E. 请问安徽在古代怎么称呼啊。
汉代属扬州和徐州
唐代属河南道和淮南道
宋代分属于京西北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
元代属于河南江北行省
明代属于南京直隶
清代设立安徽府!
F. 我国古代安徽叫什么 古代地名
我国古代一些地名
1.政区和治所
政区,是指某一级的行政区域;治所,是指某一级政区的官署所在地。县以上政区名称和治所所在地名称,往往是不一致的。如《赤壁之战》中的荆州,治所在襄阳。
2.城市和村镇
城市是大地名,如咸阳、邯郸;村镇是小地名,如石壕村、大泽乡。
3.山川、关塞、宫殿、庙宇等
这类名称,古文中涉及的较多。如天姥、雁荡、云梦泽、函谷关、光禄塞、阿房宫、慧空禅院、武侯祠等。
4.古代一些地名的特殊称谓
有些地名还有古称、别称,如南京称金陵,扬州称江都,杭州称武林。有些地方又有以名山大川为标志的特称,如江左、江右,是指长江下游以东、以西地区;山 东,是指肴山以东地区;河西,则是指黄河以西地区等。又有些地名,用数字表明是统称,如三辅,是指汉的京城长安和左冯翊郡、右扶风郡;五岳,则是指东岳泰 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等。
由此看来,古代地理名词是相当复杂的。阅读文言作品遇到地名时,就应弄清它是政区名,还是具体的城镇名,或是其他什么名称;同时还要弄清某一地名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九州
传说中我国上古的行政区划,具体州名说法不一。《尚书》作冀(相当于现在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一带)、兖(音,相当于现在河北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一带)、青 (相当于现在山东东部和北部)、徐(相当于现在河南东南部、安徽东北部、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扬(相当于现在安徽南部、江苏中南部、江西东部以及浙江、 福建部分地区)、荆(相当于现在湖南、湖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部分地区)、豫(相当现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一带)、梁(相当于现在陕西南部、四 川东部地区)、雍(相当于现在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部分地区)。
八荒
“八”指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荒”指荒远地区。“八荒”与“九州”相对。“九州”泛指中原地带,“八荒”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在《过秦论》中,“八荒”则泛指天下。
五湖 近代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古代则专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四海 一说,泛指海内之地,与“天下”同义;一说,指环绕中国四面的海。《礼记》中指的是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具体所指,不同时代有所不同。
赤县神州 中国的别称。《史记》载,战国时齐人邹衍创立“大九州”学说,把中国叫做赤县神州。
郡、县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春秋末年以后,各国在边地设郡,面积较县为大。秦曾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至四十多郡。汉高祖刘邦则分为六十二郡,郡的规模小了。隋代改郡为州。
国
周代分封诸侯,每个诸侯都建立一个国。秦代行郡县制,不再有国。西汉郡、国并存,国是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大小与郡相当,所以通常连称“郡国”。
道
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唐代分全国为十道,后又增至十五道,大略相当于汉代的州,隶属于中央的监察区。北宋初沿袭唐制,分全国为十三道,不久废除,改道为路。清代又恢复道,比唐时范围小,但比府、州大,属于省管辖。
路
北宋废道为路,为的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方便,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先后分全国为十五路、十八路、二十三路。南宋偏安后,仍把势力所及之地 分为十六路,如福建路、广东路、广西路、湖南路等,和现在省名相同,辖区大小也相当。元代也有路,但比宋代小,相当于州府。
省
本为中央官署名,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相当于中书省的驻各地办事处),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简称省,沿用至今。
州
相传尧时分天下为九州;舜时增加了幽、并、营三州为十二州;汉代又增交州、朔方;三国时有十八州;晋初改为十九州,后又增至二十一州。从汉到南北朝基本上 是监察区,有时也是行政区。从南北朝起,州逐渐变小,与郡无甚差别。到唐代共有三百多个州,是行政区,但大的州也可称为府。明清时统一改州为府。
府 唐制,大州称为府,隶属于道。宋代府隶属于路。元代的府有的隶属于路,有的直属中央。明清改州为府,可辖几个县。
军 宋代行政区划名。约等于一个州或府,隶属于路。
山东
战国、秦、汉时代,指华山或崤山以东地区,泛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春秋时的晋国、建都平城的北魏、五代时的晋,都地处太行山以西,所以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金代开始,指现山东半岛一带,成为行政区域名。
山西 战国、秦、汉时,指崤山或华山以西,即关中(今陕西一带),后来指太行山以西。元代开始,山西成为行政区域名。
江东
一名江左。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成西南偏南、东北偏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来北往的主要渡口所在。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今苏南、浙江及部分皖南地区),习惯上称为江东。三国时这个地区是孙吴的根据地,所以又称孙吴统治区为江东。
江表 泛指长江以南地区。在中原人看来,该地区在长江之外,所以称江表。在《赤壁之战》中与“江东”同义。
河东 战国至汉时指今山西西南部,唐以后泛指今山西省。因黄河经河套后,流向由北向南,本地区位于黄河以东而得名。
东吴 三国时吴因地处江东,所以又叫东吴。古代也泛指太湖流域全境,或专指旧苏州一府。
关内、关外
秦、汉、唐等定都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都域附近叫关内,两关以东地区叫关外。明清称山海关以西地区为关内,以东地区为关外。今四川康定县以东地区也称关内。
关西 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西垂 殷、周时对约今甘肃东南部一带的泛称。
中原、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及其附近地区。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中土”、“中州”与“中原”同义。
秦中、关中 秦中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平原(渭水流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关中”与“秦中”同义。
剑外 四川北部有剑门关,关南的蜀中地区称剑外,因在唐代京都长安看,上述地区在剑门关之外。
塞外、塞北、朔北、漠南 “塞”指长城要塞,塞外指今内蒙古中部和西部一带。“塞北”、“朔北”、“漠南”同义。
陇西 县名,战国时亦为郡名,在今甘肃东部。
西洋 元代把今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岸地区(包括印度、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部)统称西洋。明清以后泛指大西洋两岸即今欧、美各国。
华阳 即“华山之阳”,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云南、贵州、四川一带。
三吴 古地区名,说法不一。《水经注》指吴郡、吴兴、会稽,相当于今江苏宜兴、苏州以南及浙江北部地区。
