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书信的六种别称
1,尺牍 :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或是信札,书信。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传递消息。
2,鸾笺:古纸名,指彩笺,出自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鸾图案。
3,雁帛:《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4,书简: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5,鲤鱼: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6,八行书:旧时信纸大多用红线直分为八行,因此称书信为八行书,简称八行。
7,尺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信古代名字扩展阅读:
《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
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Ⅱ 书信在古代叫什么名字怎么由来的
一、别称
1、手书
如《汉书·薛宣传》:“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手书还称“亲笔信”、“手札”、“手翰”、“手启”、“手柬”、“手笔”、“手记”、“手帖”、“尺墨”等等。
2、家信
家信也称“家书”、“家禀”、“家问”、“家报”、“乡书”、“乡信”、“竹报平安”、“锦字”、“锦书”、“锦文”、“锦中书”、“锦字书”、“黄犬音”、“大书”等等。
3、寸简
寸简就是简短的信,也称为“寸笺”、“寸纸”、“寸楮”、“寸札”、“寸函”、“片札”。有时还用这些代称,谦指自己发出的书信。
二、由来
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
书信文化不只是情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传统书信往来最为频繁的时代。在八分钱或者两毛钱一张邮票的时代,每年邮政局收发的邮件数量惊人。在不断被公布出来的当年文化名人的通信中,可以看到他们书信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情感。
比如黄永玉致曹禺的信中就有这样的段落:“你知道,我爱祖国,所以爱你。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予我的友谊。”这样的句子,简直比情书还热烈。这些话,当面没法表达,在书信中却可以真情流露。
读到这样的信,没法不被写信者打动。有些人的书信写得很短,比如冰心的一些信,常常只是寥寥数句。但即便如此,行文格式上也是固守传统的,不会因内容短而失去庄重。
如果怀念过去的书信形式,最好的做法是重新拾起情怀——在写电子邮件或者使用其他即时通讯工具的时候,能够多一点郑重感,拒绝被新媒体时代轻快、浮躁的交流形式所侵袭。
Ⅲ 古代书信的六种名称分别是什么谢谢了!
尺牍 尺素 尺书 尺纸 鱼雁 雁足 桃符 简札 鲤鱼 鱼书 鲤素 鳞鸿
这些都可以。
Ⅳ 古代古代书信的信封上怎么写
信封、信纸,都是竖着从右往左写。信封右侧上边顶到头,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内容是收信人的详细地址。正中书写收信人的名字、称呼。最后写上“亲启”二字,如果收信人是长辈,称呼靠右边一点,表示尊敬。左边尽可能低一点书写发信人地址、姓名,表示发信人的谦卑。
(4)信古代名字扩展阅读:
常见的启封词:
1、安启,福启: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
2、钧启:对尊长,师长及直属长官用
3、道启:对师长,学界,方外及德高者用
4、勋启:对军政界或有公职者用
5、赐启:对长官,长辈,学界,党政军界职位高或者年岁高者用
Ⅳ 古代书信的六种名称分别是什么
尺牍 尺素 尺书 尺纸 鱼雁 雁足 桃符 简札 鲤鱼 鱼书 鲤素 鳞鸿
这些都可以.
Ⅵ 中国古代书信叫什么
中国古代书信叫尺牍,信礼。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6)信古代名字扩展阅读:
尺牍解析:
尺牍是一个词语,读音为chǐ dú,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信札,书信;文辞或者墨迹,字迹。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但多长一尺左右,故有“尺牍”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
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牍、尺鲤、尺笺、尺翰、尺书等多种称谓,其中以尺牍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为信件的代称。
Ⅶ 中国古代的书信又叫什么
妻子给丈夫的书信,称为锦书、锦字;家人来往的书信,称为家书、家信;匿名的书信,称为飞书;死人留下的书信,称为遗书;酬答别人的回信,称为报章、回帖;皇帝的书信,称为仙翰;官场中下级给上级的书信,称为书启;非正式的书信,称为便条。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其他别称如下: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Ⅷ 古代对“信”有哪些称呼
古代对“信”的称呼有:函牍、信札、尺书、尺素、书翰、文牍、尺牍、尺简、书函、书柬、书简、书札、书牍、翰札、简牍、信件、竹简、手札、函件。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8)信古代名字扩展阅读:
古代的通信方式:驿站飞马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驿站实现通信、传递消息的国家,大约在3000年前的周朝中国就已经建立了完备的邮驿系统。据马可波罗的记载,在元朝共有大型驿站上万处,驿马30万匹,尽管这里的数字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当时驿站发达程度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
至今在江苏高邮和河北怀来还保存着完整的古代驿站遗址,古代帝王就是靠着邮驿系统来发布政令和收集各地的信息反馈,从而实现自己的统治的。由于驿站本身不只是传递官方的政令和军队的战事信息,有时还可以承担一定的经济作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它还类似于今天的物流中心。
唐朝时,李隆基为了爱妃杨玉环能吃到新鲜的荔枝,专门从今天的四川到西安铺设一路邮驿,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此事。和现代通信系统中有鉴权认证系统一样,驿站的使用是需要凭证的,特别是官方的使用,对这种凭证有着严格的管理。
官府使用的凭证叫勘合,军方使用的叫伙牌,而紧急公文上标几百里加急是论文重要程度的体现,这点类似于现代通邮政系统中的优先级,如果七十里是普通挂号信的话,那八百里加急就是今天的特快专递。
Ⅸ "信"在古代叫什么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写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其他别称如下: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