两淮 宋代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二路,简称淮东、淮西,合称“两淮”元代以后,指江苏长江以北的淮南、淮北二盐场。
三楚 秦、汉时分称战国楚地为三楚,即西楚、东楚、南楚。秦亡后,项羽曾于西楚的彭城(今徐州)建都,国号就是“西楚.”。
三辅 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因为辖区是京都及附近地区,故合称三辅。
三都、两都
“三都”,东汉时指东都雒阳(今洛阳市)、西都长安、南都宛(在今河南南阳市);唐代指东都洛阳(三国魏时改“雒”为“洛”)、北都晋阳(今太原市)和京 都长安;左思《三都赋》指三国时蜀都成都、吴都建业(今南京市)和魏都邺(在今河北监漳县附近,故城早已毁弃)。“两都”,班固的《两都赋》指东都雒阳 (东汉国都)和西都长安,唐代亦同;五代则指东都开封府和西都河南府。
五京、两京
唐代“五京”,指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南京成都府、西京风翔(今陕西凤翔县)府、中京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府。东汉的“两京”,指首都雒阳和西汉旧都 长安;宋代则指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市);明代永乐以后,指京师顺天府(今北京)和南京应天府(今南京市)。
五岭 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五岭(一说有揭阳岭而无都庞岭)。
五岳 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崤函 古代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
易水 在河北西部,有中、北、南三条支流。源出易县境,流入南拒马河,最后注入大清河。
阳关 西汉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如:“西出阳关无故人”。
华容 古县名,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曾经此北归。
赤壁
山名,在湖北嘉鱼县西的长江南岸(今属蒲圻县),与洪、湖隔江相望。三国时周瑜曾率孙刘联军,在此大破曹兵,是为“武赤壁”。湖北黄岗市城外也有赤壁,宋 代苏轼曾到此,作有前、后《赤壁赋》,误认为这里是“火烧赤壁,大败曹兵”处,后人称此处为“文赤壁”。
长安
我国古都之一,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和唐均定都于此。该城在唐未曾被毁,现在的西安城为明时所建。
姑苏 苏州市的别称,因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维扬 一名广陵,旧时江苏扬州府的别称。
京口 古城名,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曾为三国孙吴的京城。因城凭山(城东有岘山)临江(长江),故习惯上称“京口”。
G. 古代的安徽叫什么比如说唐朝的时候安徽那时候叫什么名字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唐朝时安徽为建省,当时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安徽境内的淮北、江淮地区为淮夷方国及南下部落所建方国的领地,江南地区为越族等蛮夷部落的领地。
秦推行郡县制,安徽境内所设县邑先后为九江、泗水、砀郡、陈郡、会稽(吴)郡等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所分领。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又增置鄣郡、衡山、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可考的县在皖境内有25个县。
汉初,安徽境内仍为楚、淮南等异姓王封地。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
至清朝安徽省初建。
(7)安徽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安徽境内的县级建置自秦汉以来比较稳定合理,一般都保持在60~80个之间,只有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侨置、滥置各级行政区划,使境内县级基层区划滥至百多个,但循名责实,不少是子虚乌有,有的连当时的图籍史书也无法搞清楚。
安徽地方行政区划的形成及其管理体制的演变,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发展、完善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和阶级斗争日炽的必然结果。并以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为基础,以阶级斗争、军事需要为杠杆,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的上层建筑。
安徽现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6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
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区位优越,地理地貌融合中国南北差异,是美丽中国的缩影。
H. 安徽在古代称为什么地什么人士
安徽在古代被称为徽地!被称为徽文化!
I. 那个知道安徽阜阳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古称汝阴、顺昌、颍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
阜阳位居豫皖城市群、大京九经济协作带,是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的东部门户城市之一,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
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作为中原城市群“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一。
阜阳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
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9)安徽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1、位置境域
阜阳市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部。
2、地形地貌
阜阳市北部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南部与江淮丘岗区隔淮河相望,全境属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3、气候条件
阜阳市位于暖温带南缘,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由于阜阳市南临淮河,而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此阜阳市气候具有以暖温带向北亚热带渐变的过渡带气候特征。
4、水文
阜阳市水资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过境水和地下水构成。
J. 安徽在清朝以前叫什么
安徽在清朝以前叫南直隶。
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
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
(10)安徽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安徽,简称“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华东,安徽界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
安徽省居中靠东,沿江通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
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 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